第3章 首夜保温
这个温度虽然比之前的-5℃略有提升,但仍然足以致命,尤其是当夜幕完全降临时,低温只会加剧。
他身上的多层衣物和那支燃烧的火炬提供的热量远远不够度过整个夜晚。
“必须找到可持续的热源。”
颜安青自言自语,考古学家的思维方式让他习惯性地分析问题本质:热源需要燃料,而燃料需要寻找或制作。
他打开了刚刚解锁的资源扫描功能。
淡蓝色的雷达界面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显示周围50米范围内的资源点。
大多数光点分布在上方的旅馆楼层中,显示为木材、布料等常见材料。
但有一个特别的光点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地下室外面的停车场区域,标记为金属容器和化学能源。
“汽车电瓶...”颜安青立刻意识到那是什么。
在极寒环境下,汽车无法启动,但电瓶本身仍然储存着能量,如果能将其利用起来...但这个资源点在地下室外面,意味着他必须冒险走出相对安全的庇护所。
颜安青权衡利弊。
没有可持续热源,他可能熬不过今晚;冒险外出,虽然危险,但有机会获得关键资源。
他决定冒险一搏。
首先,他需要工具。
颜安青在工具盒中翻找,最终选择了一把最大的扳手和一支螺丝刀作为防身武器,虽然简陋,但总比徒手好。
然后,他仔细检查了刚刚加固过的门障,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出去再回来。
生存提示:室外温度-25℃,暴露皮肤在10分钟内可能冻伤。
建议制作简易防护装备系统适时地弹出提示。
颜安青感谢系统的提醒,从收集的布料中找出最厚实的一块,缠绕在面部,只露出眼睛。
他又用塑料布包裹住鞋子和腿部,尽可能防止积雪渗入。
准备就绪后,他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地下室的门。
刺骨的寒风立刻灌入,比室内寒冷数倍的温度让他几乎窒息。
外面的世界己经完全被黑暗笼罩,只有月光在雪地上反射出惨白的光芒。
颜安青凭借记忆,向着扫描显示的汽车位置摸索前进。
积雪深及大腿,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他终于找到那辆被半埋的汽车——一辆老旧的越野车,己经被冰层覆盖。
颜安青用扳手敲碎驾驶座窗玻璃,小心地清理掉碎片后,打开了车前盖。
电瓶果然还在那里,看上去完好无损。
但他很快面临另一个问题:电瓶被冻结在支架上,而且异常沉重,单凭他一人很难搬运。
检测到可用资源:汽车电瓶(12V,残存量45%),是否标记?
系统提示道。
“标记,但如何搬运是个问题。”
颜安青低语,思考着解决方案。
他回到地下室,寻找可用的工具。
最终,他找到一个小推车——原本是旅馆用来运送床单的,轮子虽小但还能转动。
同时还发现了几条粗绳和一块木板。
颜安青将木板放在雪地上,制造一个临时滑道,然后用绳子绑住电瓶,利用杠杆原理慢慢将其拖出引擎舱,放到小推车上。
整个过程耗费了他近半小时,体力大幅消耗。
体力值:62/100(注意休息和补充能量)系统提示道。
颜安青忽略提示,全力将电瓶运回地下室。
关上门的瞬间,他几乎虚脱地坐在地上,但看着获得的战利品,感到值得。
现在他有了能源,但还需要发热装置。
颜安青想起旅馆客房里的电热毯。
如果能有电热毯,配合电瓶供电,就能制造一个可持续的热源。
再次使用资源扫描,他发现楼上客房里确实有电子纺织品的信号。
但通往楼上的路被地震造成的坍塌部分阻塞了。
颜安青评估风险后,决定尝试清理出一条通路。
他用了另外半小时,小心地移开碎木和石膏块,终于打通了通往二楼走廊的狭窄通道。
201房间的门是开着的,里面一片狼藉,但床上的电热毯看起来完好无损。
颜安青还顺手收集了窗帘和几个枕头——这些都是宝贵的保温材料。
回到地下室时,他己经精疲力尽,但收获颇丰:电热毯、窗帘、枕头,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汽车电瓶。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电瓶的电能导入电热毯。
电热毯是设计用于家庭插座的,而汽车电瓶只有电极接头。
颜安青再次展现考古学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从工具盒中找出两根较长的电线,剥开两端的绝缘层。
一端小心翼翼地连接电瓶的正负电极,另一端则首接绑在电热毯的电源线上——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
这是一个危险的尝试,如果短路,可能损坏设备甚至引起火灾。
颜安青深吸一口气,完成了最后连接。
电热毯上的指示灯微弱地亮了起来!
成功了!
他将电热毯铺在简易床铺上,然后盖上收集来的窗帘和枕头作为保温层。
很快,床铺区域开始温暖起来。
室内温度:-1℃(寒冷)系统显示温度正在缓慢上升。
颜安青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
他坐在温暖的床铺边,就着火炬的光芒,享用了一小块压缩饼干和几口水。
食物的热量加上环境的改善,让他的体力逐渐恢复。
体力值:75/100系统界面上的数字让他感到安心——这种数据化的反馈给人一种游戏般的成就感,尽管现实是如此残酷。
接下来,颜安青用剩余的布料和木材制作了几个简单的隔热板,安置在墙壁上,进一步减少热量流失。
每完成一个改进,系统都会给出正面反馈:隔热措施完成,保温效率+5%当前室内温度:0℃(寒冷但可生存)0℃!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意味着水不会结冰,生存环境从致命变得艰难但可行。
颜安青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他成功地将一个冰冷的地下室改造成了能够生存的庇护所。
夜幕完全降临,室外温度进一步下降,寒风呼啸声变得更加凄厉。
但在地下室内,颜安青躺在电热毯提供的温暖中,相对安全地度过了灾变后的第一个夜晚。
他不敢完全入睡,每隔一段时间就醒来检查电瓶电量和工作状态。
汽车电瓶电量:38%...35%...32%...电量的消耗速度比预期的要快,照这个速度,可能支撑不到天亮。
颜安青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间歇性供电,每小时只开启15分钟,这样虽然不那么舒适,但能延长电源使用时间。
这种断断续续的温暖让他睡眠质量很差,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凌晨时分,他被系统的提示音唤醒:新蓝图解锁:简易风力发电机需求材料:金属零件x5,电线x3,磁铁x2,转子叶片x4效果:在风力充足环境下提供可持续电力颜安青精神一振。
可持续电力!
这正是他需要的。
虽然现在材料不足,但这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他记下所需的材料,计划天一亮就开始搜寻。
当第一缕微光从门缝透入时,颜安青检查系统状态:生存公寓等级:Lv.1(18/100) 室内温度:-4℃(间歇供电模式) 汽车电瓶电量:17% 宿主状态:轻度疲劳,饥饿他成功度过了第一个夜晚。
虽然又冷又饿,但活着。
而且有了明确的目标:寻找材料,建造可持续能源系统。
颜安青喝下最后一口水,感受着喉咙的干涩。
集水器工作了一夜,收集到了大约200ml水,虽然不多,但至少有了稳定的水源。
今天,他将开始系统地改造这个生存公寓,为长期生存做准备。
窗外依然冰封,但他的内心己经燃起了希望之火。
知识和智慧,才是人类最强大的生存工具。
而他现在有了系统这个放大器,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存能力。
新的一天开始了,生存挑战仍在继续,但颜安青己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