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乡亲寻踪,崖下无声
小雨——”日头渐渐爬上山头,雾霭散去,青山村却被一股慌乱的气息笼罩。
张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望着后山的方向,嗓子都喊哑了,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急。
她一早起来就没见着小雨,只在灶房门口发现了半个啃剩的红薯,一打听才知道,孩子天不亮就背着竹篮上山采蘑菇去了。
这后山看着平静,实则沟壑纵横,常有野兽出没,一个五岁的娃子单独上山,怎能不让人揪心?
“张婶子,您别急,我们这就分头去找!”
村里的猎户李大胆扛着猎枪,身后跟着七八个精壮的汉子,都是自愿来帮忙的乡亲。
青山村的人淳朴,小雨虽是孤儿,却被全村人当作自家孩子疼,如今孩子不见了,没人能坐得住。
众人兵分三路,沿着后山的几条小路仔细搜寻,呼喊声在山林间此起彼伏,惊飞了枝头的鸟雀。
“小雨!
你在哪儿?
听见应一声!”
“看看这边的灌木丛,有没有孩子走过的痕迹!”
“河边、崖边都仔细找找,千万别出事儿啊!”
张奶奶也跟着队伍往山上走,每走一步都要扶着身边的树,好几次差点摔倒。
她心里一遍遍念叨着小雨的名字,想起孩子昨天还笑着说要给她换红糖,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我的小雨啊,你可千万别出事,奶奶还等着喝你换的红糖粥呢……”搜寻队一路找到小雨清晨采蘑菇的那片松树林,很快就在地上发现了线索——几丛被采过的松树伞,还有散落的几片蘑菇碎片,旁边清晰地印着一双小小的脚印,正是小雨常穿的那双草鞋留下的。
“脚印往这边去了!”
李大胆眼睛一亮,顺着脚印的方向追去,众人紧随其后。
脚印一路延伸到山坡上方的悬崖边,越来越浅,最后在一块松动的土块旁戛然而止。
李大胆停下脚步,脸色骤然变了——崖边的灌木丛有明显被拉扯断裂的痕迹,几根枝条还在微微晃动,底下就是深不见底的百米深坑,黑黢黢的洞口像一张巨兽的嘴,透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这……这是……”有人声音发颤,不敢往下想。
李大胆趴在崖边,小心翼翼地往下探了探头,一股冷风从谷底吹来,带着潮湿的泥土气息。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火把往下照,火光只能勉强照亮几米远的地方,再往下便是无尽的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小雨!
小雨——”他对着深坑大喊,声音在谷底回荡,却没有任何回应,只有风声呜呜作响,像是在低声呜咽。
乡亲们围了过来,看着崖边的痕迹,一个个脸色惨白。
那土块松动的位置,明显是孩子踩空坠落的地方,这么深的坑,别说一个五岁的娃,就算是成年壮汉掉下去,也绝无生还的可能。
“娃……娃怕是没了……”有人哽咽着开口,泪水瞬间涌了出来。
张奶奶踉跄着扑到崖边,往下望了一眼,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被身边的妇人连忙扶住。
她看着那片黑暗,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大颗大颗的眼泪砸在地上,浸湿了泥土。
昨天还鲜活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
“张婶子,您保重身体啊!”
妇人们围着张奶奶,一边安慰一边抹眼泪。
李大胆站起身,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都别喊了,这坑太深,底下啥情况也不知道,小雨他……怕是凶多吉少。
我们先回村,找块木板,做个简易的木牌,立在这儿,也算给孩子留个念想。”
众人沉默着点头,没人反驳——谁都清楚,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根本不可能活着。
大家慢慢往回走,脚步沉重,山林里的鸟鸣虫叫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压抑的哭声和叹息声。
没人注意到,深坑底部的黑暗中,那个昏迷的瘦小身影,手指微微动了一下。
崖上的悲伤与绝望,崖下的微弱生机,被这百米岩壁隔绝,一个关于传承与传奇的故事,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