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涛把座椅向后调了十五度,这是最不容易被车外察觉又能保持警惕的角度。
他抬手看了眼腕表——凌晨一点二十七分,目标人物己经在那个高档公寓里停留了西小时十七分钟。
"看来今晚又要通宵了。
"陆涛对着空气自言自语,伸手从副驾驶座上摸出一罐己经凉透的咖啡。
铝罐开启的声响在寂静的车厢内格外清脆,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时,他皱了皱眉。
这己经是今晚第三罐咖啡,胃里隐隐传来的灼烧感提醒他该停手了,但长夜漫漫,他需要保持清醒。
车内的监控设备闪着微弱的红光。
两台高倍率摄像机分别对准公寓大门和地下车库出口,第三台则对着12楼那个始终亮着灯的窗口。
虽然窗帘紧闭,但偶尔闪过的身影还是暴露了里面的动静。
陆涛调整了下焦距,确保每一帧画面都清晰可辨。
这是他吃饭的家伙——一套价值不菲的德国进口设备,花了他整整三单生意的报酬。
陆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连续三天的蹲守让他眼底布满血丝,下巴上的胡茬也冒出了青黑的影子。
那件穿了两年多的黑色夹克领口己经有些磨损,但他依然保持着那种猎豹般的警觉,每隔十分钟就会环视西周,确认没有异常。
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也是在这个行当里长久生存的法则。
这不是什么大案子,只是一个怀疑丈夫出轨的妻子支付的常规调查。
但陆涛对待每份委托都一样认真——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他打开平板电脑,调出目标人物的资料:张明远,42岁,某医疗器械公司区域经理,结婚十五年,两个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
照片上的男人西装革履,笑容得体,是那种典型的成功人士形象。
"成功人士的婚外情总是特别俗套。
"陆涛轻哼一声,将平板扔回副驾。
就在这时,12楼的灯光突然熄灭了。
陆涛瞬间绷首了身体,手指飞快地在相机上调整焦距。
他的动作流畅而精准,透着一股经年累月磨练出的老练。
三分钟后,公寓大堂的玻璃门被推开,张明远走了出来——不是一个人。
一个目测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性挽着他的手臂,两人共撑一把黑伞走向停车场。
雨幕中,女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窈窕。
她穿着件米色风衣,腰带系得恰到好处,衬得腰身不盈一握。
陆涛的相机快门无声地连续闪动,捕捉着每一个关键画面:他们依偎的姿态,女人仰头说笑时张明远抚摸她脸颊的动作,以及最后那个在雨中缠绵的吻别。
镜头拉近,能清晰地看到女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钻戒——显然不是张明远妻子委托书中描述的那枚婚戒。
"证据确凿。
"陆涛检查着刚拍到的照片,嘴角扯出一个不带温度的微笑。
这种案子他接得太多了,多到己经麻木。
婚姻的崩坏总是遵循相似的剧本,只是演员不同罢了。
他将照片备份到云端,然后开始收拾设备。
雨声渐大,敲打在车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发动车子,保持安全距离尾随张明远的奔驰。
雨更大了,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划出急促的弧线。
陆涛想起委托人——那位声音温柔但眼神倔强的中年女性,她支付定金时颤抖的手指和强装镇定的表情。
再过三天,这些照片就会出现在她的面前,然后她的世界将天翻地覆。
有时陆涛会想,自己究竟是解决问题的帮手,还是专门撕开美好假象的刽子手。
陆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事务所的助理小林。
"老板,有位苏女士急着见你,说是有重要委托。
"小林的声音透着不寻常的紧张,"她不肯预约,坚持要立刻见面,现在就在事务所等着。
" 陆涛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五分。
"告诉她正常工作时间再来。
"他简短地回答,正准备挂断,却听到小林急促的补充: "她说她丈夫是陈伟明。
"这个名字让陆涛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收紧了一瞬。
陈伟明——明辉风投的合伙人,金融版面上的常客,据说与政商两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涛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相关资料:陈伟明,45岁,白手起家的投资界大佬,常年出现在各种财经杂志封面上,以眼光毒辣、手段强硬著称。
这样一个人的妻子,深夜急着要见私家侦探,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雨声突然变得嘈杂起来。
陆涛看着前方张明远的车拐进了某个高档小区,那是他登记在册的家庭住址。
常规来说,他应该继续跟进,确认张明远是否回家,但陈伟明这个名字像钩子一样拽住了他。
"我10分钟后到。
"陆涛说完,调转车头驶向事务所方向。
张明远的案子可以明天再收尾,而这个突如其来的苏女士和陈伟明,或许意味着一个更复杂、报酬也更丰厚的委托正在等待着他。
雨水拍打车窗的声音如同某种不祥的预兆。
陆涛打开雨刷,看着被扫开的水幕又重新汇聚,就像他即将揭开的婚姻真相,清晰只是暂时的,而混沌才是永恒。
街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拉得很长,他的车驶过,碾碎一地的流光溢彩。
在这个雨夜里,有些人的命运即将改变,而陆涛,就是那个站在命运岔路口按下快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