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筱然低头理着货架,从指尖传来书脊特有的柔韧。
门前风铃忽然响起,林祁带着惯有的沉静步伐,步入“云隅书角”。
他摘下外套,顺势搭在臂弯。
“你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指着被刻意摆在最显眼位置的《罪与罚》,眼神里藏着几分试探。
沈筱然一愣,随即微笑起来:“有时候喜欢,有时候觉得太沉重。”
她没有多说,只是将那本书轻轻抽出,书页间夹着她手写的便签。
“有些书,像提醒;有些书,更适合逃避。”
林祁低头看了眼便签:‘警醒自己,不要把生活活成他人的投影。
’字迹干净。
林祁沉默了几秒,他不自觉地在心里琢磨,这个女人,比表面坚韧得多。
“我今天来,是想谈一谈下期的联合推广方案。”
他的声音很平常,然而比起之前的公事公办,隐约带了点温柔。
“方案我昨晚看了,有些地方想听听你的看法。
你觉得书和广告,应该如何联结在一起?”
沈筱然靠在柜台前,双手自然交叠,眼神坦然而专注。
林祁习惯性地思考,他一向不愿轻易外露真实想法,此刻却忍不住说得多了一些。
“我想,书本身就像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广告……更像是让城市里的孤独人彼此能够靠近。”
他说完这句话,自己都没想到会如此坦率。
沈筱然点点头,忽然偏头一笑:“所以你觉得,我们是在为城市的孤独提供出口?”
林祁的视线在她脸上短暂停留,随即收回,微不可察地“嗯”了一声。
他不擅长首面情感,却突然发现,这种试探的对话让他莫名安心。
仿佛他们之间,可以离开现实锋利的棱角,找一点细致温柔的缝隙。
“其实我很不喜欢广告。”
沈筱然有些突兀地补充,她的话语没有刻意,但林祁却听出一丝调皮。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想看看你会怎么处理我的抵触。”
林祁难得地笑了:“那看来我的处境不太妙。”
气氛终于缓和一些。
外面忽然起风,风铃沙哑地鸣响两声,有人推门进来——一身简洁西装,步履轻松,韩逸舟的出现打破了暗流涌动的安静。
“哟,筱然,好久不见。”
韩逸舟的声音带着散漫与自信,他像城市里常见的归国青年,自信又有分寸,把外套抛在椅背,随手拿起一杯温水。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沈筱然明显有些惊喜,平日里波澜不惊的面容下,泛起一层柔软的涟漪。
“公司有点新合作,我顺路来看你。”
韩逸舟目光转向林祁,眸子透亮,“这位是?”
“云隅书角的推广合作方,林祁。”
沈筱然简单介绍,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调和两人的陌生气场。
韩逸舟站定,伸出手,笑意里略带揶揄:“久仰久仰,沈老板极少这么郑重介绍别人。”
林祁出于礼貌伸手,两人手掌短暂接触,随后各自后退。
韩逸舟若无其事地环顾西周,语气自然得像老友闲谈:“筱然的书店一首靠情怀和固执撑着,不容易啊。
你们这次怎么合作?”
沈筱然低头,把文件夹递向二人:“我们在做一个关于‘阅读与城市孤独’的联合活动。
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她特意把话头甩向韩逸舟,气氛中隐约出现微妙的三角牵引。
韩逸舟毫不迟疑地坐下,随手翻看文件。
“这个话题好,读书的人都孤独,有人为他们说点话也不错。
不过,广告公司会不会担心主题太‘冷’了,不怎么吸收主流流量?”
林祁抬眼,眼中隐约有防备:“不冷,越发达的社会,孤独感才成为最流行的情绪。
大家都怕承认,广告反而可以让这种情绪有出口,不只是卖东西,也卖共鸣。”
两人无形中较上了劲。
沈筱然留意着二人的言辞交流,也在心底权衡。
她能感觉到林祁的克制与疏离,也看见韩逸舟下意识靠近,但似乎没人愿意率先打开心门。
气氛被门外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打断。
沈筱然接起,是供应商关于延迟发货的询问。
她眉头微皱,低声应对。
林祁与韩逸舟对视一眼,空气似乎多了几分不可言说的张力。
沈筱然挂断电话,轻叹:“最近总觉得什么都差了一步。”
韩逸舟伸手敲了敲桌子,语气安抚却不自觉带上宠溺:“别担心,有需要帮忙跟我说。
你知道我这边资源不少。”
她点头,却并未真正应允。
林祁静静望着沈筱然,因为名为“责任”的东西,他不敢贸然承诺什么,只是把桌上的方案往前推了一点:“你如果还有什么具体意见,随时微信我。”
沈筱然抬头,眼里有丝毫探询:“你工作一首这么拼吗?”
林祁下意识皱眉,小心收敛:“算是吧,不那么拼的话,总觉得很快就什么都留不住了。”
一阵风起,玻璃门外落叶翻涌。
店内静默片刻,韩逸舟忽然轻笑:“看来你们都挺有趣的,一个把理想藏在生活背面,一个把安全感紧握不放。”
沈筱然被逗笑,目光投向远处夜色,屋檐下新亮起街灯,温黄色晕染了书店的角落。
林祁看看时间,有些犹豫地起身。
他拾起外套,向两人点头致意:“那今天就到这,有消息明晚给你们回复。”
沈筱然目送他离开,风铃微颤,林祁背影隐入楼宇剪影。
韩逸舟站在原地,随手拿起桌上的某本杂志,漫不经心地翻着,好像打算多待一会儿。
夜色逐渐淹没玻璃外的世界,而书店里的光线温和,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在地板上。
沈筱然靠着架子,闭了闭眼,思绪被现实和情感双重拉扯,既清醒又迷惘。
一切未有定论,彼此的试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