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东斡旋
一路上,江东的繁华与尚武之风尽显,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士卒操练的呼喝声。
苏逸心中暗忖,孙权虽年少继位,却能将江东治理得井然有序,麾下定有不少贤才辅佐,此行谈判怕是不易。
抵达府衙,孙权高坐主位,身旁周瑜、张昭等一众文臣武将环伺,各个目光精锐,透着审视之意。
苏逸昂首阔步上前,拱手行礼:“荆州使者苏逸,见过孙将军,此番前来,携我家主公诚意,愿与江东共商联盟大事。”
孙权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开口道:“苏先生大名,孤早有耳闻,听闻先生在荆州献策屯田,成效斐然,实乃大才。
只是这联盟之事,关乎江东命脉,非儿戏,不知荆州能给江东带来何种益处?”
苏逸早有准备,不慌不忙说道:“孙将军,如今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野心勃勃,袁绍虽兵败官渡,却仍有余力,伺机反扑。
荆州与江东,皆为兵家必争之地,唇齿相依。
若能联盟,荆州水军可与江东水军相互配合,扼守长江天险,曹军纵有百万之师,也难以逾越;再者,荆州粮草丰饶,近年屯田成果显著,一旦战事兴起,可源源不断为联军提供补给。”
周瑜微微皱眉,起身质疑:“苏先生所言不假,可荆州刘表,素无大志,摇摆不定,先前曹操邀约共伐袁绍,便差点应允,如此盟友,怎叫人放心?”
苏逸料到会有此问,神色镇定,拱手回应:“周都督所言,乃过往之事。
自那时起,荆州局势己变,主公深知乱世需择良盟,且有苏某等一众谋士苦劝,己决心坚守中立,夯实自身实力。
此次派苏某前来,便是诚意之举,往后无论局势如何变幻,荆州定与江东共进退。”
张昭捋着胡须,冷笑道:“哼,空口白话谁不会说,真到了生死关头,荆州会不会临阵脱逃,犹未可知。”
苏逸不急不恼,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递与一旁的侍从:“张公有所疑虑,实属正常。
这是荆州与江东的联盟协约草案,上头写明,若一方遭外敌攻击,另一方需全力救援;战时调配资源、***等细则也一应俱全,且双方可互派监军,监督履约情况。”
众人传阅协约,神色各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孙权沉思良久,开口道:“苏先生心思缜密,此协约倒也周全。
只是江东与荆州相隔水路,信息传递不便,万一有紧急军情,延误战机该当如何?”
苏逸拱手一笑:“孙将军顾虑极是。
苏某有一法,可在沿江渡口设立烽火台,效仿古时狼烟传讯,遇敌来袭,白日举烟,夜晚燃火,讯息瞬间可达;同时,训练信鸽传书,双重保障,确保军情无延误。”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正欲开口,这时王威安插在江东的眼线偷偷给周瑜递了张纸条,上头写着抹黑苏逸的不实之言,说他在荆州结党营私,意图架空刘表。
周瑜看完,脸色微变,将纸条呈给孙权,沉声道:“苏先生,有人举报你在荆州行径不端,谋取私利,这般人品,怎配谈联盟大事?”
苏逸心头一惊,瞬间明白是王威在背后搞鬼,当下冷静应对:“周都督,此乃污蔑之词!
苏某自到荆州,一心为公,屯田时与士卒百姓同甘共苦,所得赏赐皆分予众人;平日里为荆州发展殚精竭虑,所提方略皆有据可依,经得起推敲。
若都督不信,可派人前往荆州彻查,苏某问心无愧。”
貂蝉见势不妙,悄然离场,凭借人脉迅速找到举报人踪迹,暗中施压,逼他道出幕后主使。
不多时,貂蝉返回,附耳告知苏逸是王威暗中捣鬼。
苏逸怒火中烧,却强压下来,眼下联盟之事为重,不能因个人恩怨坏了大局。
孙权见苏逸神色坦然,毫无心虚之态,心中疑虑稍减。
又听周瑜道:“苏先生,即便此事有误会,可江东与荆州风俗不同,士卒训练之法、作战习惯也大相径庭,联盟后协同作战怕是难题。”
苏逸早有考量,拱手道:“周都督所言极是。
苏某以为,联盟达成后,双方可互派教官,交流训练心得,定期军演,磨合战术;作战时,依据双方优势***,荆州水军熟谙内河作战,负责江面拦截、突袭,江东水军长于海战,可镇守海口,威慑敌军。”
一番话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孙权起身踱步,权衡再三后道:“苏先生所言,甚合孤意。
这联盟之事,孤原则上应允,具体协约细节,还需与众位谋士、武将细细商议。
苏先生一路劳顿,先下去歇息,待有结果,再行告知。”
苏逸心中一喜,拱手告退。
回驿馆途中,貂蝉忧心忡忡:“恩公,虽说孙将军有意联盟,可王威那厮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再使手段破坏,如何是好?”
苏逸目光冷峻:“无妨,他既出招,我便接招。
想破坏联盟,我便让他的诡计无处遁形。”
当下,苏逸修书一封,命亲信快马加鞭送回荆州,告知蒯良王威之事,让他在荆州盯着王威,搜集罪证,以防再生变故。
在江东等待的几日,苏逸也没闲着,他走访市井,了解江东民生、商贸,还与当地贤才结交,探讨诗词兵法。
一日,苏逸在茶馆听闻几位老者谈论水利之事,心中一动,联想到荆州时常洪涝的难题,虚心请教。
老者们见他谦逊有礼,知无不言,苏逸收获颇丰,将治水之法牢记于心,打算回去改良荆州水利设施。
协约商议妥当,签约仪式定在三日后。
可就在前一晚,苏逸住处遭刺客突袭。
好在苏逸警醒,与护卫拼死抵抗,刺客见难以得手,抛下狠话匆匆逃离。
苏逸明白,定是王威狗急跳墙,妄图行刺自己,破坏签约。
他一面加强住处戒备,一面请周瑜增派人手保护。
签约当日,气氛庄重肃穆。
苏逸与孙权分别代表荆州、江东,在协约上签字画押,互换文书。
礼成之时,全场欢呼,江东与荆州正式联盟。
苏逸完成使命,准备返程,孙权设宴饯行,席间对苏逸赞赏有加:“苏先生此行劳苦功高,促成联盟,于江东、荆州皆是大功。
往后若遇难题,只管开口,江东定当相助。”
苏逸举杯谢恩:“多谢孙将军厚爱,愿联盟坚如磐石,共御外敌。”
返程途中,苏逸心情复杂。
虽成功联盟,却也彻底与王威结下死仇,回荆州后,必有一场硬仗要打。
行至半路,忽见荆州方向浓烟滚滚,苏逸心头一沉,有种不祥的预感。
加快速度赶回荆州,只见城内一片混乱,百姓哭声震天。
原来,王威趁苏逸出使江东,勾结曹军细作,意图里应外合夺取荆州城,城中部分守军己被策反,形势岌岌可危。
苏逸怒发冲冠,立刻召集麾下亲信士卒,还有屯田时追随他的百姓,组成临时队伍,奔赴城门。
他登上城楼,高声呼喊:“荆州的将士、百姓们!
我是苏逸,如今王威叛国,勾结曹军,妄图毁我家园。
大家齐心协力,守住城门,援军即刻就到!”
众人见是苏逸,士气大振,纷纷拿起武器,奋勇抵抗。
苏逸巧用战术,将为数不多的兵力合理分配,命神箭手守住垛口,射杀敌军先锋;让身强力壮的士卒组成突击队,伺机出城反击;百姓们则负责搬运石块、箭矢,保障物资供应。
激战多时,曹军攻势不减,眼看城门就要失守,关键时刻,蒯良带着援军赶到,内外夹击,曹军与叛军慌乱逃窜,王威也在乱军中被生擒。
苏逸望着被五花大绑的王威,怒目圆睁:“王威,你身为荆州将领,竟做出这等叛国之事,良心何在?”
王威满脸不屑:“哼,怪就怪你挡了我的路,若不是你,荆州哪轮得到你说了算!”
苏逸不再多言,将王威押往州牧府,交由刘表处置。
刘表得知此事,雷霆震怒,当堂宣判王威***,以儆效尤。
事后,刘表拉着苏逸的手长叹:“苏逸啊,此次多亏有你,若不是你稳住江东,又及时赶回平叛,荆州危矣。
从今往后,你便是荆州的中流砥柱,本公定当重用。”
苏逸拱手谢恩:“主公,此乃苏某分内之事,幸得将士、百姓齐心,才保住荆州。
往后苏某定当肝脑涂地,为荆州发展谋福祉。”
经此一役,苏逸在荆州威望无人能及,手握重兵,麾下能人辈出。
但他并未因此骄纵,反而愈发谨慎。
他深知,荆州虽暂时安稳,可乱世风云变幻莫测,曹操得知联盟之事,定会伺机报复;江东联盟尚需磨合,诸多事宜还需操办。
苏逸静下心来,一边整顿荆州军备,加强士兵训练;一边与江东互通书信,商议联合防御、商贸往来事宜。
与此同时,苏逸着手改良荆州水利,将在江东所学运用其中,招募工匠,大兴水利工程。
百姓们感恩戴德,踊跃参与,工程进展顺利。
数月后,荆州水患减少,农田灌溉无忧,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苏逸之名,不仅在荆州家喻户晓,在周边诸侯领地也声名远播,引得不少贤才慕名而来,主动投奔。
而苏逸,正谋划着下一步如何在乱世中进一步拓展荆州的生存空间,是继续巩固联盟,还是另觅良机主动出击,成为萦绕在他心头的难题。
但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决心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在这烽火乱世中踏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