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智破毒局,反将权臣一军
林川推过去一本账册,“盐商上个月刚给三皇子送了座宅子,你说这是周转?
陈宏图腿一软,跪在地上:殿下饶命!
是三皇子逼我的……”三皇子?
林川挑眉,“你主子现在在宗人府,你猜他会不会替你说话?
陈宏图抖得更厉害:“殿下,国库亏空的事……我可以想办法补上!
“怎么补?”
“臣有办法!”
陈宏图眼睛一亮,“南方新产了土豆和玉米,亩产是稻麦的三倍!
若能推广种植,不出三年,国库必能充盈。
林川心里一动——土豆和玉米!
这不正是现代解决饥荒的高产作物吗?
好,他扶起陈宏图,“你写份详细的折子,明日早朝呈给父王。
次日早朝,陈宏图呈上《推广高产作物疏》,仁宗看了大悦,当场准奏。
林川趁机提出:儿臣愿领户部,负责此事。
满朝文武哗然。
户部可是油水最多的部门,往常皇子都避之不及,这废太子倒抢着要。
三皇子李晟在宗人府听说后,气得摔了茶盏:好个林川!
抢完我的风头,又要抢我的人!
但林川没时间理他。
他立刻召来陈宏图,问:土豆种子在哪?
臣让人从南洋商人手里买的,存放在城南仓库。
林川带着人去看,果然见到一堆黑乎乎的块茎。
他捏了捏:这得教百姓怎么种,不然容易烂在地里。
他让人画了《土豆种植图解》,又让各州县设农学堂,派秀才去教农民。
同时,他命人改良农具,用曲辕犁代替首辕犁,效率翻了一倍。
东宫的书房还亮着灯。
林川伏在案头,指尖沾着墨,在宣纸上画得专注—他要把土豆种植的每一个步骤,都拆成老百姓看得懂的图画,案角摊着从南洋商人手里淘来的土豆样本,黑褐色的表皮还沾着泥土。
他指着样本对旁边的宫廷画师说:你看,种薯要选这种带芽眼的,切成两半,每块留三个芽,晾晒一天去水分,不然种下去会烂。
播种时要挖浅沟,间距三尺,再用草木灰拌种—这灰是碱性的,能杀黑痣病。
画师的笔尖跟着他说的话在动,不多时,一张《土豆种植图解》便成了:从选种到收获,每一步都画着小人儿,旁边配着歪歪扭扭的俗字,连“芽眼要朝上”这种细节都没落下。
第二日早朝,林川抛出的农学堂之策,惊得内阁学士们胡子都翘起来。
各州县设学堂,招秀才入学,教他们认节气、辨土壤,再派去乡下教农民?
礼部尚书皱着眉,秀才是要考功名的,蹲在田埂上像什么样子?
林川敲了敲御案上的图解:“秀才读了书,难道只为了写八股?
能让百姓吃饱饭,才是真本事。
他转头对户部侍郎说:给秀才们加俸禄,每人每月多五两,再许他们以农师身份入仕—谁教出的村子亩产最高,朕赏他知县。
这话戳中了秀才们的软处:既保留了功名路,又能实实在在做事。
不到半月,江南十三府的农学堂便开了课,穿青衫的秀才们扛着《图解》,踩着木屐往田埂上跑,嘴里念叨着:浅沟、稀植、草木灰。
更绝的是农具。
林川盯着工匠手里的首辕犁,皱着眉摇头:这犁在水田里转个弯都要费牛劲,江南的地窄,哪经得起折腾?
他翻出从现代工科书里记的曲辕犁图纸,指着弧形的犁辕说:把这个改成弯曲的,犁铧变轻,牛拉着省劲,还能深耕—效率至少翻一倍。
工匠们半信半疑地打了一架曲辕犁,试耕的时候,连老黄牛都走得轻快,翻起的泥土松松软软,比首辕犁快了整整一倍。
林川当场拍板:全国州县仿造,免费发给种土豆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