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月,旧时衣

汴京月,旧时衣

作者: 美女果果

言情小说连载

古代言情《汴京旧时衣》是作者“美女果果”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赵佶苏晚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主角是苏晚,赵佶的古代言情,穿越小说《汴京旧时衣这是网络小说家“美女果果”的又一力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本站无广告TXT全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72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01 15:05:0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汴京旧时衣

2025-10-01 17:41:51

第一章 琉璃盏碎苏晚最后的记忆,是博物馆展柜里那只北宋定窑白瓷盏。

盏沿描着缠枝莲纹,灯光下泛着月光般的釉色,旁边的说明牌写着“汴京官窑制,

公元1092年”。她伸手去够展柜玻璃,想看得更清些,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玻璃,

整个人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拉扯,耳边是呼啸的风声,眼前炸开一片白光。再次睁眼时,

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她躺在一张雕花梨木床上,身上盖着绣着云纹的锦被,

触感细腻得不像现代织物。窗外传来“吱呀”声,像是有人推开了木窗,

紧接着是清脆的鸟鸣,带着湿漉漉的晨露气息。“姑娘醒了?

”一个穿着青色襦裙的丫鬟端着铜盆走进来,见她睁着眼,惊喜地放下盆,“太好了!

您都昏睡三天了,可把夫人急坏了。”苏晚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

丫鬟赶紧倒了杯温水,扶着她慢慢喝下。温水滑过喉咙,她才找回些力气:“这是……哪里?

”“姑娘您睡糊涂啦?”丫鬟笑着拧帕子,“这是咱们苏府啊。您前儿去大相国寺上香,

回来的路上被惊马撞了,幸好只是磕到头,不然……”苏府?大相国寺?

苏晚的心猛地沉下去。她记得自己明明在博物馆,怎么会突然到了“苏府”?

她掀开被子想下床,却被身上的襦裙绊了一下——淡紫色的绫罗,领口绣着缠枝海棠,

正是她在博物馆宋代服饰展区见过的样式。铜镜里映出张陌生的脸,柳叶眉,杏核眼,

皮肤白皙,唇色天然带点红,梳着双丫髻,簪着两颗圆润的珍珠。这张脸约莫十五六岁,

清秀灵动,却绝不是她那张熬夜赶设计稿熬出黑眼圈的脸。“我……”苏晚指着镜中的自己,

声音发颤,“我是谁?”丫鬟手里的帕子“啪”地掉在地上,

脸色瞬间白了:“姑娘您……您不认得奴婢了?您是苏家二小姐苏清晏啊!

奴婢是您的贴身丫鬟晚翠啊!”苏清晏?穿越?苏晚脑子里像塞进了一团乱麻。

她是个小有名气的文物修复师,专攻宋代瓷器,前几天刚接了个修复北宋官窑瓷盏的活,

为了找灵感才去博物馆看展,怎么就……穿成了宋代的“苏清晏”?“头还疼吗?

”一个温婉的女声传来,门口走进位穿着绛色褙子的妇人,

眉眼间与镜中的苏清晏有几分相似,只是更显端庄,“大夫说你可能伤了神智,

记不起事也无妨,慢慢养着就好。”这大概就是“夫人”了。苏晚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

怯生生地喊了声:“娘。”夫人眼圈一红,握住她的手:“哎,我的儿。饿不饿?

厨房炖了你爱吃的莲子羹。”晚翠很快端来莲子羹,白瓷碗细腻温润,苏晚舀了一勺,

莲子软糯,冰糖甜度恰到好处。她一边吃,一边快速整理思绪:现在是宋代,

她成了苏府二小姐苏清晏,三天前因惊马撞到了头——这倒是个解释“失忆”的好借口。

“娘,”苏晚放下碗,装作茫然的样子,“我……好多事都记不清了。咱家是做什么的?

”“傻孩子,”夫人笑着拍她的手,“你爹是礼部侍郎,咱们家虽不算顶级勋贵,

在汴京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你还有个哥哥,在太学读书,前儿还来看过你呢。”礼部侍郎?

汴京?苏晚的心怦怦直跳。她最熟悉的宋代历史,可不就是北宋汴京的繁华么?

《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大相国寺的钟声,

还有那些她修复过的瓷器、临摹过的字画……竟要亲身体验了?正想着,

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二小姐,吏部王大人府上遣人送帖子来了,说三日后请您去赏牡丹。

”晚翠接过帖子递给夫人,夫人看了眼,对苏晚道:“是王家三公子的生辰宴,顺便赏牡丹。

你平日里与王家小姐交好,正好去散散心,说不定见了熟人,就能想起些事了。

”苏晚点头应下,心里却在打鼓。她对这个时代的礼仪一窍不通,万一露馅了可怎么办?

第二章 牡丹宴三日后,苏晚被晚翠按在梳妆台前,梳了个更复杂的发髻,簪上套色琉璃簪,

穿上件烟霞色的罗裙,裙摆绣着缠枝牡丹,走动时裙摆摇曳,像落了满身霞光。

“姑娘这模样,保管压过汴京所有的贵女。”晚翠替她戴好珍珠耳坠,满意地看着镜中的人。

苏晚看着镜中陌生的美人,

心里却在默念《宋史·舆服志》里的记载:宋代女子礼服分祎衣、褕翟等,

常服多穿褙子、襦裙,首饰禁用金玉,可用珍珠、琉璃……还好,这身装扮不算逾制。

王家府邸在金水河畔,马车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才到。门口已有丫鬟等候,

引着她们穿过垂花门,来到后花园。园子里的牡丹开得正盛,姚黄魏紫,争奇斗艳,

花丛间摆着几张八仙桌,坐着些衣饰华贵的男女,正说笑饮酒。“清晏来了!

”一个穿粉色褙子的少女笑着迎上来,眉眼弯弯,很是活泼,“可算醒了,我前儿去看你,

你还昏着呢。”苏晚记得晚翠提过,这是王家小姐王若薇,是原主最好的朋友。

她赶紧学着记忆里的样子,屈膝行礼:“若薇。”“头还疼吗?”王若薇拉着她的手,

关切地问,“那天我也在大相国寺,听说你被惊马撞了,吓了我一跳。”“好多了,

就是……好多事记不清了。”苏晚垂下眼,装作失落的样子。“没事没事,慢慢想。

”王若薇拉着她走到一张桌前,“我给你介绍几位朋友。这是吏部李大人的小姐,

这是户部张大人的公子……”苏晚一一颔首问好,心里暗暗记下每个人的身份。

宋代男女之防不算严苛,男女可以同席宴饮,只是需保持距离。她正拘谨地坐着,

忽然感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柳树下,

站着个穿月白锦袍的年轻男子。男子约莫十八九岁,身形挺拔,眉目清俊,鼻梁高挺,

唇色偏淡,正拿着支玉笛,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他的眼神很亮,像盛着汴京的月光,

看得苏晚心跳漏了一拍。“那是端王赵佶。”王若薇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压低声音道,

“当今圣上的弟弟,才情冠绝汴京,尤其擅长书画,就是性子……有点不羁。”赵佶?!

苏晚的心脏差点跳出来。宋徽宗赵佶?那个创造了瘦金体、成立了翰林图画院,

却最终导致靖康之耻的皇帝?他现在还是端王?似乎察觉到她的惊讶,赵佶朝她举了举杯,

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转身走进了花丛深处。“清晏,你看什么呢?”王若薇碰了碰她的胳膊,

“刚才端王看你呢,你以前总说他的字写得好,想求一幅墨宝呢。”原主还认识赵佶?

苏晚赶紧收回目光,端起茶杯掩饰慌乱:“没什么,就是觉得……牡丹开得真好。

”宴席上的点心很精致,蜜饯雕花、酥油饼、糖蒸酥酪,都是苏晚在宋代食谱里见过的。

她正小口吃着糖蒸酥酪,忽然听见有人说:“听说了吗?前儿大相国寺附近,

有人挖出个宋代的瓷盏,说是官窑的,被个波斯商人买走了,要价三千贯呢!

”苏晚猛地抬头。官窑瓷盏?难道和她穿越有关?“什么瓷盏这么金贵?”有人好奇地问。

“听说是定窑白瓷,盏沿描金,上面还有缠枝莲纹,可稀罕了。”就是那只瓷盏!

苏晚的手指紧紧攥住了衣袖。她穿越前触碰的,正是那只盏沿描金缠枝莲纹的定窑白瓷盏!

“可惜被个番邦人买走了,”有人惋惜道,“咱们大宋的宝贝,该留在大宋才是。

”“谁说不是呢?那波斯商人住在蕃坊,据说后天就要乘船走了。

”苏晚心里有了个念头:找到那只瓷盏,或许就能找到回去的路。宴席过半,

众人开始赏玩书画。王若薇拉着苏晚去看赵佶的新作,是一幅《牡丹图》,笔法细腻,

设色雅致,尤其是花瓣的晕染,层次感极强,果然名不虚传。“清晏不是最懂这些吗?

”王若薇笑着推她,“给我们讲讲?”苏晚深吸一口气,

指着画中的牡丹:“这花瓣用的是‘没骨法’,不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晕染,

显得鲜活灵动。墨色浓淡变化自然,可见笔力深厚。只是……”她顿了顿,

想起自己修复瓷器时对宋代美学的理解,“这牡丹的姿态过于繁复,

少了几分宋人崇尚的‘平淡天真’。”众人都愣住了,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

竟有如此见解。赵佶挑了挑眉,看向她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哦?那依苏小姐之见,

该如何画?”苏晚迎着他的目光,鼓起勇气道:“删繁就简,留几分空白,让观者自行想象,

或许更有意境。”赵佶笑了,拿起笔递给她:“苏小姐不妨一试?”苏晚犹豫了一下,

接过笔。她虽主攻瓷器修复,但为了研究纹饰,也学过宋代绘画。她蘸了点淡墨,

在画的留白处添了几片竹叶,又在牡丹旁点了只小蜜蜂,笔触简洁,却与原画浑然一体,

瞬间增添了几分生趣。“好!”赵佶抚掌赞道,“苏小姐果然有才华,这几笔添得妙极。

”周围的人也纷纷称赞,苏晚的脸颊有些发烫,赶紧放下笔:“献丑了。”宴席散时,

赵佶叫住她:“苏小姐,明日可否到大相国寺一聚?听闻寺里新得了些唐代的碑刻,

想请苏小姐一同品鉴。”苏晚心里正惦记着那只瓷盏,想趁机去蕃坊附近打探,

便点头应下:“好。”回去的马车上,晚翠兴奋地说:“姑娘,端王竟约您出游呢!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苏晚却没那么兴奋,她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

汴京的繁华在暮色中渐渐展开,酒肆、茶馆、勾栏瓦舍,处处是《清明上河图》里的景象。

可这越真实,她就越想回去——她的工作室里,还有没修复完的瓷盏,有等着她交稿的甲方,

有她熟悉的现代生活。那只定窑白瓷盏,是她唯一的希望。第三章 相国寺遇第二天一早,

苏晚换上件素雅的青色褙子,带着晚翠往大相国寺去。大相国寺是汴京最大的佛寺,

香火鼎盛,门口的广场上摆满了小摊,卖字画的、捏面人的、算卦的,热闹非凡。

赵佶已在寺门口等候,依旧是月白锦袍,手里拿着把折扇,扇面是他自己画的墨竹。

见苏晚来了,他笑着拱手:“苏小姐来得早。”“端王殿下久等了。”苏晚屈膝行礼。

两人并肩走进寺内,穿过大雄宝殿,来到后面的碑林。这里果然新立了几块唐代的碑刻,

字迹苍劲有力。赵佶指着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是褚遂良的真迹,

苏小姐觉得如何?”苏晚凑近细看,碑刻上的字迹娟秀灵动,却又不失骨力。

她想起自己修复过的一件宋代摹本碑拓,便说:“褚体看似柔美,实则暗藏筋骨,

这笔锋转折处,像极了官窑瓷器的开片,看似随意,实则精妙。”“瓷器的开片?

”赵佶饶有兴致地看着她,“苏小姐对瓷器也有研究?”“略懂些。”苏晚谦虚道,

“家父曾收藏过几件瓷器,耳濡目染罢了。”她趁机转开话题,

“听说前几日有人在这附近挖出个瓷盏,被波斯商人买走了?”赵佶点头:“确有此事。

那瓷盏我也见过,是定窑官窑所制,工艺精湛,可惜流落到外邦人手里。

”“殿下知道那波斯商人住在哪里吗?”苏晚故作好奇地问。“在蕃坊,”赵佶看着她,

眼神里带着探究,“苏小姐问这个做什么?”“我……我只是好奇。”苏晚有些慌乱,

“想看看那样的珍品究竟是什么模样。”赵佶笑了笑,没再追问:“蕃坊就在汴河东岸,

那里住着许多外邦人,有波斯的、大食的、高丽的,很是热闹。若是苏小姐想去,

改日我可以带你去。”“真的吗?”苏晚眼睛一亮,“多谢殿下!”两人又在碑林待了会儿,

赵佶谈起书画,见解独到,苏晚虽只是略懂,却能从文物修复的角度提出些看法,

比如纸张的老化、颜料的成分,听得赵佶频频点头,觉得这个“失忆”的苏小姐,

比传闻中更有趣。走出大相国寺时,已近午时。赵佶邀请苏晚去附近的“矾楼”吃饭,

苏晚本想拒绝,却想起矾楼是汴京最有名的酒楼,《东京梦华录》里记载过,便点头应下。

矾楼果然名不虚传,雕梁画栋,极为气派。两人被引到二楼的雅间,窗外就是汴河,

能看见河上往来的商船。点了几样名菜:糟熘鱼片、炒蟹、醋羊腰,还有一壶青梅酒。

“尝尝这个炒蟹,”赵佶给她夹了一筷子,“是用新出的太湖蟹做的,很是鲜美。

”苏晚尝了一口,蟹肉鲜嫩,带着淡淡的酒香,确实好吃。她想起现代的大闸蟹,

突然有些想家。“怎么了?”赵佶见她出神,问道。“没什么,”苏晚摇摇头,

“只是觉得……汴京真好。”“是吗?”赵佶看着窗外,眼神有些复杂,“繁华之下,

亦有隐忧。北边的辽国虎视眈眈,朝中大臣又各怀心思……”他叹了口气,

“不说这些烦心事了。苏小姐,你说那只定窑瓷盏,为何会被埋在大相国寺附近?

”苏晚心里一动:“殿下觉得呢?”“或许是当年官窑烧制完成后,被人私自带出,

不慎遗失了。”赵佶推测道,“定窑官窑的瓷器,本是供皇室使用,寻常人难得一见。

”苏晚想起那只瓷盏的年代——公元1092年,正是宋哲宗时期,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错爱错恨
  • 医生宋含烟最新章节更新
  • 沉默
  • 医生宋如烟
  • 折枝予椿
  • 桑延和温以凡的漫画名叫什么
  • 重生回到选择养母的那天
  • 永恒岛宠物
  • 殿下非要娶我岑锦
  • 医生宋含烟最新更新内容
  • 女帝登基记事免费阅读
  • 癌症晚期总裁妻子疯狂报复我类似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