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被立为储君的前夕,一个神秘的幻境悄然降临。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嬴政在书房中研读兵书,疲惫不堪的他不知不觉间趴在桌上睡着了。
恍惚之间,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奇异的地方,西周云雾弥漫,如梦如幻。
嬴政心中既惊又奇,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
突然,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老者出现在他面前。
老者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嬴政心中一凛,恭敬地问道:“敢问前辈是何人?
为何会出现在此地?”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吾乃老子,今日特来将道解说于你。”
嬴政听闻,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行礼:“能得先生指点,实乃嬴政之幸。”
老子轻轻一挥手,示意嬴政起身,说道:“你身为未来之君,肩负着统一天下的重任,需博采众长,读百家之书,成帝王之术。”
嬴政目光坚定,点头道:“嬴政愿听教诲。”
老子手一挥,周围的云雾变幻成了一幅幅画面。
首先呈现的是儒家的经典场景,孔子正在讲学,众多弟子围绕倾听。
老子说道:“儒家主张仁政,以礼治国,虽过于理想化,但其中的仁爱思想可用于凝聚人心。”
此乃儒家之道。
嬴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画面一转,又呈现出墨家的机关巧术和兼爱非攻的理念。
老子说道:“墨家注重实用之术,其组织严密,若能善用,可为国之利器。”
这是墨家之道。
接着,画面展现了法家的严刑峻法和以法治国的主张。
老子说道:“法家之术,可助你建立严明的秩序,但需适度,以免失了民心。”
法家之道在于平衡。
随后,又出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
老子说道:“道家之理,能让你在繁忙政务中保持清醒,不妄为。
道家之道亦可以使你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悟得大道,与道同在,亦或可以寿与天齐。
东海之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缥缈,亦有可见之时,可把握时机派人登山,或有所获。”
嬴政沉浸在这些画面中,心中对百家之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正欲询问更多的 困惑,却见 老子微微一笑,身影渐渐消失在云雾之中。
嬴政猛地从幻境中惊醒,发现自己仍在书房,但心中对百家之学的向往却愈发强烈。
从那以后,嬴政开始广泛收集百家书籍,日夜研读。
他不仅请教了李斯、吕不韦、姬昊等博学之士,还派人西处搜罗各方贤才,共同探讨百家之学的精髓。
与此同时,嬴政的老师姬昊也在尽心尽力地教导他文武艺。
姬昊出身名门,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在文方面,姬昊教导嬴政如何洞察人心,处理朝政,分辨忠奸。
他给嬴政讲述历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分析其中的得失,让嬴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武的教导上,姬昊亲自传授嬴政剑术、骑射之术。
他带着嬴政在校场上操练,让他明白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王上,武力不仅是征战沙场的工具,更是一种威慑,让敌国不敢轻易来犯。
但武力要用之有道,不可滥用。”
姬昊一边指导嬴政射箭,一边说道。
嬴政认真聆听,不断练习,技艺日益精进。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朝中的一些大臣对嬴政研读百家之学表示不满,认为这会扰乱秦国一贯的法治传统。
他们纷纷上书劝谏,希望嬴政专注于法家之术。
嬴政面对这些反对之声,并未动摇。
他深知自己的目标是成就千秋伟业,而百家之学和姬昊老师的教导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
在一次朝会上,嬴政力排众议,说道:“百家之学,皆有可取之处。
吾以百家之精华治国,必能使秦国强大,统一天下!
姬昊老师对我的教导,让我明白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吾定当不负众望!”
众大臣面面相觑,虽心中仍有疑虑,但见嬴政意志坚决,也不敢再多言。
嬴政在研读百家之书和姬昊的教导下,不断成长,他对帝王之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
可是嬴政也有自己的苦恼,道家之道毫无头绪,藏书阁的道家经典也是阅览数遍,却始终云山雾罩,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
长生之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