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庭聚餐
上午十点,阳光正好,陈屿舟被一阵规律而克制的敲门声吵醒,而非刺耳的门铃。
他皱着眉拉开大门,夏屿澈站在晨光里,手里没有拿任何显眼的物品,只是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休闲装,比昨晚酒吧里少了几分正式,多了几分居家的柔和。
“早。”
夏屿澈的声音带着清晨特有的温润,“没打扰你吧?
想着今晚要赴宴,有些细节,或许提前沟通一下会更稳妥。”
他的理由无可挑剔,姿态也放得恰到好处,仿佛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合作伙伴”在提前核对流程。
陈屿舟侧身让他进来,自己则慵懒地陷进客厅柔软的沙发里,揉了揉宿醉未清隐隐作痛的额角。
“说吧。”
夏屿澈没有坐下,而是自然地走到开放式厨房的岛台边,拿起水壶接水烧上。
他动作流畅,仿佛己在这个空间里演练过无数次。
“你父亲和继母的喜好、忌讳,他们可能会问的问题,我们需要统一口径。”
他一边说,一边找出茶叶罐,手法娴熟地准备泡茶,“比如,我们如何相识,交往了多久,我的‘背景’……这些,都需要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故事。”
他的措辞是“我们”,而非“你”,无形中将两人拉到了同一阵营。
陈屿舟看着他泡茶的背影,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这一刻,他看起来毫无攻击性,只是一个温和、细致的临时盟友。
然而,当夏屿澈将一杯泡好的、温度适中的清茶递到他面前时,陈屿舟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脱下来随意放在岛台上的腕表。
那是一个小众的瑞士手工品牌,低调,但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不菲的价值。
绝非一个“穷画家”会日常佩戴的物件。
陈屿舟的心微微一动,一丝疑虑像水底的暗草,轻轻摇曳了一下。
但他没有立刻点破,只是接过茶杯,指尖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暖意,驱散了些许头痛。
“就说是在一个私人画展上认识的。”
陈屿舟垂下眼睑,吹了吹茶沫,语气平淡,“你对一幅画的理解很特别,吸引了我。”
这个说辞半真半假,足够浪漫化,也符合他“纨绔”人设可能产生的、突如其来的兴趣。
“很好。”
夏屿澈赞同地点点头,在他对面的单人沙发坐下,双腿交叠,姿态放松,“那么我的背景,就是一个家境尚可、潜心创作、暂未大肆宣扬的独立画家。
所以,我‘需要’你的资金支持来完成我的艺术项目。”
他主动将这个“弱点”摊开,反而显得坦荡。
陈屿舟抬眼看他,试图从那双平静的眸子里找出破绽。
“住在这里,也是你‘艺术项目’的一部分?”
他语气随意,像是不经意地问起。
夏屿澈笑了笑,笑容在晨光中显得有些朦胧:“这里安静,光线也好。
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屿舟,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离你近。
方便我们……培养默契。”
“默契?”
陈屿舟挑眉。
“比如,”夏屿澈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演练般的亲昵,“待会儿出门,如果遇到你的邻居或熟人,我该怎样自然地揽住你的腰,或者,在你耳边说话时,距离保持多少厘米才不会让你下意识躲开?”
他的话语首白而带有目的性,却又因为那份认真的态度,不显得轻浮。
陈屿舟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竟一时语塞。
他发现,夏屿澈正在用一种极其自然的方式,一步步蚕食他设定的安全距离。
就在这时,陈屿舟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他派去调查的人发来的初步信息简报。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夏屿澈,对方却正低头品茶,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没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陈屿舟拿起手机,快速浏览。
报告显示,夏屿澈的身份信息干净得过分,租赁合同手续齐全,资金来源看似也合理(通过几个海外艺术基金的短期项目补贴解释)。
一切都天衣无缝。
可越是完美,就越是可疑。
他放下手机,再看夏屿澈时,对方正好抬头,对他露出一个毫无阴霾的温和笑容:“茶怎么样?
能缓解头痛吗?”
陈屿舟看着他的笑容,心底那丝疑虑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了一圈更大的涟漪。
这个男人,像一本装帧精美却难以翻开内页的书,你知道里面有故事,却找不到锁孔。
“还行。”
陈屿舟移开目光,将杯中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晚上六点,别迟到。”
“当然。”
夏屿澈站起身,拿起自己的腕表重新戴上,动作自然,“那我先回去准备一下。
晚上见,屿舟。”
他第一次如此自然地叫出他的名字,没有加上“先生”二字,声音温和,却像羽毛轻轻搔过心尖。
陈屿舟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首到大门轻轻合上,才缓缓靠进沙发里,望着窗外明晃晃的日光,心里却盘踞着一片看不分明的迷雾。
他知道,今晚的聚餐,不仅仅是对父亲和继母的戏,也是他与夏屿澈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相互试探。
感情的线头才刚刚露出,而怀疑的种子,己悄然埋入心底最柔软的土壤,等待着一个破土而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