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钓被这一问题困扰了很久,但是由于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捕鱼的,就导致每个人都陷入了思维陷阱里,认为这种捕鱼的方法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捕鱼方法了。
当小钓向其他小伙伴请教时,其他人也对小钓的奇思怪想感到不可思议,捕鱼就捕鱼,想那么多干嘛?
有这时间完全可以把捕鱼技巧练得熟又熟。
背后也有人开始议论小钓,是不是小钓想偷懒啊,觉得捕鱼辛苦,不想捕鱼了。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小钓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自己的埋头沉思,他认为祖祖辈辈捕的鱼,都是一些小鱼,可是他听父亲说过,在大海里,藏着许多上古神兽。
征服大海曾经是祖辈们的奋斗方向,但是当祖辈们乘船到达大海深处时,他们看到了足以让人恐惧的鱼,这些鱼大的一眼望不到头,而且异常凶猛。
虽然这些鱼一般不会主动向人们发起攻击,但是一旦有人主动挑衅他们时,一切就不好说了。
从那以后,祖辈们放弃了征服大海的计划,而是选择在河流里用鱼叉捕一些小鱼,捕的这些鱼只是能养家糊口罢了。
小钓也正是听了这个故事,才对改良钓鱼的工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他认为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愿意百折不挠,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从父亲的故事中,他了解到祖辈们并没有为征服大海做太多实际行动,他们只是驾驶了一条小船,在大海深处看见一条巨大的鱼,然后被这条鱼给吓到了,最后就选择再也不出海捕鱼。
他们并没有想到,把船只造的更大更结实,也没有想到,把捕鱼的工具造的更加巧妙。
想要捕到更大的鱼,就要动更多的脑筋。
很显然,任何具有挑战的事情,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带着这个想法,小钓虽然一如既往的用鱼叉练习捕鱼,但是脑子里却时刻想着如何改良钓鱼工具。
对于叉杆太短的问题,他觉得可以用很长的杆子,对于鱼叉只能通过人来投掷的方式捕鱼,他认为可以用针做出一种带着倒刺的钩子,只要鱼儿愿意主动咬钩子,钩子就会把鱼儿给勾住。
同时可以用很结实的线把钩子和杆子连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捕到鱼,而且可以大大增加捕鱼者距离鱼的远度。
就这样,一个最原始的钓鱼神器出现了。
为了能让鱼儿主动咬钩,小钓理所当然的选择了鱼儿最喜欢吃的蚯蚓。
就这样,小钓开心的带着自己的鱼钩去河边进行实验。
当小钓把鱼钩甩入河水中时,鱼儿看见眼前的东西也很是好奇,当游近时,却被鼻子前的香味深深吸引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生活在岸上最鲜美的食物吗,鱼儿便疯狂的去吃眼前的食物。
小钓看见鱼线绷首了,便开始往上拉,不出所料,鱼儿被轻而易举的钓了上来。
看到如此场景,小钓甚是激动,以后自己可以不用驾驶小船,就可以在岸边捕鱼了,而且不用担心河水的深度,自己都可以捕鱼。
于是小钓很快就把自己的捕鱼技巧和朋友们欣赏,面对这个带着一根线的钩钩,起初同伴们不以为意,但是看见小钓一条又一条鱼往上钓,他们的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原来鱼还可以这样捕,真是开眼界了。
于是纷纷都开始效仿小钓,自己也回家做鱼钩了。
小钓本来还想问大家要专利费的,但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
只要大家承认鱼钩是自己发明的,就行。
专利费这个东西,大家不一定能接受,毕竟都是朋友,彼此分享似乎是一件应该的事。
在钓鱼的过程中,小钓发现,有的时候鱼儿把鱼食吃完了,钩子却吐了出来,很明显,这是由于鱼线不敏感导致的。
为了增加敏感度,小钓想到,可以通过增加鱼浮的方式,当鱼儿碰到钩的时候,鱼浮就会抖动,这样就更容易观察到鱼儿吃钩了。
就这样,小钓又增加了鱼钩倒刺的锋利程度,以及鱼线的坚韧程度,鱼竿他也选用竹子来代替木棍,相比于木棍,竹子更轻、更长,而且韧性也更好。
也许是创始人的缘故,小钓对鱼钩的理解程度比其他人都更强一些,因此每次钓鱼都比别人的数量更多,而且跑掉的鱼比别人更少,很快小钓就成为远近文明的钓神。
为了能快速吸引鱼儿咬钩子,小钓还发明了抛鱼食钓法,简言之,就是在钓鱼前,首先抓一把鱼食跑向河里,这样大面积抛食的方法,很容易快速吸引到鱼群来觅食,这样也更容易钓到河里的鱼。
对于自己的创意,小钓很是满意,经常向朋友分享自己关于钓鱼的心得体会,一来二去,小钓的朋友们都开始认小钓为大哥,颇有梁山好汉拜宋江的架势。
对此,小钓也并不排斥,小钓认为,只要自己真心分享钓鱼心得,朋友们如何选择和自己相处并不重要,即使并没有对自己表达感谢,也不重要。
因为分享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做好事的时候不应该带有目的,如果带有目的,从最开始就是用心不纯,这样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获得一个好结局呢?
结果也证明小钓的想法是正确的,朋友们都认可了小钓。
为了能提升钓技,小钓还会主动发起一些钓鱼比赛,准备一些小礼品赠送给获奖者。
当然,这些奖品都是小钓自己通过钓鱼赚来的。
慢慢的通过这些钓鱼比赛,小钓有了自己的钓鱼协会,朋友们彼此分享心得,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