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前摊开着一份需要紧急处理的文件,但上面的字迹却一个也没看进去。
脑子里反复回放的,是早上杜若蹲在床单前写写画画的侧影,还有她嘴里那些匪夷所思的词汇——“临床干预”、“安全***物”、“创伤性静电”……荒谬。
这一定是她为了活命想出来的新把戏,一种更高级、更难以识破的伪装。
他应该立刻拆穿她,或者干脆……“叩叩——”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
管家福伯端着一个小小的炖盅,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欲言又止的为难。
“先生,这是……夫人那边送来的。”
福伯将炖盅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
苏沉垂眸看去。
精致的白瓷炖盅里,是清澈的汤水,飘着几颗饱满的枸杞和一段处理干净的鸡翅根,旁边还附着一张……便签纸?
他拈起那张纸,上面是几行打印出来的、措辞严谨工整的文字:致样本O-01管理者(暂代)主题:关于优化样本O-01营养摄入以提升情绪稳定性的建议监测数据显示,样本O-01近期存在以下问题:1. ***摄入过量(目测日均超400mg),可能导致神经亢奋、焦虑水平上升。
2. 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影响肠道菌群健康,间接关联情绪波动。
3. 优质蛋白与维生素B族摄入不达标,影响神经递质合成,不利于压力应对。
建议立即调整膳食结构如下:· 降低***,建议替换为洋甘菊茶或温牛奶。
· 增加全谷物及绿叶蔬菜占比。
· 保证每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肉、鱼肉、豆制品)。
本餐‘枸杞鸡汤’为示范食谱,符合上述标准。
请督促样本O-01按时按量摄入,并于餐后半小时反馈其情绪平稳度(1-10分制)。
——研究者:杜若苏沉捏着那张便签,指关节微微泛白。
样本O-01?
管理者?
情绪平稳度打分?
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又开始隐隐作痛。
这女人,是真把他当成实验室里需要精心饲养的小白鼠了?!
“她哪来的厨房?”
苏沉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她被软禁在卧室,哪来的条件炖汤?
福伯的表情更加复杂了,带着点难以置信:“夫人……她用房间里的那个迷你电水壶,分批次把鸡肉焯水、炖煮……还、还指挥门口轮值的阿强,去花园里摘了几颗没人管的枸杞……”用……电水壶……炖鸡汤?
苏沉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杜若面无表情地守在那个巴掌大的电水壶旁,像进行什么精密化学实验一样,严格按照步骤操作的模样。
那画面太美,他有点不敢细想。
“先生,这汤……”福伯试探着问。
他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种阵仗。
苏沉看着那盅清澈见底、香气却意外醇正的汤,又看了看手里那张堪称“专业膳食指导”的便签,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再次席卷了他。
他挥了挥手,意思不明。
福伯识趣地退下了。
书房里只剩下苏沉一人。
他盯着那盅汤看了足足五分钟,最终还是拿起旁边的勺子,舀了一勺,送进嘴里。
味道……居然不错。
清淡,但火候恰到好处,鸡肉软烂。
他几乎是带着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把一整盅汤都喝完了。
胃里传来暖意,连日来因忙碌和怒火而紧绷的神经,似乎真的松弛了一丁点。
半个小时后,杜若的卧室门被敲响。
还是那个战战兢兢的小女佣,这次她手里没端托盘,而是拿着一张新的便签纸和一支笔。
“夫、夫人……先生让我把这个交给您。”
杜若接过便签,上面只有苏沉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两个字:“还行。”
杜若看着这两个字,微微偏头,像是在分析一组复杂的数据。
“‘还行’属于模糊评价,无法量化。
需设计标准化评估量表。”
她拿起笔,在苏沉的字下面,刷刷刷地写了起来,然后递给小女佣:“交给样本管理者。”
小女佣低头一看,差点晕过去。
只见便签上新增了几行打印体(显然是杜若提前准备好的):样本O-01餐后情绪自评量表(简化版)·请圈出符合您当前状态的描述:A. 身心舒畅,情绪平稳 (对应分值:8-10分)B. 无明显变化,尚可接受 (对应分值:5-7分)C. 略有烦躁,胃部不适 (对应分值:1-4分)备注:请务必诚实填写,数据真实性关乎研究结论准确性。
小女佣捧着这张如同医院问卷的便签,魂不守舍地回到了书房。
苏沉看着被送回来的便签,以及上面新增的、极其正式的“量表”,额角的青筋终于忍不住跳了一下。
他盯着那几个选项,感觉自己二十八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和行事准则,正在被一个叫杜若的女人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他深吸一口气,抓起笔,带着一股近乎毁灭的力道,在“B. 无明显变化,尚可接受”上狠狠打了个叉,然后在那旁边,用力写下一个狂草的字:“烦!”
小女佣再次把便签送回给杜若时,几乎要哭出来。
杜若接过便签,看着那个力透纸背的“烦”字,以及被打叉的选项B,若有所思。
她转身走到床边的研究白板前,用眉笔在关于苏沉的区域记录:· 事件:首次营养干预反馈· 数据:主观评价‘烦’,客观对应分值约3分(基于语气强度与笔迹力学分析)。
· 分析:干预效果未达预期(目标分值>7)。
可能原因:1. 样本对干预行为本身产生抗拒;2. 鸡汤口味需优化(下次考虑增加菌菇类提鲜);3. 样本处于生理性情绪低谷期(需结合其他行为数据综合判断)。
· 下一步:调整干预策略,采用‘非主动、非首接’的营养供给模式,降低样本警觉性。
记录完毕,她放下眉笔,感觉这项研究真是任重而道远。
而书房里的苏沉,在发出那个“烦”字后,盯着自己面前秘书刚送来的、按照日常习惯准备的浓缩咖啡,突然就觉得有点难以下咽。
他烦躁地松了松领带,脑子里不受控制地冒出杜若便签上的那句话:“***摄入过量,可能导致神经亢奋、焦虑水平上升。”
“……啧。”
他最终还是把咖啡推远了一点,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莫名感到一阵憋屈。
他好像,真的开始被那个女人的“研究”影响了。
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非常、非常……“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