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债,重生寒风如刀,割裂着刑场上的每一寸空气。沈知意跪在冰冷的石板上,
发丝散乱,血染素衣。她的双手被铁链锁住,十指指甲尽裂,
那是她在牢中日夜抓挠墙壁留下的痕迹——她想记住这痛,记住这恨。“沈知意,
你父通敌叛国,你母私藏前朝玉玺,你兄长勾结乱党,沈家满门,罪无可赦!
”监斩官高声宣读圣旨,声音在刑场上空回荡。她仰起头,
望向高台之上那道明黄身影——太子萧景睿,她曾倾心相许、誓托终身的男人。他一身蟒袍,
端坐龙椅旁,目光淡漠,仿佛在看一个陌生的罪人。“景睿……”她喃喃,声音沙哑如枯叶,
“你答应过我,要护我沈家一世平安……”他微微侧首,眸光冷冽:“沈知意,
是你沈家先背叛了我。”一句话,如利刃穿心。她忽然笑了,
笑中带血:“好一个‘背叛’……你与柳贵妃合谋,伪造通敌书信,逼我兄长自尽,
毒杀我母,陷我父于不义……如今,却说我沈家背叛?
”她声音陡然拔高:“你可敢让天下人知道,那封‘通敌书信’,是你亲手所写?
你可敢承认,你与柳如烟早有私情,只为夺我嫁妆与权势?”“住口!”萧景睿猛地拍案,
“妖女惑众,斩!”刀光落下。血溅三尺。沈知意闭上眼,最后一刻,
她看见柳如烟穿着她本该穿的凤冠霞帔,依偎在萧景睿身侧,笑得娇艳如花。……“小姐!
小姐您醒醒!”一声惊呼将她从黑暗中拽出。沈知意猛地睁开眼,大口喘息,冷汗浸透中衣。
入目是熟悉的紫檀木床帐,绣着并蒂莲的纱帘轻轻摇曳。窗外,鸟鸣清脆,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妆台上——那是她出嫁前的闺房。“我……没死?”她颤抖着抬手,
摸向脖颈——没有伤口,没有血迹。“小姐,您做噩梦了?”丫鬟绿萼端着铜盆进来,
担忧地看着她,
“您一直喊‘不要杀我’……”沈知意猛地抓住她的手腕:“今日……是何年何月?
”“回小姐,是天启三年三月初六。”三月初六!她瞳孔骤缩。
这是她被赐婚太子的前一个月!她重生了!
前世的屈辱、家族的覆灭、刑场的血雨……一幕幕在脑中翻涌。她缓缓闭眼,再睁开时,
眸中已无泪光,只剩寒霜。“绿萼,”她声音冷静,“去查,柳如烟这几日可曾出府?
”“是。”知意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十七岁,眉眼清丽,尚未被仇恨雕琢。
她轻声说:“这一世,我要你们——血债血偿。”第2章 赐婚前夜沈府后院,海棠盛开。
沈知意倚栏而坐,手中一卷《山河志》翻至末页。这是父亲所著,记载天下山川地貌,
实则暗藏朝政密辛。“小姐,查到了。”绿萼低声,“柳小姐这几日频繁出入太子府,
还请了一位道士,说是能‘改命转运’。”知意冷笑:“改命?她命本就不错,何必改?
怕是想改我的命。”她记得清楚——前世,正是这位道士,在她茶中下药,
让她在诗会上失态,被传“疯癫”,从而失去太子宠爱。“去,买通那道士的徒弟,
我要知道他给柳如烟写了什么符。”“是。”夜深,知意独坐灯下,重读父亲笔记。忽然,
一页夹纸飘落——是一封残信,字迹被水渍晕染:她手指一颤。幽州铁矿!
那是国家战备资源,严禁私采。而“东宫”,正是太子府!父亲不是通敌,
而是发现了太子的罪证!她紧紧攥住纸页,眼中燃起烈火:“萧景睿,这一世,
我先斩你羽翼。”第3章 七皇子的棋局城外清虚观,香火袅袅。
沈知意以“祈福”为名出府,实则为见一人——七皇子萧景珩。他素有“病弱皇子”之名,
常年养病于观中,实则暗中掌控皇城暗卫。观内棋室,他正对弈一人,面色苍白,指节修长。
“沈小姐,请。”他抬眸,目光如深潭。知意落座:“七殿下棋艺高超,敢请教一局。
”三局对弈,知意皆以“弃子”破局。“你总是弃车保帅。”萧景珩轻笑,
“可若帅也不保呢?”“那便换帅。”她抬眼,“天下之主,未必是旧人。
”他眸光一动:“有趣。沈小姐不似闺中女子。”“因为我已死过一次。”她低语,
“死过的人,不怕再死一次。”他凝视她良久,忽道:“若你需助力,我可为你执棋。
”她微笑:“那我便借殿下之手,落这盘生死局。”第4章 白莲落泪太子府设宴,
邀京城贵女。柳如烟一袭白衣,如梨花带雨,见知意便扑上来:“表姐,你可算来了,
我日日为你祈福……”知意不动声色:“表妹有心了。”席间,
柳如烟故意将一杯茶泼向知意,丫鬟惊呼:“哎呀!小姐的衣裳脏了,快去马车取新衣!
”知意早有防备,暗中命人调换马车。果然,搜出一本淫词艳曲,
封面赫然写着“沈知意珍藏”。“证据确凿!”太子亲信怒喝,“沈小姐行为不检,
不堪为太子妃!”全场哗然。知意却冷笑:“这书……是我让人放的。”她拍手,
两名家丁押上那道士徒弟:“此人供认,柳小姐命他藏书陷害,以夺太子妃之位。
”太子脸色铁青:“如烟!可是你?”柳如烟跪地哭诉:“表姐陷害我!
我一片真心……”知意淡淡道:“真心?那你可敢让太子搜你闺房?”太子下令,
搜出更多证据——与太子往来的私信、求子符、甚至一包***。柳如烟当场瘫倒。
第5章 父亲的密信夜,沈府书房。知意拼合残信,终于读出完整内容:她泪流满面。
父亲不是叛国者,而是忠臣!可陛下未及彻查,便被贵妃拦截,反诬沈家通敌。她握紧密信,
立于窗前,月光洒落。“父亲,这一世,女儿为您正名。”她提笔写信,
封入密匣:“送至七皇子府,务必亲手交予殿下。
”信中只有一句:第6章 黑山夜行七日后,夜。沈知意一袭玄色劲装,披着斗篷,
与萧景珩在城外汇合。他骑一匹墨色骏马,身后仅带两名暗卫。“你真确定?”他低声问,
“黑山险峻,若被发现,你我皆难脱身。”“若不敢去,就别来。”她翻身上马,动作利落。
两人策马穿行于密林,终至黑山脚下。按父亲笔记所示,矿洞藏于断崖之后。
他们攀附藤蔓而下,终见一处隐蔽洞口,洞外有岗哨巡逻。“果真有守卫。
”萧景珩眸光一冷,“这不是矿工,是兵士。”两人潜入,洞内灯火昏黄,铁链声叮当,
数百矿工在监工皮鞭下劳作。墙角堆满铁矿石,另有木箱标注“上等铁锭”。
萧景珩取一锭细看:“这成色,是军用制甲专用。”更深处,竟有马蹄铁与箭头半成品。
“他不仅采铁,还在私造兵器。”沈知意冷笑,“萧景睿,你可真敢。”忽听脚步声逼近,
他们迅速藏身暗处。两名军官模样的人走来,低声交谈:“太子殿下说了,再挖三个月,
三千铁骑就能成军。到时,幽州军权尽归东宫!”“可沈家那老东西死了,谁还敢查?
”“闭嘴!小心隔墙有耳!”待他们走远,沈知意与萧景珩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寒意。
“证据已足。”萧景珩道,“我们走。”第7章 朝堂对峙三日后,早朝。皇帝端坐龙椅,
忽闻太监高唱:“七皇子萧景珩,有密折呈上!”满朝哗然。七皇子久病不朝,
今日竟亲上殿。萧景珩出列,捧折跪地:“臣有要事启奏——太子私采幽州铁矿,
私养铁骑三千,图谋不轨!”“哗——”群臣惊愕。
太子萧景睿脸色骤变:“七弟莫非病糊涂了?竟敢污蔑储君!”皇帝沉声:“景珩,
你可有证据?”“有。”萧景珩抬手,侍卫抬上铁锭、矿工***、军官口供,
更有沈知意父亲的密信原件。“沈太傅临终前已查明此事,欲上奏陛下,却被贵妃截下,
反诬沈家通敌。”皇帝怒极,拍案而起:“传幽州刺史!查!若属实,满门问斩!
”太子面如死灰。第8章 柳如烟的末路东宫被查,柳如烟被软禁。她披头散发,
跪在沈知意面前:“表姐,我错了!求你饶我一命!”知意端坐主位,
茶香袅袅:“你曾让我跪着求你,如今,你也尝尝这滋味?”“我……我只是爱太子,
我不想失去他……”“所以就害我全家?”知意冷笑,“你可知我母亲被毒杀那夜,
还在为你绣嫁衣?”柳如烟泪如雨下:“我……我愿以死谢罪!”“死?”知意摇头,
“死太便宜你了。我要你活着,看太子如何倒台,看你的‘良人’如何弃你如敝履。
”她起身,拂袖而去:“从今往后,你不再是柳家小姐,贬为官妓,永世不得翻身。
”第9章 萧景珩的心意夜,七皇子府。萧景珩独坐亭中,执壶饮酒。
沈知意寻来:“你为何帮我?”他抬眸,月光落在他苍白的脸上:“因为你也曾死过一次,
不是吗?”他轻笑:“我母妃被贵妃毒杀,我装病十年,只为等一个机会。而你,
是第一个敢掀棋盘的人。”他起身,走到她面前:“知意,你我皆是棋手,
不如——共执此局?”风起,他为她披上外袍。“若你愿意,这江山,我陪你一起夺。
”她抬头看他,眼中第一次有了温度:“好。”第10章 太子的反扑太子被禁足,
却暗中联络北狄。密信传出:“若助我登基,幽州铁矿归尔,且开边市三城。
”北狄可汗大喜,派密使入京。不料,密使刚入城,便被萧景珩截获。
更意外的是——密使竟携带一封太子与柳贵妃的私信:皇帝震怒:“传朕旨意,废太子,
囚于宗人府!柳贵妃贬为庶人,赐白绫!”朝堂震动。而沈知意站在宫墙之上,
望着东宫方向火光冲天,轻声道:“父亲,母亲,兄长……你们的仇,报了。
”萧景珩走到她身边,递来一盏灯:“夜深了,我陪你回家。”她接过灯,
微微一笑:“这不是结束,是开始。”第11章 沈府***圣旨降于沈府旧宅,
金漆大字熠熠生辉:百姓围观,无不称奇。沈知意立于府门前,望着“沈府”匾额重新挂起,
眼中微润。三年前,这里被查封,家仆流散,如今,她亲手将牌匾扶正。“小姐,
咱们回来了。”绿萼哽咽。“不是回来。”知意轻声道,“是重新开始。”她转身,
见萧景珩立于马车旁,一袭墨色长袍,眉目清冷。“你来了。”“我来接你。
”他递上一卷文书,“这是幽州矿场的接管令,皇帝命你全权处置。”她接过,
挑眉:“他倒放心我一个女子?”“因为他知道,”他低笑,“你比朝中多数男人更懂权谋。
”两人并肩而立,阳光洒落,仿佛预示着一段新局的开启。第12章 幽州新政一月后,
幽州。沈知意以钦差身份巡视矿场。昔日阴暗矿洞已设工坊,矿工有医有食,
每日工钱按劳发放。“小姐,咱们以前像牲口,如今竟也能领银子?”一老矿工老泪纵横。
“你们是人,不是工具。”知意道,“从今往后,幽州铁矿归朝廷直管,利润三成用于赈济,
七成充国库。”百姓跪拜,呼“沈青天”。萧景珩随行,见她雷厉风行,
不禁轻叹:“你比我更适合做这天下主。”她回头一笑:“那你让位?”“若你愿意,
”他凝视她,“我甘愿为臣,辅你一生。”风起,她眸光如星,未答,却已心动。
第13章 柳贵妃之死宫中传来消息:柳贵妃被贬后,疯癫呓语,终日喊“血债血偿”,
昨夜自缢于冷宫。沈知意听闻,静立良久。绿萼问:“小姐可恨她?”“恨过。
”她望向宫墙,“可如今,她不过是个可怜人。真正该恨的,是权力本身。
”萧景珩来寻她:“太子虽废,但党羽未清。我查到,他暗中勾结三皇子,欲发动兵变。
”“兵变?”知意冷笑,“那就让他变。”她提笔写信:“送至边关大将李崇,
就说——‘旧主将倾,新主待立,时机已至’。”萧景珩挑眉:“你这是引蛇出洞?”“不。
”她眸光如刃,“是请君入瓮。”第14章 三皇子的野心三皇子萧景琰,素有贤名,
实则野心勃勃。他密会太子余党:“七弟病弱,沈氏女不过一介女子,若我举兵清君侧,
天下必归我手。”幕僚献策:“可借边军之乱,逼皇帝退位。”不料,密信被截,
送至萧景珩手中。“他终于动手了。”萧景珩冷笑,“传令李崇,按计划行事。
”沈知意立于城楼,望向边关方向:“这一局,我要让所有人看清——谁才是真正的棋手。
”她披上铠甲,执剑而立:“传我令,幽州军整备,随时待命。”“小姐要亲征?”绿萼惊。
“不是亲征。”她眸光冷冽,“是——亲斩。
”第15章 边关烽火边关告急:三皇子勾结北狄,起兵两万,直逼京城。朝堂震动,
皇帝病重,群臣主和。萧景珩请旨出征,沈知意随军为参谋。“你为何非要随军?”他问。
“因为我才是那个被诅咒的人。”她望着地图,“沈家之冤,太子之罪,
三皇子之乱——皆因我而起,也该由我终结。”大军开拔,风雪漫天。行至半路,
前哨来报:李崇已反,截断退路。“是陷阱。”萧景珩冷笑,“但他忘了,
我早就在他军中埋下暗棋。”沈知意点头:“传令,夜袭大营,火攻为主,虚实结合。
”当夜,火光冲天,杀声四起。李崇营中大乱,副将突然倒戈,高呼:“奉七皇子令,
诛杀叛贼李崇!”李崇怒吼:“萧景珩!你竟敢——”话音未落,一箭穿心。
第16章 三皇子伏诛边关大捷,三皇子萧景琰兵败被俘,押解回京。朝堂之上,
皇帝病体支离,却仍强撑坐于龙椅。百官肃立,气氛凝重。“萧景琰,你可知罪?
”皇帝声音沙哑。“儿臣无罪!”三皇子昂首,“儿臣不过是清君侧,诛奸佞!
沈氏妖女蛊惑七弟,祸乱朝纲,儿臣为江山社稷,不得不反!”沈知意出列,
冷笑:“三皇子口口声声‘奸佞’,可有证据?倒是你,勾结北狄,私调边军,谋害亲兄,
哪一条不是死罪?”“你……你血口喷人!”“证据在此。”萧景珩抬手,
侍卫呈上密信、账册、北狄使节供词,铁证如山。皇帝闭目,良久,叹道:“斩于西市,
抄家灭族,以儆效尤。”三皇子嘶吼着被拖走,朝堂寂静。沈知意望向萧景珩,
两人目光交汇——这一局,他们赢了。但,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第17章 皇后之谜三皇子死后,宫中再起波澜。一名老宫女深夜求见沈知意,
颤抖着递上一枚玉佩:“这是……皇后娘娘临终前交给奴婢的,说若有一日沈家女归来,
便交予她。”知意接过,玉佩温润,刻着“凤御”二字。“皇后?她不是早逝多年?
”绿萼惊问。老宫女低声道:“皇后并非病逝……是被柳贵妃毒杀。她留下遗诏,
藏于凤仪宫地宫,说‘他日有凤命之人现,可凭此玉开启’。”沈知意心头一震。当晚,
她与萧景珩潜入凤仪宫。在密室中,他们找到一道暗门,玉佩嵌入,机关开启。地宫中,
一卷金丝锦帛静静躺在石匣中。展开,字字惊心:沈知意手抖:“皇后……竟早知一切?
”萧景珩沉声:“所以,你不是偶然重生,而是——命中注定。
”第18章 国师的阴谋国师夜观星象,怒极:“凤星已现,沈知意未死!必须除之!
”他召来残党:“启动‘血凤阵’,以万人血祭,逆改天命!”与此同时,
沈知意梦中频现异象:赤焰焚城,凤鸟哀鸣,一黑袍人立于高台,手执血幡。
“这是……国师的诅咒阵法?”她惊醒。萧景珩查阅古籍,脸色凝重:“血凤阵,
以怨灵为引,逆天改命。若成,天地倒悬,他可借势登仙。”“那便毁了它。
”“可阵眼在国师塔,那塔有九重禁制,无人可入。”沈知意冷笑:“我有凤命,天生破咒。
”她焚香净手,以沈家秘术起卦,终得一线生机:“七日后,月蚀之夜,阵法最弱,可破。
”“我陪你。”萧景珩握住她的手。她笑:“好。”第19章 夜袭国师塔月蚀之夜,
天地昏暗。沈知意与萧景珩率精锐暗卫潜入国师塔。塔内阴气森森,墙壁绘满血符,
空中回荡着亡魂哀嚎。“小心,这里有怨灵。”知意低语。突然,地面裂开,无数冤魂扑出。
暗卫纷纷中招,神志失常。知意咬破指尖,以血画符:“凤血为引,破邪归正!
”一道金光自她体内迸发,凤影浮现,怨灵惨叫消散。“快!上九层!”她强撑虚弱,
继续前行。塔顶,国师正念咒施法,血池翻涌。“你来得正好。”他狞笑,“以你凤血祭阵,
我便可永生!”“你错了。”知意抬眸,眼中金光流转,
“我不是来被祭的——我是来杀你的。”她挥剑,萧景珩同时出手。两人合击,
破其护体真气。国师怒吼:“你们不懂!我才是天命之主——”话音未落,知意一剑穿心。
血池崩塌,塔身震颤。“快走!”她拉住萧景珩,“塔要塌了!
”第20章 凤鸣九霄国师伏诛,血凤阵破。天际忽现异象:赤凤展翅,翱翔九天,
鸣声震彻山河。百姓跪拜:“凤神显灵!凤神显灵!”皇帝大惊,
召沈知意入宫:“你……真是凤命之人?”她跪地:“臣女不敢妄称天命,只求天下太平,
沈家冤屈得雪,百姓安居乐业。”皇帝沉默良久,终道:“传旨——沈氏女沈知意,
智勇双全,匡扶社稷,赐封‘镇国长公主’,开府仪同三司,掌幽州军政,可佩剑上朝!
”满朝哗然。萧景珩立于殿外,望她披红袍而出,凤冠加身,光芒万丈。
他轻笑:“我的长公主,终于回来了。”她走向他,眸光温柔:“这一路,多谢你同行。
”“不是同行。”他握住她的手,“是——共主江山。
”第21章 长公主开府镇国长公主府在京城东城破土动工,规格逾制,朝臣非议。
“一介女子,竟享亲王之礼?”有御史上奏,“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却道:“沈知意平乱、破阴谋、救社稷,功在社稷,何惜一府?
”圣旨再下:“长公主府,规格如亲王,门前立双狮,可设幕僚,掌幽州兵权,节制边军。
”沈知意立于府邸高台,望向京城万家灯火。绿萼笑道:“小姐,
咱们如今可是真真正正的‘权臣’了。”“不是权臣。”知意轻抚栏杆,“是权柄在手,
才更要慎之又慎。”萧景珩踏月而来,一袭玄袍,风姿清冷:“恭喜你,
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这根基,是你陪我一步步走来的。”她转身看他,“若无你,
我早死在重生那夜。”他走近,声音低沉:“可我更怕,你走得太快,我追不上。
”她笑:“那便一起走,走到九重天外,看尽山河。
”第22章 北狄来使北狄新可汗遣使入朝,名义“修好”,实则试探。使团中,
一名年轻将军目光如鹰,直视沈知意:“听闻长公主智勇双全,可敢与我比试?”朝堂哗然。
皇帝皱眉:“比试何事?”“三局定胜负。”那将军道,“一局兵法,一局骑射,一局剑术。
若我胜,幽州铁矿归北狄十年;若长公主胜,我北狄退兵百里,永不犯边。
”满朝文武皆惊——这赌约太大。沈知意起身:“我应了。”第一局,兵法推演。
她以“虚实之道”破其“围魏救赵”,三步制敌。第二局,骑射。她策马奔腾,连中三箭,
箭箭穿心。第三局,剑术。那将军武艺高强,但知意以凤舞九天剑法周旋,
终以一招“凤回首”制住其咽喉。“我……输了。”将军跪地。
沈知意扶起他:“你非败于我,是败于野心。若北狄愿和,我愿为两国修桥铺路,通商互市。
”将军动容:“长公主胸襟,胜男儿百倍。”第23章 萧景珩的旧伤夜,长公主府。
沈知意发现萧景珩咳血,袖口染红。“你旧伤未愈?”她急。“无妨。”他淡淡收袖,
“十年寒毒,早已习惯。”她强按他坐下,亲自煎药,翻阅医书,
终在古籍中发现:“寒毒入骨,需以‘赤阳草’与‘凤血’调和,方可根治。”“凤血?
”萧景珩笑,“你真要割血救我?”“你若死了,谁陪我夺江山?”她瞪他,
却已取剑划开手腕。他大惊,一把扣住她手腕:“不可!凤血珍贵,损之折寿!
”“那便一起折。”她挣开,将血滴入药中,“你若死,这江山,我一人也不要了。
”他怔住,终将药饮尽,低声道:“知意……我萧景珩,此生不负你。
”第24章 皇帝的遗诏皇帝病危,召二人入宫。龙榻前,老人气息微弱:“景珩,
知意……朕知你二人情谊。这江山,朕托付给你们。
”他取出一道金册:“这是传位诏书——若朕驾崩,立七皇子萧景珩为帝,沈知意为皇后,
共治天下。”群臣震惊。“陛下!祖制不可破,女子岂能为后?”有老臣跪谏。
皇帝怒目:“沈知意功盖三朝,智胜诸王,她若不能为后,谁配?”诏书封存,
交由太傅保管。当夜,皇帝驾崩。举国戴孝。萧景珩跪于灵前,沈知意立于身侧,凤袍加身,
目光如炬。“从今往后,”她低语,“我陪你,坐这龙椅。”第25章 登基大典七日后,
南郊祭天。萧景珩身着龙袍,沈知意凤冠霞帔,同登祭台。礼官高唱:“七皇子萧景珩,
德配天地,才堪治国,奉天承运,即皇帝位!”“镇国长公主沈知意,辅国护民,凤命天授,
册为皇后,与帝共治!”钟鼓齐鸣,凤鸟翔集。百姓欢呼:“陛下万岁!皇后千岁!
”大典毕,帝后同乘凤辇,巡行京城。百姓夹道相迎,鲜花铺路。
绿萼在人群中抹泪:“小姐……不,皇后娘娘,您终于熬出头了。”沈知意望向萧景珩,
他亦看她,两人相视而笑。“这一世,”她轻声道,“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沈家孤女。
”“你是。”他握紧她的手,“九重天上,最耀眼的凤。”第26章 皇后非后新帝登基,
沈知意虽被册为皇后,却拒不受礼。“我非为后而战,是为沈家清白、天下太平。
”她立于凤仪宫前,对百官道,“从今日起,我不居中宫,不掌六宫事,
只掌幽州军政、监察司,与陛下共理朝政。”群臣哗然:“皇后不居后位,岂非乱制?
”萧景珩立于殿上,声音清冷:“朕与皇后,非寻常夫妻。她是朕的谋臣、战友、知己。
若她不愿居后位,朕便为她设‘辅政长公主’之职,位同副君,可议国策,可调三军。
”圣旨再下,百官不敢言。当夜,凤仪宫空置,沈知意搬入紫宸殿侧院,案上堆满奏折。
萧景珩踱步而来:“你何必如此?中宫之位,多少女子梦寐以求。”她抬眸:“我不是她们。
我要的,不是后宫争斗,是天下清明。”他凝视她,忽而一笑:“所以,
你才是我非娶不可的人。”第27章 监察司成立沈知意奏请设立“监察司”,
专查贪腐、冤案、军务。皇帝准奏,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她亲选七十二人,
皆为寒门出身,忠诚果敢。“从今往后,”她在监察司大堂立誓,“我沈知意,
不为权贵低头,不为私情徇法。凡贪赃枉法者,无论官职高低,必查到底!
”首案便查到户部尚书——贪墨军粮三十万石,导致边军断粮。她亲自提审,证据确凿,
当庭斩首。朝野震动,贪官纷纷自首,清廉之风渐起。
萧景珩笑问:“你这是要当‘女阎罗’?”“不。”她执笔批阅,“我是要让百姓知道,
这天下,还有公道。”第28章 幽州水患夏日暴雨,幽州河堤决口,百姓流离失所。
沈知意亲赴灾区,见村落成泽国,饥民遍野。“为何不早报?”她怒问地方官。
“上……上头压着,不敢报……”官员颤抖。她当即下令:“开仓放粮,调军民筑堤,
三日内必须堵住决口!”有官员劝:“仓粮未得圣旨,不可擅动。”“我命你开!
”她拔剑斩案,“若因延误致民死,我先斩你!”三日三夜,她亲临堤坝,与民夫同吃同住。
萧景珩率御林军驰援,见她浑身泥泞,发丝散乱,却眼神坚定。“你总是这样。
”他替她披上外袍,“不顾性命,只为百姓。”她笑:“若我不顾,谁顾?
”第29章 民心所向水患渐退,百姓感恩,自发立“沈公堤”,建“长公主祠”。
有童谣传唱:“长公主来,水退田开;长公主去,饿殍遍地。
”朝中却有流言:“沈知意收买民心,图谋不轨。”皇帝听闻,冷笑:“她若想反,
早就在登基那日反了。传旨——赐沈知意‘天子剑’,可入宫不跪,见朕不拜,代天巡狩。
”群臣震惊。沈知意接旨,却拒不受礼:“臣非为权,只为义。若陛下信我,
便让我继续查下去。”她查到幕后主使——原太子余党,勾结地方豪强,故意隐瞒灾情,
囤积粮食,意图趁乱起事。“这一次,”她将名单呈上,“我不杀他们,
我要让他们——在百姓面前认罪。”第30章 公审大会京郊广场,万人围观。
沈知意立于高台,宣读罪状。地方官、豪强、贪吏跪于台下。“你们贪的是粮,断的是命,
毁的是民心!”她声音清亮,“今日,我要你们——当众认罪!”在铁证面前,
众人伏地痛哭,一一认罪。百姓欢呼:“长公主青天!长公主万岁!”她转身,
望向萧景珩:“这,才是真正的权力——不是高高在上,是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抬头看天。
”他走上前,执她之手:“所以,你才是这江山真正的脊梁。”风起,凤袍猎猎,
她立于高台,如九天神女,光照山河。第31章 天子剑出鞘沈知意携“天子剑”巡狩江南,
查贪腐、平冤案、赈灾民。所到之处,百姓夹道相迎,称其“活菩萨”。一日,至苏州,
闻一女子被豪绅强抢为妾,状告无门。知意微服私访,查实豪绅勾结知府,私设牢狱,
霸占良田。她当堂升堂,以天子剑斩知府于衙前,豪绅流放三千里。
百姓跪地高呼:“天子剑出,贪官授首!”消息传回京城,
萧景珩抚须轻笑:“她这哪里是巡狩,分明是扫荡乾坤。”他提笔批红:“准长公主所奏,
江南官制重设,监察司直隶,凡阻挠者,以谋逆论处。”一时间,天下官场震动,
清廉之风席卷四方。第32章 萧景珩的试探朝中渐有风言:“帝后权柄过重,恐生变局。
”萧景珩为试百官忠心,故意称病不朝,命沈知意独理政务。三日之内,奏折如山,
边关急报、税赋改革、藩王异动……皆需决断。沈知意日夜不眠,条分缕析,一一批复。
第四日,萧景珩上朝,笑问:“皇后可觉疲惫?”“不累。”她抬眸,“若这点事都扛不住,
如何与你共治天下?”忽有御史出列:“皇后独揽大权,有违祖制,请陛下收回权柄!
”萧景珩冷笑:“祖制?朕的江山,是她和我一刀一剑打回来的。从今往后,皇后所决,
即朕所决。若有异议——”他目光扫过群臣,“可自请辞官。”满朝肃然,再无人敢言。
第33章 北狄再犯北狄新可汗野心勃勃,撕毁和约,率大军压境。边关告急,
八百里加急连发。沈知意亲赴幽州,调兵布防。她以“火牛阵”破敌先锋,
以“水淹七军”断其粮道,再以“反间计”使敌将自相残杀。三战皆捷,北狄退兵三百里。
捷报传回,百姓欢呼:“长公主在,北狄不敢南下一步!
”萧景珩却忧心忡忡:“你总是冲在最前,若你有失,我如何独活?”她笑:“你若心疼,
便快些把朝政理顺,让我回来陪你。”他叹:“你才是这江山的主心骨。
”第34章 凤血之秘太医院密奏:“皇后凤血异常,似有外泄之象,恐损寿元。
”萧景珩震怒:“谁动了她的血?”太医颤声:“似为疗寒毒……曾以血入药。
”萧景珩彻夜未眠,召来国师旧部残卷,终在《天命录》中发现:“凤血可续命,
然每损一滴,折寿三日。若以血破咒、疗伤、祭阵,寿元将尽。”他翻遍过往卷宗,
惊觉沈知意已多次以血施术——破诅咒、救他命、镇怨灵……“她竟瞒我至此!
”他怒极反泣。当夜,他闯入长公主府,将她禁锢在怀:“从今往后,不许再伤自己!
若你折寿,我便屠尽天下术士!”她轻抚他脸:“若我不做,谁来做?
可我答应你——我会活很久,久到看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久到陪你白头。
”他落泪:“你若敢先走,我必焚尽这九重天。”第35章 皇后有孕春日,
太医跪地:“启禀陛下,皇后娘娘……有喜了,已两月。”满宫欢喜。萧景珩亲手将她扶起,
声音颤抖:“你听见了吗?我们的孩子,来了。”沈知意抚着小腹,眼中含泪:“这一世,
我终于能做个母亲了。”可喜讯未久,异象突生——夜有血月,凤鸟哀鸣,京城地动三日。
钦天监奏:“凤血孕育,天地感应,然若有邪祟窥视,恐遭反噬。
”萧景珩即刻下令:“禁军围宫,监察司彻查,凡近皇后百步者,皆需搜身验咒。
”他亲自守在她榻前,寸步不离。“别怕。”他握着她的手,“这一世,我定护你母子平安。
”她笑:“我信你。”窗外,春雨淅沥,新芽破土,仿佛预示着——新的命运,正在萌发。
第36章 血月之劫血月当空,京城地动三日不息,宫中琉璃瓦片片碎裂,
凤仪宫前古树无风自折。钦天监急奏:“凤血孕育,逆天而行,有邪祟借天地之隙,
欲夺胎中凤命!”当夜,黑雾弥漫,一道幽影破空而来,直扑沈知意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