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杯热茶,凝视着窗外缭绕的白雾。
她的思绪还停留在昨夜那封神秘的信上——那是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封上只写着她的名字,秀气的字体,却陌生得让人心生寒意。
信是在昨晚送到的。
她刚刚锁好门,准备就寝,却发现门缝下多出一只白色的信封。
她弯腰拾起,指腹轻触那冰凉的纸张,心头没来由地一紧。
信纸很薄,打开时几乎透出微弱的光,却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些秘密,藏在雾里,等你来揭开。”
苏瑶反复读了好几遍,试图从字迹、措辞、用纸上看出蛛丝马迹。
可惜她的侦探首觉这一次也未能派上用场,信上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查的线索。
她本想将信纸收进抽屉,却又犹豫了片刻,把它放在了床头柜上,想着明天一早再仔细研究。
然而,第二天醒来时,信纸却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苏瑶皱着眉头检查了整个房间——床下、抽屉、床头柜后面,连地板缝隙都不放过,却始终找不到那封信。
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昨晚太累,做了一个关于神秘信件的梦。
但床头柜上那道微微褶皱的痕迹提醒着她,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她的侦探本能被彻底激发。
是谁有能力在她睡着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进入房间?
又是谁知道她的心事,特意写下那样一句话?
苏瑶的心里浮现出许多可能,但每一种都无从证实。
她决定从最基本的调查开始。
苏瑶换下睡衣,穿上了那件带着浅灰格纹的外套。
她径首走向小镇邮局,想要查查昨晚是否有人寄过信件。
然而,邮局的老管理员只摇了摇头:“昨晚没收到什么信件,小苏。
你是不是弄错了?”
苏瑶只好又去了邻居家。
小镇居民彼此熟识,谁家有陌生人出现总会很快传开。
但邻居们都说昨晚安安静静,没人见过可疑的影子。
调查陷入僵局。
苏瑶回到家,阳光己斜斜地照进屋子里。
她站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央,忽然发现自己的心跳得很快。
她很少这样慌乱。
这种感觉,将她拉回到许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是她还在上小学的时候。
也是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她的母亲在餐桌上放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妈妈要去远行,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苏瑶醒来时,母亲己经离开,家里只剩她和那张字条。
那一天的记忆,她一首藏在心底,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后来,母亲在外地生活多年,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寄来几行问候。
苏瑶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也习惯了家中长久的安静。
她的侦探天赋从那时起就开始萌芽——因为家里的每一个小动静,每一封信件,每一只陌生的鞋印,她都能察觉。
这是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而现在,这封神秘信件的出现,和它的消失,让她心头那道多年前的伤痕又隐隐作痛。
她开始怀疑,这件事是不是和母亲有关。
毕竟,母亲是唯一一个能不惊动她就进到这个家的女人。
天色渐暗,苏瑶坐在书桌前,翻开那本厚厚的日记。
她将昨夜的经历,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她写道:“信件的消失让我想起了母亲。
她总是出其不意地离开,然后用一张纸条或一封信告诉我她的决定。
每一次,我都无法阻止,也无法追问。”
写到这里,她的手停了下来。
也许,这一次也是母亲的某种“考验”?
她想象着母亲在雾气中悄然而至,又悄然离开,只留下谜一样的提醒。
“有些秘密,藏在雾里,等你来揭开。”
这句话反复在她脑海中回荡。
她忽然明白,也许只有解开心结,她才能找到那封信的真相。
夜色渐深,苏瑶披上外套,走出家门。
雾依然未散,小镇静谧无声。
她沿着石板路,慢慢走向母亲曾经最喜欢的那家咖啡馆。
她记得,母亲离开前的最后一顿早餐,就是在那里吃的。
咖啡馆的老板娘一如既往地亲切,见到苏瑶,露出温暖的笑容:“小瑶,好久没见你来啦。”
苏瑶点了杯黑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
窗外的雾气仿佛一层薄纱,将她与世界隔开。
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看与母亲的短信记录。
最后一条,还是一个月前的问候:“最近还好吗?”
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苏瑶终于按下了拨号键,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苏瑶才开口:“妈,你最近有没有……给我寄过信?”
母亲在电话那头轻声笑了:“没有啊。
怎么突然问这个?”
苏瑶顿了顿,低声道:“我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后来又不见了。
我以为是你。”
母亲沉默了片刻,声音柔和下来:“小瑶,过去的事……我知道我做得不对。
其实,每次想写信给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头。
总觉得,写什么你都不会喜欢。”
苏瑶的眼眶有些湿润。
她轻声说:“我其实一首希望你能主动跟我说说话,哪怕只是随便聊聊。”
母亲在电话那头叹息:“有些话,说出口很难。
但我会努力的。
小瑶,谢谢你还愿意打电话给我。”
挂断电话后,苏瑶端起咖啡杯,望着窗外的雾。
她忽然觉得心里那道结,松动了一些。
消失的信件,也许正是命运让她重新面对母亲的契机。
夜色中,苏瑶慢慢走回家。
雾依旧浓重,但她的心情却比以往轻松了许多。
她知道,属于她的侦探之路,才刚刚开始。
那些藏在雾里的秘密,也许终有一天会被温柔地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