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羽、张飞?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人群渐渐散去,那青年帮老汉拾掇了一下散落的枣子,便转身欲走。

刘成看着他普通的背影,心中却是一动。

这人身上有种不同于寻常贩夫走卒的气质,果敢,机敏,懂得审时度势,而且……似乎有些身手。

刘成看着他普通的青布背影,心中早己掀起波澜。

这人身上有种不同于寻常贩夫走卒的气质:面对泼皮时的果敢,化解冲突时的机敏,还有那一闪而过的利落身手,都藏着不一般的底子。

他下意识攥紧手里两双编得最扎实的草鞋——这是他今早特意用新麻编的,本想留着卖个好价钱,此刻却觉得再合适不过。

“这位兄台,请留步!”

刘成快步追上去,将草鞋递到青年面前,努力让笑容里少些市井气,多几分真诚:“方才见兄台仗义出手,在下实在佩服。

在下刘备,字玄德,以织席贩履为业,这两双草鞋耐穿,兄台西处奔波正用得上,聊表我的敬意。”

青年闻声停步,回过头来。

一张还算清秀的脸,约莫十***岁年纪,额前碎发被风吹得微扬,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藏着星子,此刻却凝着几分警惕和询问。

他目光扫过草鞋——针脚细密,麻绳紧实,一看便知是用心做的活计,绝非敷衍之物。

“举手之劳,当不得谢。”

青年摆了摆手,语气干脆,没有一般穷苦人的客套推让,“我脚上这双还能穿,玄德兄还是留着卖钱吧。”

刘成也不强求,顺势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略低:“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看兄台身手,倒像是练过的,不像是寻常谋生计的人。”

“高姓大名不敢当,”青年叹了口气,语气轻了些,“在下姓简,单名一个雍字,涿县本地人。

小时候跟着先生读过几天书,也跟着猎户学过几下拳脚,本想找个正经差事,可前番投本地乡绅,却见他借着赈灾的名头盘剥百姓,我实在看不惯,便辞了——如今也只是西处寻些活计糊口罢了。”

简雍!

刘成心中猛地一震,像被惊雷劈中。

这个名字他怎会不记得?

这是历史上从涿郡就跟着刘备的核心班底,是早期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虽在演义里笔墨不多,可每逢关键时刻,总能帮他出谋划策、稳定人心。

没想到,还没遇到关张,竟先撞上了这位“故人”!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指尖微微发紧,深吸一口气后,看向简雍的眼神多了几分郑重,语气也比寻常沉稳许多:“原来是简雍兄。

眼下寻活计糊口虽是要紧,可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一辈子困在‘糊口’二字里?

你还记得去年黄巾余党扰涿县南乡吗?

那时官府兵丁跑得比谁都快,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被抢、房子被烧——如今天下将乱,正是豪杰并起之时,简雍兄难道就甘心一首这样东奔西跑,看着乱象丛生却什么都做不了吗?”

简雍闻言,眼中倏地闪过一道精光,脸上的随意瞬间收敛。

他定定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卖草鞋的年轻人——粗布衣裳,手上带着编草绳磨出的茧子,可说起话来,眼神里的自信和对时局的洞察,却半点不像个寻常商贩。

他沉默了片刻,指尖在竹筐边缘轻轻敲着,像是在掂量刘成的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玄德兄此言……何意?

莫非你有什么打算?”

夕阳的余晖斜斜铺下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青石板路上。

不远处,卖糖人的老汉正敲着铜锣吆喝,归鸟扑棱着翅膀掠过天空,集市的喧嚣还在耳边,可这小小的角落却像是被隔绝开来,空气里满是紧绷的期待。

刘成看着简雍眼中的探究,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便放缓了语气:“我虽只是个卖履的,却常听往来客商说天下事,心里也总想着,若能聚些志同道合的人,哪怕只是护着一方百姓,也比眼下浑浑噩噩强。

简兄有学识、有胆识,若不嫌弃,日后咱们可以常聊聊——或许真能寻到一条不一样的路。”

简雍的目光在刘成脸上停留了许久,从最初的警惕,到后来的探究,最后竟染上了几分认同。

他忽然笑了,那笑意冲淡了落拓,多了些鲜活:“玄德兄这话,倒说到我心坎里了。

只是这事非比寻常,我还得想想。”

说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玄德兄所言,雍记在心上。

三日后此时,我还来这集市,若那时想通了,再寻兄一叙如何?”

刘成心中一喜,忙点头:“好!

三日后我必在此等简兄!”

夕阳渐渐沉下去,简雍转身离开,背影比来时多了几分轻快。

刘成握着手里的草鞋,看着那道背影,忽然觉得,这乱世里的第一颗种子,不只是播下了,似乎还悄悄发了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