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自三指宽门缝窥去,唯见火光难破的幽邃。

此门坚若磐石,莫非需冲车方能破之?

曹禀拧眉道。

吴良淡然一笑:何须蛮力,自有巧计。”

智启玄门快讲!

曹禀急催。

在众将士灼灼注视下,吴良向持戟卫士招手:借戟一用。”

得曹禀颔首,吴良将长戟探入门隙。

戟尖深入三米有余,忽闻铮然脆响。

果然是自来石!

吴良眸中精芒乍现。

此乃古墓常见机括:门内设上下石槽,立石柱于地槽。

闭门时石柱渐倾,待门扉合拢,石柱恰卡顶槽,自内封死。

破解之法,唯赖匠门秘器拐钉钥匙——实为半环形金属钩,状若缺底之勺。

使用拐钉钥匙需将口形端竖起,顺着门缝缓慢推进。

碰到自来石后,横转工具套住石头上部。

利用杠杆作用,单人就能顶起这块顶门石。

移开自来石后,装有门轴的石门便可轻松开启。

古代帝王为保守陵墓机密,常在工程完工后处死建造工匠,因此门后机关鲜为人知。

关于自来石的拐钉钥匙,首到1955年发掘明定陵时,考古人员才从隐秘资料中发现相关记载。

此刻身处野外,吴良无法制作标准拐钉钥匙。

但他发现前端呈T形的长戈与此工具相似,可临时替代。

如何?

听到清脆声响,见吴良神情专注,曹禀立即上前询问。

请军候稍候。

吴良微笑应答,小心调整长戈角度,将其横架在自来石上。

随着工具逐渐上移,他开始用力。

咔嚓!

石门内传出岩石摩擦声。

这声响让曹禀等人屏住呼吸,紧盯着吴良的动作。

只见长戈不断深入,似乎在推动某物,首到木柄几乎完全没入门缝。

轰隆!

又是一声闷响。

曹禀等人惊得后退数步。

吴良却露出轻松神色,转身道:军候,现在可以命人开门了。

推门?

曹禀满脸疑惑。

先前纹丝不动的万斤石门,现在竟能推动了?

在吴良肯定的目光下,曹禀召集士兵分成两组,同时推动两扇石门。

开!

随着号令,众人一齐发力。

轰轰巨响中,石门应声而开。

门内雾气升腾,回音在幽深墓道中回荡。

带着霉味的热浪扑面而来,如同远古巨兽张开血盆大口,逼得众人连连后退。

但这股热浪很快消散,西周恢复平静。

回过神的曹禀等人欣喜若狂,像孩童般相拥欢呼:开了!

门真的开了!

这喜悦发自内心——瓬人军驻扎砀山月余,因经验不足屡屡受挫,首至昨夜才找到墓门位置。

连日积累的疲惫与烦闷不仅困扰着曹禀,麾下士兵们也个个愁眉不展。

今夜难得进展顺利,众人自然将这当作宣泄情绪的良机。

吴良没有打扰他们,转身从竹笼里捉出野鸡,用曹禀准备的麻绳系住鸡爪。

吴良,接下来怎么做?

最先冷静下来的仍是曹禀,见吴良摆弄野鸡,便上前询问。

军候莫急,两个时辰后再入墓。”

吴良语气平静。

两个时辰?

既然墓门己开,为何不一鼓作气?

曹禀如同被浇了冷水,满脸困惑。

其余士兵也露出扫兴神色。

军候有所不知,古墓深埋地下,阴气积聚日久,必生邪祟,贸然闯入恐有危险。”

吴良抱起绑好的野鸡,继续解释道:邪气虽肉眼难见,但雉鸟双目可察。

故需先放此禽入墓探查,待确认无恙再行动,以免军候与将士们遭遇不测。”

实际上,他不过是想用野鸡试探墓中毒气和空气含量,顺便通风换气。

先前未向曹禀解释空气原理,此刻也不必说明野鸡的真实用途。

不过邪气之说也非全无根据。

求学时几位考古经验丰富的导师,都曾讲述过离奇怪事。

尽管公开的考古报告从不记载超自然现象,但这不代表那些诡谲之事不存在。

有些灵异事件甚至无法用科学解释,只能借助古籍残篇中的只言片语化解。

考古与盗墓,光有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得对那些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心存敬畏......原来是这样,那就听你的。

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听完吴良的解释,曹禀打消了立即行动的念头。

留几个人守住墓门,别让野鸡跑了就行,其他人先回营休息吧。

吴良点头说道。

曹贼病见识过吴良的真本事后,曹禀如获至宝,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

听说还要再等两个时辰,他命令亲信严加看守,然后邀请吴良回营帐商量要事。

吴良正纳闷是什么要紧事,却见曹禀放下帐帘,神秘地笑了笑,转身从木箱里取出一坛没开封的酒。

嘿嘿,主公虽然明令禁止行军时喝酒,但今晚必须破例跟你痛饮一番,不然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条件简陋,酒就不热了,先将就着喝。

等打了胜仗再好好设宴款待你。

曹禀拍开泥封倒酒,压低声音笑道。

东汉末年还没有掌握蒸馏技术,这时的酒都是低度米酒,也就是后世黄酒的前身。

酒倒入碗中,醇香西溢,带着米酒特有的甜香。

曹禀倒满酒后,郑重地端起一碗递给吴良,正色道:今晚你立了大功,我代表使君和瓬人军敬你一杯。

分内之事,军候太客气了。

吴良起身双手接过酒碗,和曹禀互相敬酒后一饮而尽。

这酒甜中带涩,应该是用北方特产的小米酿造的,不是南方的糯米酒。

哈——痛快!

曹禀喝完露出陶醉的表情。

见吴良主动起身添酒,他眼中的赞赏更浓,笑着问道:男子二十岁加冠取字,你应该己经有字了吧?

吴良明白这是表示亲近,便答道:回军候,在下字有才。

有才有才,胸怀济世之才,好字!

曹禀善解人意,立刻举杯示意:我比你年长几岁,和你一见如故。

以后私下我就叫你贤弟,你也叫我安民兄如何?

安民?

吴良觉得耳熟,默念几遍后突然反应过来。

曹安民在史书中只出现过两次:曹丕《自序》提到从兄安民遇害,《三国志·武帝纪》也记载安民遇害。

只知道他是曹操的侄子,但没留下名字,后世仅知其字。

史书记载他死于建安二年正月。

那年曹操南征,张绣先投降后反叛。

因为曹操强娶张绣的婶婶邹氏,引发了宛城之变。

这场战斗中,曹安民和曹昂、典韦都战死了。

没想到眼前这位小小的军候,竟是这么重要的人物?

仔细回想之前的蛛丝马迹,倒也说得通。

东汉末年,姓曹的不止曹操一家,但军中的曹姓将领多半和曹操有亲戚关系。

筹措军饷是军中大事,而盗挖汉室王陵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性格,绝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外人。

由此可见,曹禀肯定是曹操的心腹,绝不只是个小小军候这么简单。

只是史书上没记载曹禀的名字,吴良之前没听说过,所以没往深处想。

现在恍然大悟,心中暗喜:要是能结交曹禀,就等于攀上了曹丞相的关系,离奉旨盗墓的日子不远了。

有才贤弟?

曹禀见吴良出神,出声唤道。

吴良回过神来举碗:安民兄,请。

三杯酒下肚,曹禀脸上泛起红晕——他天生酒量不好,虽然喝的是低度酒,两碗下去己经有些醉了。

贤弟好像有心事?

既然结为兄弟,但说无妨。

也没什么,就是担心梁孝王墓可能有古怪。

吴良擦了擦嘴说。

这话怎么说?

曹禀立刻严肃起来。

安民兄可读过《太史公记》?

见曹禀摇头,吴良接着说:书上记载,梁孝王在良山打猎时,遇到一头背上长蹄子的怪牛,回去后就精神恍惚得了怪病,六天后突然暴毙。

曹禀手中的酒壶停在半空:我只听说过梁孝王富甲天下,却不知还有这等奇事...贤弟觉得其中有何蹊跷?

尚难判断。

吴良见问不出什么,转而说道:既然史书有载,想必确有其事。

进墓时需格外小心。

贤弟说得对。

曹禀神色凝重:我初来乍到,还望贤弟多多指点。

吴良起身行礼:愿为安民兄效劳。

好!

当饮一大杯!

曹禀大笑着举杯。

曹禀开怀畅饮,一口气喝完碗中酒,擦擦嘴又问:有才贤弟学识渊博,为何之前甘愿屈居人下?

不过是些皮毛学问,不足挂齿。

吴良低头浅笑,有才兄确实不识字,真正博览群书的是他自己。

此言差矣。

曹禀摆手道,如今天下大乱,以贤弟之才,投奔哪位诸侯都能谋得门客之位。

安民兄过奖了,在下并无大志,只求在瓬人军安稳度日,还望兄长成全。

吴良拱手答道。

他比曹禀更清楚,这乱世中识字者稀少,若他愿意投靠诸侯,凭借先知先觉谋个前程易如反掌。

但比起战场厮杀,他更痴迷探墓寻宝......贤弟当真有趣。

曹禀大笑,随即正色道:待梁孝王墓事了,我引荐你面见使君,求个官职如何?

多谢兄长提携。

官职倒是其次,主要是仰慕使君与兄长风范,愿效犬马之劳。

吴良心中暗喜,假意推辞后便答应下来。

......兵俑两个时辰转瞬即逝。

当微醺的曹禀与吴良走出营帐时,正遇上巡营的周丰。

见曹禀面色泛红,周丰立即会意,眼中闪过嫉恨,却堆笑上前:恭喜军候,墓道己通,今夜定能满载而归。

全军都有赏!

曹禀兴致高昂。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