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绝境重生2025年的除夕夜,窗外的烟花正绚烂绽放,
49岁的陈建军蜷缩在出租屋冰冷的沙发里,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催款通知单。
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女儿发来的微信:"爸,今年你又不回家过年吗?"他指尖悬在屏幕上方,
却迟迟无法按下回复键。出租屋不足十五平米,
空气中弥漫着泡面和廉价烟草混合的酸腐气味。墙角堆着几个没来得及拆封的纸箱,
里面装着他被法院强制执行后仅剩的家当。墙上的日历停留在三个月前,
那天是他第三次创业失败、公司正式破产清算的日子。"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陈建军的思绪。他慌忙把催款单塞进沙发缝里,起身开门。
门口站着两个穿着制服的法院工作人员,表情严肃。"陈建军先生,
关于你拖欠李志强先生借款一案,我们已多次调解未果。今天是最后期限,
如果你仍无法偿还欠款,我们将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为首的工作人员出示了文件。
陈建军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靠在门框上,声音颤抖:"再给我点时间,
我正在谈一个大项目,下个月资金就能到位......""陈先生,
这是你半年来第五次说这句话了。"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打断他,"我们已经核查过,
你所说的项目根本不存在。请配合我们的工作。"陈建军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他踉跄着后退,
撞倒了身后的置物架。上面的杂物散落一地,其中一个相框摔在地上,玻璃碎裂开来。
照片上是二十年前的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意气风发地站在公司门口,
旁边是年轻貌美的妻子和蹒跚学步的女儿。那一刻,
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悔恨、不甘、绝望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将他吞噬。
他想起年轻时意气风发却眼高手低,
陪伴时他却总以"忙事业"为由推脱;想起父母临终前失望的眼神......"我这一生,
到底都做了些什么?"陈建军喃喃自语,猛地冲向窗边。工作人员见状不妙,急忙上前阻拦。
混乱中,陈建军脚下一滑,头部重重撞在暖气片上,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黑暗中,
陈建军感觉自己漂浮在一片温暖的虚空里。
双眼、女儿毕业典礼上陌生又疏离的眼神......无数个"如果当初"在他脑海中盘旋。
初我听了妻子的劝告......如果当初我能脚踏实地一点......"不知过了多久,
陈建军缓缓睁开眼睛。刺眼的阳光让他眯起了眼睛,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熟悉的木板床上。
墙上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海报,上面是2006年世界杯的宣传画。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老旧的诺基亚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日期——2008年3月15日。
陈建军猛地坐起身,环顾四周。狭小的房间,书桌上堆满了专业书籍,墙角的吉他,
衣柜上的篮球......这不是他2008年时租住的单身公寓吗?他颤抖着伸出手,
抚摸着自己的脸颊——光滑,没有皱纹,没有胡茬。他掀开被子,
看到自己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体,胳膊上还留着大学时打篮球留下的疤痕。
"我......我回来了?"陈建军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他拿起诺基亚手机,按亮屏幕,日期依然显示着2008年3月15日。
通讯录里存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王磊"、"张教授"、"林晓梅"......林晓梅,
是他后来的妻子,也是被他伤得最深的人。陈建军跌跌撞撞地跑到镜子前,
镜中的男人有着浓密的黑发,明亮的眼睛,虽然略显青涩,但充满了朝气。这是30岁的他,
一个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又好高骛远的陈建军。
"我真的重生了......"巨大的狂喜和随之而来的沉重责任感瞬间淹没了他。这一次,
他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第一幕:认知重构陈建军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逐渐接受自己重生的事实。
他反复确认日历、新闻、周围的环境,
甚至特意去买了一份2008年3月18日的《南方都市报》,
当看到头版关于"两会"闭幕的报道时,他终于不得不相信这个荒谬却又无比真实的现实。
2008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
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
少数人的想象中......陈建军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未来十几年的重大事件和风口行业,
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这一次,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实现财富自由!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那是49岁的他临死前最强烈的渴望。但随即,
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难道你忘了上辈子是怎么失败的吗?就是因为太急于求成,
总想一步登天!"两种想法在陈建军的脑海中激烈交战,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他知道未来十几年哪些行业会爆发,哪些股票会翻倍,哪些地段的房价会涨得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他抓住其中任何一个机会,就能轻易改变命运。但正是这种"先知"带来的优越感,
让他不由自主地又产生了好高骛远的冲动。3月18日星期一,
陈建军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开发公司,他在这里担任项目经理。
上辈子,就是在这个月,他因为觉得公司发展太慢,老板目光短浅,
不顾林晓梅的劝阻和老板的挽留,毅然辞职,拿着父母准备给他买房的钱,
一头扎进了当时看似前景无限的"互联网泡沫",结果血本无归。站在公司门口,
陈建军深吸一口气。熟悉的场景让他感慨万千。
他看到了年轻的同事们正朝气蓬勃地走进办公楼,
看到了公司老板张总在门口热情地和员工打招呼,看到了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十字路口。
"建军,发什么呆呢?赶紧进去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陈建军回头,
看到了王磊——他大学时的室友,也是上辈子为数不多在他破产后还愿意借钱给他的朋友。
此时的王磊还是个略显青涩的程序员,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格子衬衫,背着双肩包。
"王磊,早啊。"陈建军努力平复心情,露出一个自然的微笑。"早。对了,听说你要辞职?
真的假的?"王磊压低声音问道,"张总对你挺器重的,还给你涨了工资,
这个时候走是不是太可惜了?"陈建军心中一紧,他知道王磊说的是事实。
上辈子他就是被所谓的"创业梦想"冲昏了头脑,放弃了这个其实很有发展前景的职位。
"我还在考虑。"陈建军含糊地回答,"先进去吧,晚点聊。"走进办公室,
陈建军径直来到自己的工位。桌上的电脑还是老式的CRT显示器,
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屏幕上还贴着一张"不抛弃,不放弃"的励志贴纸。
这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打开电脑,陈建军习惯性地想要登录微信,
却发现桌面上根本没有这个图标。他这才想起,微信要到2011年才会推出。
现在大家主要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是QQ,办公则主要靠邮件和电话。"建军,
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张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陈建军的心猛地一跳,他知道,
这就是上辈子那个关键的谈话。他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张总的办公室。
张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朴素,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像个学者而不是商人。
他是技术出身,对产品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但在商业运作上却显得有些保守。上辈子,
正是这一点让陈建军觉得"跟错了人"。"建军,坐。"张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听说你在考虑辞职?"陈建军点点头,没有说话,他想听听上辈子自己是怎么回答的。
"能说说原因吗?是对薪资不满意,还是有其他想法?"张总语气平和,
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陈建军沉默了片刻,上辈子他脱口而出的是对公司发展战略的质疑,
是对自己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抱怨。但现在,他看着眼前这位诚恳的老板,
想起上辈子公司在几年后因为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浪潮而逐渐衰落,张总最终黯然离场的结局,
心中百感交集。"张总,其实我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陈建军缓缓开口,
说出了一句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的话,"我想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多学习一些东西,
暂时还没有考虑辞职的事情。"张总明显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他仔细打量着陈建军,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但更多的是欣慰:"好啊,有这个想法就好。
我还担心你觉得公司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呢。
"陈建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总您说笑了,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嗯,
"张总点点头,"这样吧,公司最近在考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
我看你对这方面挺有想法的,这个项目就交给你负责怎么样?团队你可以自己组建,
预算方面也会尽量支持你。"陈建军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记得这个项目,
上辈子张总也提出过,但当时他一心想着辞职创业,断然拒绝了。
后来这个项目被交给了另一个同事负责,虽然没有取得巨大成功,
但也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那个同事也因此成为了公司的技术总监。"谢谢张总信任!
我一定全力以赴!"陈建军激动地说,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感到兴奋。
这不是因为他抓住了什么"风口",而是因为他做出了一个与上辈子不同的选择,
一个脚踏实地的选择。从张总办公室出来,陈建军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温暖而明亮。他看到了王磊投来询问的目光,笑着摇了摇头,
表示自己不辞职了。王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下来的几天,
陈建军全身心投入到新项目的筹备中。他开始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这个过程中,
他发现自己上辈子所谓的"眼光"和"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太大用处,
真正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一天晚上,
陈建军加班到很晚。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王磊两个人。王磊正在调试一段代码,眉头紧锁。
"遇到难题了?"陈建军走过去问道。"嗯,这段数据库查询的效率太低了,
用户数据量大的时候容易卡顿。"王磊揉了揉眼睛,"我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太理想。
"陈建军看了看屏幕上的代码,凭借着上辈子积累的经验,他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你试试用这个索引方案,"陈建军指着屏幕说,"把这几个字段组合起来建一个复合索引,
查询的时候再用这个条件过滤一下,应该能提高不少效率。
"王磊半信半疑地按照陈建军的建议修改了代码,运行测试。奇迹发生了,
查询时间从原来的十几秒缩短到了不到一秒。"建军,你太厉害了!
"王磊激动地拍了拍陈建军的肩膀,"这个方案我怎么没想到呢?
"陈建军笑了笑:"我也是碰巧想到的。对了,王磊,周末有空吗?我想请你吃饭。
""好啊,"王磊爽快地答应了,"不过还是我请你吧,就当谢谢你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周末,陈建军和王磊在一家小餐馆吃饭。席间,两人聊起了各自的规划。
"我打算在公司附近买个房子,"王磊喝了口啤酒说,"最近看了几个楼盘,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感觉未来肯定会涨。先付个首付,然后慢慢还贷款。"陈建军心中一动。
2008年的房价虽然已经开始上涨,但相比后来的天价还算是"洼地"。
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未来十几年房价会涨十几倍。以他现在的积蓄,
加上父母准备的买房钱,完全可以在市中心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你说得对,
"陈建军点点头,"买房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现在手头有点紧,
可能还要再攒一段时间。""是啊,现在买房压力确实大,"王磊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