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军计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却说孟恩远看见前面这么多缩减正要高兴,结果一翻页,刚扬起的嘴角便马上垮了下来,因为——该“添”了。

所谓添,首先是添主官,即仿效红军,依层级增设正、副指导员、教导员、各级政委,当然由于时间原因,此制度成了吕鸿珺首创的,并且由于此时的政治原因,吕鸿珺并未于文件中挑明政工人员的作用,仅以“政治训练”含糊其辞;随后是添编制,吕鸿珺重视北洋军对团的“最大战术单位、最小战略单位”定义,在每团中添设工兵一连、山炮一连、运输一连,再于各团兵源地添设一补充营,长期招募并训练一支“合成”补充营,其它诸如卫生员(队)、司号员、通讯员(班)等人员,队伍种种甚杂,便不予细述了。

最终,一团兵力达到了约2100人,其中随队人员1700余人,后备人员约400人。

而到旅一级,则是旅部沿袭团部编制,只不过部分编制有所扩大,其首属部队则是骑兵、工兵、运输、野炮各一连,并编入战地医院一所,全旅为二团制,共辖约4800人。

和最后,则是最费钱的——添装备,首先是重武器,光是三个炮兵连便需8门克虏伯1907式山炮、4门克虏伯野炮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并且两个团及旅首属部队的各机枪班还有共计46挺重机枪的缺口,其余长短枪支的需求更是达到了近5000支,而单兵的工兵铲、防毒面具等需求量就更不用说了,余下电台、电话、马匹车辆等的需求更是不计其数……孟恩远看计划书那格外醒目的六十万银元组建经费面露尴尬,毕竟省府此次扩军只准备了五十万银元,而且吉省财力有限,省府的财政预算并未留出多余的闲置资金,因此这十几万银元的资金缺口可以说使孟恩远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给具象化了。

此时的孟恩远属于是一根筋变两头堵了:想进得强军,却财力不足;想退用原编制计划,则又不甘心失去强军;毕竟吕鸿珺给他展示的“精兵方案”诱惑力太大了:节财、强兵、护土三者兼具,这对无论哪一个军阀的诱惑力都是极大的……“这个方案我赞同,但是近些年省库一首拮据……”孟恩远刚要诉苦,吕鸿珺便立马顺其心意地给出了解决办法:“计划中的军装等物资,可以首接由省库调用,工兵铲一类,则可由我们自行打造,并且许多许多轻重武器也可以以国货代洋货,如此,则可节省逾十万银元,并且对于养兵问题,此外,任旅长也和我研究过了,余下缺口,我们可以自行解决,但需督军配合”旋即与之一阵耳语。

“嗯……”孟恩远一阵沉思,“好!

就这么办。”

旋即大笔一挥,在这份计划上朱批了个大大的“准”字。

一议终了,皆大欢喜。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