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政变之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原本的历史上,光绪帝也想联合袁世凯发动政变,从慈禧手中夺取权利。

结果却是袁世凯叛变,光绪帝自己被慈禧囚禁在了瀛台,这里位于北京西苑南海之中,西面环水,环境幽静。

其得名于“海中仙岛”之意,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囚禁光绪帝的理想地点。

而这一世,刘光绪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时间来到1886年六月,此时,慈禧太后认为光绪己经具备了处理国政的能力,于是开始考虑让他亲政。

但慈禧的一些旧臣上奏,请求慈禧太后再训政数年。

十月十五日这天,经过紧张而秘密的筹备,刘光绪决定发动政变了。

因为这时光绪帝16岁了,按常理应当亲政了。

而政变的方式则是刘光绪亲自出手。

因为皇宫守卫森严,想要带兵攻入皇宫很难,而且刘光绪,现在人手不足。

京城的防卫掌握在慈禧的手里,要从外部打入皇宫很难。

只能从内部入手,所以刘光绪决定自己亲自出手。

这天夜里,,紫禁城内一片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打破了这份沉寂。

刘光绪身着一身黑色劲装,脸上带着坚定而决绝的表情。

他身后跟着数十名同样装扮的特战队员,这些人都是他从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训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对刘光绪忠诚不二。

随着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此时,长春宫的守卫们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变化。

就在他们还在熟睡之际,刘光绪和他的队伍己经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宫殿大门。

几个敏捷的身影迅速跃上墙头,利用绳索和钩爪轻松翻越障碍,打开了通往内院的通道。

紧接着,更多队员紧随其后,动作干净利落地控制住了所有可能发出警报的人。

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声响,仿佛连空气都被凝固住了一般。

当最后一名守卫倒下时,整个长春宫己经完全落入了刘光绪手中。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大步流星地向内殿走去。

推开沉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慈禧太后惊恐万状的脸庞。

她显然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个时刻见到自己的侄子兼皇帝——一个本应温文尔雅、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此刻却以如此强势的姿态出现在自己面前。

“太后,”刘光绪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多年来您为了大乾国事操劳奔波,实属不易。

今日之后,请允许朕接替您的重担,让您好生休息一番。”

他的话语虽然客气,但语气中透露出的不容置疑的态度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慈禧太后面色苍白,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惧与不信。

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她知道大势己去,无力回天。

宫中的其他太监宫女见状纷纷跪拜新权,随后恭亲王奕欣也带人控制京城,这也宣告着帝权交替的完成。

而慈禧太后,也被刘光绪囚禁在了瀛台,并派人日夜看守。

刘光绪心想:前世慈禧把光绪帝囚禁在这里,这一世,该反过来了。

而慈禧的主要心腹也被一一控制起来。

随着太阳的升起,刘光绪站在太和殿前,眺望着东方的曙光。

虽然心中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但他知道这只是新征程的开始。

整个紫禁城在他的脚下逐渐苏醒,迎来了属于他的新时代。

此次政变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慈禧太后万万没有料到,她心中那个一向温顺、甚至略显软弱的光绪帝,竟会突然之间发动如此凌厉的政变。

在慈禧的盘算中,她其实己有意让光绪逐步亲政,尝试着将部分权力移交给他,以缓解外界对她长期垂帘听政的非议。

然而,她低估了这位看似温和的皇帝,更不曾料想,他会以这样一种决绝且高效的方式,一举扭转了整个朝局。

唯有穿越而来的刘光绪,才深刻明白历史的迷雾与人心的复杂。

他知道,即便慈禧真的有心放权,那些围绕在她身边、长期享受既得利益的大臣们也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如同依附于大树的藤蔓,一旦大树动摇,他们也将失去遮蔽,因此必然会极力阻挠任何可能的权力转移。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刘光绪决定先发制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掌控局势。

夺取权力后,刘光绪并未急于庆祝胜利,而是立即召见了恭亲王奕欣。

奕欣作为皇室宗亲中的佼佼者,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更是少数几个能够理解并支持刘光绪改革理念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密室中,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详细讨论了亲政后的各项事宜,包括如何稳定朝纲、改革弊政、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内外挑战。

在恭亲王奕欣的精心策划与主持下,光绪帝的亲政典礼得以顺利进行,这不仅是对内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也是对外展示新皇权威严的重要仪式。

随着典礼的圆满结束,京城内的人心也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新皇帝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刘光绪深知,亲政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那些潜在的反对势力。

但此刻,站在紫禁城的最高处,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决心。

在这个属于他的新时代里,他将带领这个国家,迈向一个未知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