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众臣争论不休,皇子们也各有盘算,却无一人敢主动请缨 —— 匈奴凶悍,此次出征九死一生。
嬴霄得知消息后,彻夜未眠。
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次日清晨,他换上一身劲装,毅然前往章台宫求见始皇帝。
宫门前,侍卫拦住了他:“九公子,陛下正在议事,闲人不得入内。”
“我有要事启奏陛下,关乎边境安危,还请通报。”
嬴霄语气坚定,眼神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决绝。
侍卫见他态度坚决,又忌惮他皇子的身份,只得入内通报。
不多时,内侍出来传召:“陛下宣九公子进殿。”
章台宫内,气氛凝重。
始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下方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嬴霄步入殿中,躬身行礼:“儿臣嬴霄,叩见父皇。”
始皇帝抬眼,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你不在深宫读书,来此何事?”
“父皇,边境告急,匈奴猖獗,儿臣恳请父皇赐兵,前往边境御敌!”
嬴霄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众臣纷纷侧目,看向嬴霄的目光中充满了惊讶与质疑。
一个从未上过战场、毫无根基的庶子,竟敢主动请缨出征?
胡亥忍不住嘲讽:“九弟,你莫不是疯了?
匈奴铁骑何等凶悍,你这细皮嫩肉的,去了不过是给匈奴人送菜!”
嬴霄不理会他,首视始皇帝:“父皇,儿臣虽不才,却自幼研读兵法,习练武艺。
此次匈奴来犯,儿臣愿以性命作保,定能为大秦分忧!
若战败,儿臣甘受军法处置!”
始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沉吟。
他审视嬴霄许久,见他神色坚定,毫无惧色,心中竟生出几分异样。
这个被他遗忘多年的儿子,今日却展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气魄。
丞相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九公子心意可嘉,但战场凶险,非同儿戏。
九公子从未领兵作战,恐难当此任,还请陛下三思。”
“李斯所言极是。”
赵高也附和道,“陛下,十二公子聪慧机敏,不如让十二公子随将领出征,也好历练一番。”
嬴霄冷笑一声:“丞相大人,中常侍,战场之上,岂是儿戏?
若仅凭身份便可得兵权,那大秦的将士,岂不是成了摆设?
儿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击退匈奴,提头来见!”
始皇帝看着嬴霄决绝的模样,又看了看殿内畏缩不前的众臣与皇子,心中忽然有了决定。
他需要一个敢打敢拼的人,去扭转边境的局势,也需要借此机会,看看这个被他忽视的儿子,究竟有何能耐。
“好!”
始皇帝一拍龙椅,“朕就准你所请!
赐你五万大军,任命你为副将,辅佐主将蒙恬出征!
若能立下战功,朕重重有赏!
若战败,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嬴霄心中狂喜,躬身叩拜:“儿臣谢父皇信任!
定不辱使命!”
走出章台宫,阳光洒在嬴霄身上,仿佛驱散了他多年来身上的阴霾。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的路充满了荆棘与危险,但他无所畏惧。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嬴霄,并非池中之物。
出征前夜,扶苏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勉励他保重身体,谨慎用兵,言语间满是兄长的关怀。
嬴霄看着信,心中暖意融融。
他提笔回信,承诺定会平安归来,守护大秦江山。
次日,咸阳城外,五万大军整装待发。
嬴霄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目光坚毅。
蒙恬拍了拍他的肩膀:“九公子,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凡事需谨慎。”
“多谢蒙将军指点,儿臣谨记在心。”
嬴霄拱手道。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边境进发。
嬴霄回头望了一眼咸阳城的方向,心中默念:母亲,等着我,我一定会闯出一番天地,不负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