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皇位之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晨曦初照,金色的光芒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为这座庄严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神圣的气息。

然而,在这华丽的宫殿之内,气氛却凝重得如暴风雨前的宁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

赵启明身着朝服,头戴乌纱,身姿挺拔地站在朝堂之上。

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

自发现先皇遗诏以来,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保护好遗诏和龙血石,还要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为大唐寻得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而如今,朝堂之上的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围绕着皇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应对每一个挑战。

在朝堂的另一侧,陈子昂同样身着朝服,昂首挺胸地站立着。

他面容英俊,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阴鸷。

作为赵启明的兄弟,他对皇位同样觊觎己久。

自从先皇驾崩后,他便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企图在这场皇位之争中脱颖而出。

此刻,他看着赵启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似乎在向赵启明宣战。

朝堂之上,群臣分列两旁,各自心怀鬼胎。

有的大臣暗中支持赵启明,认为他为人沉稳、聪慧过人,有能力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而有的大臣则倾向于陈子昂,觉得他勇猛果敢,更具帝王之相。

一时间,朝堂上分为了两派,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陛下,臣以为,如今边境不稳,当务之急应是加强边防,增派兵力,以保我大唐疆土之安全。”

一位支持赵启明的大臣站出来说道。

“哼!”

陈子昂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说道,“边境之事固然重要,但我大唐内部亦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若不先整顿朝纲,清除朝中的***之臣,即便边境安稳,大唐亦难以长治久安。”

赵启明微微皱眉,他知道陈子昂这是在故意针对自己。

他所提出的加强边防的建议本是为了大唐的长远利益着想,但陈子昂却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企图打压他在朝堂上的威望。

“陈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赵启明不卑不亢地说道,“但边防之事亦不可忽视。

若边境有失,外敌入侵,我大唐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依臣之见,可双管齐下,一边整顿朝纲,一边加强边防,如此方能确保大唐之安稳。”

赵启明的一番话赢得了一些大臣的点头赞同,但陈子昂却并不甘心就此罢休。

“赵大人倒是说得轻巧,” 陈子昂冷笑着说道,“如今国库空虚,哪有那么多的钱粮去同时做这两件事?

依我看,还是应该先从内部入手,节省开支,充盈国库。”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大臣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赵启明心中明白,陈子昂这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他根本不在乎大唐的安危,只是想借此机会削弱自己的势力,为他夺取皇位铺平道路。

就在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皇帝缓缓开口说道:“两位爱卿不必再争,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退朝!”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群臣纷纷退朝。

赵启明望着陈子昂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他知道,这场皇位之争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

回到府中,赵启明径首来到书房。

他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要想在皇位之争中胜出,不仅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还要有强大的实力和人脉。

目前,陈子昂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容小觑,他必须想办法削弱陈子昂的势力,同时壮大自己的力量。

“少爷,” 管家轻轻地走进书房,说道,“林姑娘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赵启明微微一愣,随即起身说道:“快请她进来。”

不一会儿,林芷若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书房。

她身着一袭白色的长裙,面容姣好,眼神清澈如水,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清新脱俗。

“赵大哥,” 林芷若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说道,“我听说了朝堂上的事情,心中甚是担忧。

你可有应对之策?”

赵启明微微摇头,苦笑着说道:“如今的局势错综复杂,陈子昂步步紧逼,我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林芷若走到赵启明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说道:“赵大哥,你不必太过担心。

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想出应对之策的。

我会一首在你身边支持你的。”

赵启明心中一暖,他感激地看着林芷若,说道:“芷若,有你在我身边,我便觉得安心许多。

只是这皇位之争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我不想连累你。”

林芷若微微皱眉,坚定地说道:“赵大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我既然选择了与你在一起,便早己做好了与你同甘共苦的准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离开你的。”

赵启明感动地将林芷若拥入怀中,他知道,在这艰难的时刻,林芷若的支持和陪伴是他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过了一会儿,林芷若从赵启明的怀中挣脱出来,说道:“赵大哥,我今日来找你,还有一件事想告诉你。

我最近在外面听到一些传言,说陈子昂在暗中与一些江湖势力勾结,企图对你不利。

你一定要小心啊!”

赵启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他冷冷地说道:“这个陈子昂,为了皇位竟然不择手段。

我绝不会让他得逞的。”

林芷若微微点头,说道:“赵大哥,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赵启明沉思片刻,说道:“我必须先弄清楚陈子昂与哪些江湖势力勾结,然后再想办法对付他们。

芷若,你以后尽量少出门,外面太危险了。”

林芷若乖巧地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赵大哥。

你也要小心啊!”

送走林芷若后,赵启明立刻叫来自己的心腹家丁,吩咐他们去暗中调查陈子昂与江湖势力勾结的事情。

他知道,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掌握陈子昂的动向,才能在这场皇位之争中占据主动。

与此同时,陈子昂回到府中后,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坐在书房中,脸色阴沉地对自己的亲信说道:“今日在朝堂上,赵启明那小子竟然与我针锋相对,哼!

他以为我会这么轻易地放过他吗?”

“大人,” 亲信小心翼翼地说道,“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陈子昂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继续在朝堂上给赵启明施压,让他在群臣面前出丑。

同时,加快与江湖势力的勾结,一旦时机成熟,便对赵启明动手,让他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是,大人。”

亲信领命而去。

陈子昂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暗自得意。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坐在皇位上,接受群臣朝拜的情景。

然而,他却不知道,赵启明己经在暗中开始行动,一场针对他的反击即将展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

陈子昂不断地在皇帝面前弹劾赵启明,列举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试图让皇帝对赵启明产生不满。

而赵启明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一次次地化解了陈子昂的攻击,同时也在暗中收集陈子昂的罪证,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他一击致命。

一日,皇帝突然召集群臣进宫,说是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赵启明和陈子昂心中都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他们不知道皇帝这次召集他们进宫到底所为何事。

朝堂之上,皇帝脸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群臣,说道:“朕近日收到密报,说我大唐境内出现了一股神秘的势力,这股势力暗中勾结官员,企图扰乱我大唐的朝纲。

朕决定,派一位大臣前去彻查此事,务必将这股势力连根拔起。

皇帝的话刚说完,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赵启明心中一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削弱陈子昂势力的好机会。

于是,他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愿领命前往彻查此事。”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赵爱卿有心了。

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朕还需再考虑考虑。”

陈子昂见状,心中暗叫不好。

他知道,如果让赵启明去彻查此事,自己与江湖势力勾结的事情很可能会被他查出来。

于是,他连忙说道:“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宜由赵大人去办。

赵大人在朝堂上事务繁忙,恐无暇顾及此事。

臣愿代劳,为陛下分忧。”

皇帝看了看陈子昂,又看了看赵启明,心中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由赵大人和陈大人共同负责。

两人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定能早日将这股神秘势力铲除。”

皇帝听了这位大臣的建议,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说道:“好吧,就依爱卿所言。

赵爱卿、陈爱卿,朕命你们二人共同负责彻查此事,务必尽快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赵启明和陈子昂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但他们也知道,此时无法拒绝皇帝的命令,只能领命而去。

回到府中后,赵启明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谋士,商议如何在这次彻查行动中打压陈子昂的势力,同时找出那股神秘势力与陈子昂勾结的证据。

而陈子昂也在府中与自己的亲信们商量着应对之策,他绝不能让赵启明在这次行动中占到便宜。

一场围绕着皇位之争的新较量,在这看似平静的大唐王朝之下,再次拉开了帷幕。

赵启明深知此次与陈子昂共同彻查神秘势力的任务艰巨且危险,一个不慎,不仅无法打压陈子昂,还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在府中密室里,与谋士们反复研讨应对之策,谋士们各抒己见,气氛凝重。

“大人,依属下之见,陈子昂必定会在调查过程中设法隐瞒与江湖势力的勾结,我们可从他的亲信入手,顺藤摸瓜,找出关键证据。”

一位谋士低声说道。

赵启明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此计可行,但需小心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

另外,我们也要留意陈子昂可能设下的陷阱,谨防被他反咬一口。”

与此同时,陈子昂在自己府中也是满脸阴霾。

他深知赵启明的聪慧与谋略,明白这次任务是一场硬仗。

“哼,赵启明,想在这次行动中扳倒我,没那么容易!”

他咬牙切齿地自语道。

陈子昂唤来自己的心腹,恶狠狠地吩咐:“去,给我密切监视赵启明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来禀报。

还有,让我们在江湖上的人这几日都收敛些,千万别露出破绽。”

几日后,赵启明与陈子昂率领着各自的人马,开始了对神秘势力的调查。

他们首先从一些近期发生的异常事件入手,逐一排查可疑人员和线索。

一日,他们得到消息,在城外的一个小镇上,有一群形迹可疑的人频繁出没,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赵启明与陈子昂立刻带人前往小镇。

小镇上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居民们看到官兵到来,都纷纷躲回了家中。

赵启明和陈子昂的人马在小镇上仔细搜索,终于在一座废弃的宅院里发现了一些线索。

宅院里有一些被烧毁的文件残片,上面隐约提到了一个叫 “暗影盟” 的组织,似乎与神秘势力有所关联。

“暗影盟?”

陈子昂皱起眉头,心中隐隐不安。

他担心这个组织会牵扯出自己与江湖势力的勾结。

赵启明不动声色地看了陈子昂一眼,心中冷笑:“看来这背后的水很深啊。”

就在这时,突然从西周涌出一群黑衣人,将他们团团围住。

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竟敢来坏我们的好事,今天就是你们的死期!”

说罢,黑衣人挥舞着武器,向他们扑了过来。

赵启明和陈子昂立刻指挥手下迎战。

一时间,宅院里刀光剑影,喊杀声西起。

赵启明身手矫健,他挥舞着长剑,与黑衣人展开殊死搏斗。

在战斗中,他敏锐地观察着黑衣人的招式和行动规律,发现他们的武功路数与之前在废弃庄园遇到的黑影有些相似。

“难道这些人与暗影门有关?”

他心中暗自揣测。

而陈子昂这边,却显得有些慌乱。

他原本以为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调查任务,没想到会遭遇如此激烈的抵抗。

他的武功虽然也不弱,但在黑衣人的围攻下,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赵启明看到陈子昂的窘境,心中一动。

他知道,如果此时能救陈子昂一命,或许能在皇帝面前赢得一些好感,同时也能让陈子昂欠自己一个人情。

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冲过去替陈子昂挡下了致命的一击。

陈子昂见状,心中既惊讶又感激。

他没想到赵启明会在关键时刻出手救他。

“赵兄,多谢了!”

他喊道。

赵启明微微一笑:“陈兄,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我们先击退这些人再说。”

在赵启明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击退了黑衣人。

但这次战斗也让他们意识到,神秘势力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大和危险。

回到长安后,赵启明和陈子昂分别向皇帝禀报了此次调查的情况。

赵启明故意隐瞒了一些关于暗影盟与陈子昂可能存在关联的线索,他打算等收集到更确凿的证据后,再一举揭露陈子昂的罪行。

而陈子昂则在心中对赵启明的救命之恩有些纠结。

他一方面感激赵启明的救命之恩,另一方面又担心赵启明会利用这次机会对付自己。

“我必须加快行动,不能让赵启明抢了先机。”

他暗暗下定决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堂上的争斗暂时陷入了平静,但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加汹涌的暗流。

赵启明继续暗中调查陈子昂与江湖势力的勾结,同时也在积极拉拢朝中的一些中立大臣,壮大自己的势力。

而陈子昂则在寻找机会,试图再次对赵启明发起攻击,以巩固自己在皇位之争中的地位。

皇位之争,如同一场激烈的棋局,赵启明和陈子昂在这棋盘上步步为营,每一步都关乎着生死存亡和大唐的未来走向。

随着调查的深入,赵启明逐渐发现了一些更为隐秘的线索,这些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 —— 朝中某位位高权重的大臣与陈子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位大臣极有可能是陈子昂在朝堂上的重要内应,为他传递消息、掩护其与江湖势力的勾结。

赵启明不动声色地将调查方向转向了这位大臣,通过安插在其身边的眼线,收集到了一些关键证据,包括他与陈子昂秘密会面的记录以及一些涉及贪腐和结党营私的信件。

然而,赵启明也深知,仅凭这些证据还不足以将陈子昂彻底扳倒,他必须等待一个最佳时机,让陈子昂毫无还手之力。

与此同时,陈子昂也察觉到了赵启明的调查方向有所转变,心中愈发不安。

他开始频繁地与自己的亲信商议对策,试图挽回局面。

为了转移赵启明的注意力,陈子昂决定在朝堂上抛出一个看似重大的议题,让皇帝和群臣的目光聚焦在别处。

一日早朝,陈子昂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商业繁荣,但税收却未能与之同步增长,臣以为应当加强对商业的管控,提高税收比例,以充实国库,为我大唐的军事建设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坚实的财力支持。”

此提议一出,朝堂上立刻议论纷纷。

一些与商业利益相关的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会打击商业发展,导致经济衰退;而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增加税收确有必要。

赵启明心中明白,陈子昂此举意在扰乱朝堂局势,分散众人对他罪行的关注。

于是,赵启明站出来说道:“陈大人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商业发展亦关乎民生,若贸然提高税收,恐会引起商家的不满和反抗,反而不利于我大唐的稳定。

臣以为,可先对商业税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再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既能保证税收的增长,又能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

赵启明的提议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同,皇帝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陈子昂见自己的计划未能得逞,心中恼怒,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寻找着其他机会。

在朝堂之外,赵启明加快了对陈子昂罪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他联合了一些忠诚于大唐的江湖人士,共同对暗影盟展开调查,逐渐摸清了暗影盟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以及他们与陈子昂之间的具体勾结方式。

然而,就在赵启明准备将所有证据呈交给皇帝时,意外发生了。

他派去与江湖人士联络的一名亲信突然失踪,紧接着,他在府中也发现了一些异常迹象,似乎有人在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赵启明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可能己经被陈子昂察觉,陈子昂很可能会在他之前采取行动,销毁证据或者对他进行陷害。

形势变得异常危急,赵启明不得不调整计划,加强自身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快了行动的步伐。

他决定先从那位与陈子昂勾结的朝中大臣入手,通过巧妙的布局,让这位大臣在皇帝面前露出破绽,从而引出陈子昂的罪行。

赵启明安排了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让这位大臣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一些与陈子昂勾结的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恰好被皇帝的眼线听到。

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立刻召集群臣,要求彻查此事。

陈子昂此时心中慌乱,但仍强装镇定,试图为自己辩解。

赵启明趁机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一一呈现在皇帝和群臣面前,包括暗影盟的活动证据、陈子昂与江湖势力勾结的书信、以及那位大臣的供词等。

铁证如山,陈子昂再也无法抵赖。

皇帝看着这些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严厉地斥责了陈子昂的罪行,宣布剥夺他的官职和爵位,并将其打入大牢,等待进一步的审判。

至此,赵启明在这场皇位之争中暂时取得了胜利。

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和危险。

他必须更加谨慎地应对各种势力的反扑,保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实现先皇遗诏中的期望,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