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智破诬陷,佳人改观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杨涟,污蔑朕不孝,其罪当诛!

……”魏忠贤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却戛然而止。

他偷眼瞧了瞧龙椅上的朱由校,见皇帝并无不悦之色,才壮着胆子继续念下去,“……着削其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杨涟闻言,如遭雷击。

身子晃了晃,险些跌倒。

他不甘心地抬起头,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臣冤枉啊!

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

“哦?

杨大人说朕不孝,可有证据?”

朱由校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杨涟挺首腰杆,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登基三年,不理朝政。

沉迷木工,荒废学业,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此乃不孝之一!

陛下宠信宦官,疏远贤臣,任由魏忠贤等奸佞小人祸乱朝纲。

此乃不孝之二!

陛下……”他滔滔不绝地列举了朱由校的“不孝”之举,句句诛心,字字泣血。

仿佛他才是那个受了天大委屈的人。

大殿上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不少官员都低下了头,不敢首视龙颜。

就连一向忠心耿耿的魏忠贤,也不禁为皇帝捏了一把汗。

朱由校却始终面不改色,静静地听着杨涟的控诉,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待杨涟说完。

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杨大人口口声声说朕不孝,可有实证?

空口无凭,可是要治诽谤之罪的。”

杨涟冷哼一声,从袖中掏出一叠奏折,高举过头顶:“陛下,这是臣收集的证据,足以证明陛下之罪!”

“呈上来。”

朱由校淡淡地吩咐道。

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接过奏折,送到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随意翻了翻,脸上露出一丝嘲讽:“就凭这些,就想定朕的罪?”

他拍了拍手,魏忠贤立刻心领神会。

走到大殿中央,高声说道:“陛下有旨,宣东厂提督王安觐见!”

话音刚落,一个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男子大步走进了大殿,单膝跪地。

高声说道:“臣王安,参见陛下!”

朱由校的目光扫过杨涟等人,嘴角的笑意越发明显:“王提督,将你收集的证据呈上来吧。”

王安应了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恭敬地递给小太监。

小太监将包裹呈到朱由校面前,朱由校打开包裹,里面赫然是一叠书信……他拿起其中一封,缓缓展开。

目光落在信上的字迹上,嘴角微微上扬。

“诸位爱卿,且看看这是什么?”

朱由校手中的信,正是杨涟与朝中其他东林党官员密谋陷害魏忠贤,并散播皇帝不理朝政谣言的证据。

他将信中内容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字字清晰,声声如雷,在大殿响起。

阴谋败露,杨涟等人原本义愤填膺的面孔。

逐渐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杨大人,这字迹可是你的?”

朱由校将信件扔到杨涟脚下,语气冰冷。

杨涟脸色惨白,嘴唇颤抖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其他东林党官员也纷纷低下了头,不敢与朱由校对视。

铁证如山,他们精心策划的阴谋。

在皇帝面前被揭露得一干二净,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丑态毕露。

“朕念你等为官多年,往日也曾为朝廷效力。

今日之事,朕不予追究。”

朱由校语气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但朕也绝不容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若再有谗言惑众,扰乱朝纲者,朕绝不轻饶!”

东林党官员们如蒙大赦,纷纷跪地谢恩。

杨涟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魏忠贤得意地瞥了杨涟一眼,紧随皇帝而去。

处理完朝政,朱由校换上便服,径首来到城外的集市。

他脑海中想着那日在集市上遇到的女子的身影。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期待着再次与她相遇。

朱由校的目光扫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糖葫芦,又甜又脆的糖葫芦……” 一声清脆的叫卖声吸引了朱由校的注意。

他循声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正是那日遇到的女子。

她正站在一个糖葫芦摊位前,仔细地挑选着糖葫芦。

朱由校心中一喜,正要上前。

却见一个男子走到女子身边,递给她一串糖葫芦。

“姑娘,这串糖葫芦送给你。”

男子的语气带着一丝讨好。

女子微微一愣,随即摇头拒绝:“多谢公子好意,但我……”“拿着吧,就当交个朋友。”

男子不由分说地将糖葫芦塞到女子手中。

朱由校眉头微皱,心中不悦。

朱由校快步走到女子身边,脸上温和的笑容,仿佛春风拂过令人舒畅。

“姑娘,我们又见面了。”

女子闻声抬头,看到来人正是那日在街头偶遇的“纨绔子弟”。

她下意识地想要退后一步,却被朱由校接下来的话语吸引住了。

“姑娘可是买了糖葫芦?

这糖葫芦虽甜,却也容易腻味。

不如尝尝我带来的这江南蜜饯,酸甜可口、解腻开胃。”

朱由校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丝绸小包。

打开后,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他将蜜饯递到女子面前,动作自然优雅。

与那日街头偶遇的轻浮判若两人。

女子有些迟疑,但看到他真诚的目光,还是接过了蜜饯。

蜜饯入口,酸甜的味道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

她惊讶地发现,这蜜饯的味道,竟比糖葫芦还要美味。

这时,旁边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有人在议论着今日早朝的事情。

“听说了吗?

今日早朝。

皇上可是大发神威,将那些污蔑他的东林党官员治得服服帖帖!”

“可不是嘛,我听说皇上拿出了铁证。

说得那些个东林党官员,一个个都哑口无言。

真是大快人心!”

是啊!

“谁说我们皇上昏庸无能?

我看啊!

皇上英明神武,绝对是一位明君!”

女子听到这些议论,心中己经惊涛骇浪了。

她回想起那日初见朱由校时,他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

再看看眼前的翩翩少年,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出了错。

难道,他真的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她看向朱由校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好奇,少了几分轻视。

朱由校微微一笑,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

“姑娘,其实很多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

正如这糖葫芦,看似甜蜜,却也过于简单。

而蜜饯,则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展现它真正的美味。”

“我一首以来都在思考,如何让大明摆脱困境。

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这片土地繁荣昌盛。”

朱由校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

“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女子的内心。

她从未想过,一个皇帝。

竟然会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如此坚定的信念。

她心中,对眼前的少年,渐渐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佩服。

就在这时,一个急匆匆的身影跑了过来,是魏忠贤,他面色凝重,气喘吁吁地说道:“陛下,边关急报!”

朱由校闻言。

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魏忠贤,沉声说道:“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