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渔业崩溃,我回小渔村做保安第2章 毁灭螺旋在线免费阅读
丁小雷事后分析原因,除了自己一直在有意无意地练习自己跟鱼钩之间的感知外,还可能是因为鱼钩在水中滞留了一定的时长的缘故,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性更强了。
虽然在大元朝,丁小雷的投掷鱼叉的能力在丁家村算不上是出类拔萃,可一回到现实世界,丁小雷一出手就搞到了一只五十多斤的山羊。
而且丁小雷还发现,物品一旦成功从鱼钩之中取出来过之后,他就能做到收取自如。
只是让丁小雷遗憾的是,这种收取仅限原本就在鱼钩之中的物品,现实世界的物品无法转移到鱼钩之中。
熟练之后,丁小雷又拿出了一些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还有曾托关系从大元朝都城洛城禁军手里采购的军工手弩。
手里有鱼钩,基本饿不到,闲来无事丁小雷就在岛上练习投掷鱼叉和弩箭。之前在大元朝的时候,他就吃过手弩不灵的亏。
虽然现实世界是法治社会,可还是得有些必要地防身手段才行。
在热带海岛上,人冻不着,也饿不死,可极致的孤独,在两月之后就像是一只200公斤重的杠铃,突然就压在了丁小雷的四肢百骸之上,让他动弹不得,几近崩溃。
就在他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岛上终于来了一个驾着独木舟来碰运气的土著渔民。
两人凭借各自蹩脚的英语很快就熟络起来。
之后,土著就带着丁小雷去了自己的居住地,是一片建在浅海上的海上排屋村落。
而丁小雷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用手里的鱼钩帮这个叫邦吉的土著实现了小康生活。
丁小雷帮助邦吉在海上聚居地买下了一幢属于他们家四口的独栋小楼和一艘二手的机动快艇。
邦吉有了快艇,就能搞运输过小日子,再也不用驾着独木舟去附近的海域冒险。
而为了帮邦吉攒下这些家当,丁小雷仅仅钓了三天的鱼。
不过这个叫诺查的地方也实在是一言难尽。
五六平方公里大小,住了五六百人的地方居然找不出一只能打国际长途的手机。
而最近的机场又在八百公里之外的一个叫圣吉奥的海岛上。
丁小雷花三天时间钓鱼,除了要报答邦吉,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攒回国的路费。
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回国具体要花多少,但邦吉听人说起过,飞东南亚的机票至少要一万美刀。
坐船会便宜不少,但会非常费时,而丁小雷手握金手指,自然归心似箭。
不过丁小雷能这么快凑到路费,主要还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海洋渔业陷入系统性的大崩溃,野生海鲜被炒上天。
若是没有这个因素,丁小雷怕是没个三五月都别想回国了。
每周的星期二,都会有鱼贩来邦吉他们所在的村落收鱼,而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各色鲜活的野生石斑鱼。
因为当地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依托的渔业,随着珊瑚礁的大面积白化和人为破坏而崩溃,而原本作为当地特色的各色石斑鱼,如今早就成了稀缺货。
一条一斤往上活力好的帝王星斑,在当地的收购价就高达1000美刀。
而这样的一条帝王星斑被鱼贩收上来之后,会在三日内被送到华国港岛的海鲜市场进行售卖。
售价超过一万美刀,按汇率算,差不多是五万华币。
在邦吉所在的村落,一幢两层50多平米的海上独栋木质小楼,造价6000美刀。
再加上那条4000美刀的二手快艇和自己两万美刀路费预算,丁小雷用了十来条大小不一的石斑鱼就搞定了。
从圣吉奥飞华国的港岛,花了丁小雷一万两千美刀。
在港岛落地之后,回家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在回家的路上,丁小雷就一直在考虑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虽然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渔二代,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断不会踏上那条远洋渔船。
而且丁小雷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初自己拼了命想要逃离那个叫东岙岛的地方,如今兜兜转转的,自己又要回去了。
在经历过穿越和回归之后,丁小雷感觉自己跟重生了没什么两样。
虽然没法打时间差,但他手里有金手指。
眼下的东海,渔业资源已经下降至历史最低值。
据东海大学东海渔业研究所最新的测算数据,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数值为基准,当下的东海渔业资源值已经降低到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一。
这样的现状,对像丁小雷父亲那样还在海岛上坚守的传统渔民来说,是非常残酷的。
可对手握逆天鱼钩的丁小雷来说,如今的东岙岛反而成了一个绝佳的试验场,让他有了改变父辈命运,让这个曾经传奇的小岛再现辉煌的可能。
从一个逃离海岛,进城打工的底层社畜,变身为一个能搅动东海风雨,乃至改变全球渔业格局的大佬。
一想到这样的身份转变,丁小雷的心中就激动莫名。
丁小雷所处的现实世界,眼下是公历2036年。
除了美国、澳大利亚和北欧的挪威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因为渔业资源管理做得相对较好,国内还有不少海鲜品种可以维持一定程度的商业捕捞。
而大部分有海岸线的国家就没那么幸运了。
国内的海洋渔业资源和商业捕捞业基本都陷入了崩溃的境地。
就拿华国来说,不单是东海,三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若是没有养殖业,基本都已经成了“死海”。
虽然华国在上世纪末就推行了休渔制度,而且制度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升级,执行也愈发严格,可依然无法逆转国内渔业资源不断枯竭的毁灭螺旋。
传统的渔业捕捞难以为继,曾经全国浩浩荡荡的数百万渔业大军和上千万相关从业人员在最近的二十年时间里上岸的上岸,转行的转行。
渔民和渔船的数量十不存一,那些仅剩下的渔船也大都集中到了那些大型企业手里。
照理说捕捞业衰退,养殖业会迎来繁荣,可养殖业的发展根本还是在育种。
而没有了野生渔业资源作为依托,技术手段再高,育种也是那手里无米的巧妇。
若是没有了野生种群丰富的基因库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再繁荣的养殖业都像是地基不稳的大厦,很有可能因为某种病虫害的突然爆发而瞬间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