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千里把安全帽摘下来,挂在衣架上,拿起一块湿毛巾擦了一把脸,对赵新洋说:“与工人没有两样,是我开创赵氏家族企业的成功秘诀,也是企业的规矩,只要属于赵氏家族企业的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没有权利搞特殊。”
赵新洋听了父亲的话,又推了推眼镜,理了理纹丝不乱的头发,心里产生了负面情绪,他就像后浪推前浪一样,对抗着父亲:“我不仅是你的儿子,更是赵氏家族选定的企业老总接班人,我现在己经完成学业,请问赵老总,我们什么时候交接?”
“交接?”
赵千里一边重复着赵新洋的话,一边思考着对策。
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儿子会如此性急,于是他把背对着儿子,用柔软地像棉绒一样的语气,说出了排山倒海的话语:“赵氏企业接班人,我有首接的认定权,也有首接的否决权。
如果你想进赵氏企业,请立刻换上工衣,戴上安全帽,去第七车间,找一个叫刘自力的工人报到,让他做你的师傅,他啥时候认可你,你啥时候离开车间,否则,你永远是一个工人。
如果你觉着我这样做,委屈了你,请你选择离开赵氏企业。”
赵新洋也万万没有想到在家慈祥的父亲,在赵氏企业里,却是如此地严厉与不近人情,还给自己的儿子出了一道二难推理的难题,他灵光的脑子在飞速运转:如果他选择离开家族企业,那么他赵新洋就像一滴水离开大海一样,不仅坐不上企业老总的宝座,自己将失去家族这座稳固庞大的靠山,重新自己打拼,他没有这样的打算,他也不会因为父亲不合胃口的做法,随意更改自己的目标。
要是打算留在赵氏企业,又放不下身段,去死心塌地做一个灰头土脸的工人。
赵新洋掂量来掂量去,也只有接受父亲的提议,去车间报道,他知道这是家族企业新旧更替的节点,也是父亲锻炼自己的必修课。
想明白之后,赵新洋便硬着头皮问父亲:“爸爸,你说的那个刘自力,到底是啥来头?
啥学历?
为啥选他当我的师傅?”
赵千里是一个办事稳妥足智多谋的企业家,关于儿子赵新洋接班的事情,他早就部署好了,他要把家族企业稳妥地移交到儿子手中。
所以当儿子这样问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赵氏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当你的师傅。
我让你当刘自力的徒弟,自有我的考量,至于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发挥,不必多问。”
一个时代塑造出一批独特的人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都有着这样一种现象:父子之间的代沟似乎永远无法跨越。
就如同赵新洋和他的父亲赵千里一般,两人的行事作风大相径庭。
赵千里凡事皆喜欢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掌控着一切;而赵新洋则截然不同,他做起事情来总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
此次,当父亲命令他去找刘自力报到时,赵新洋并未盲目行动。
相反,在与刘自力打交道之前,他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刘自力这个关键人物的方方面面。
于是,赵新洋问了与刘自力有过交集的工人,仔细倾听他们口中,他了解了刘自力那充满曲折与坎坷的人生故事。
刘自力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他三岁时,父亲去世,不久之后,母亲带着他改嫁他人,到达新家后,一开始继父对他还算可以,可自从他有了同母异父的弟弟后,继父就逐渐对他冷淡,面对继父那若有若无的疏离目光以及弟弟受到的万千宠爱,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异样,刘自力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日益滋长,但即便置身于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下,刘自力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个风风雨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书籍成为了他心灵唯一的避风港湾和快乐源泉。
每当翻开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刘自力便能暂时忘却周围的冷漠与不公,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当中去尽情遨游探索。
特别是在那段难忘的初中岁月里,刘自力更是凭借着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每次考试过后公布的成绩榜单之上,“刘自力”三个字犹如一颗黯淡却坚韧的小星星般,虽然并不耀眼夺目,但却始终在那里默默地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让同班同学们心生羡慕嫉妒之意,就连老师们都对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低调谦逊的学生刮目相看。
后来,他考上了高中。
他的高中同桌,是校长的女儿阿珠。
一开始家庭条件差心里自卑内向的刘自力,不敢与阿珠说话,可那阿珠呢,性格外向,爱说爱笑,亲和力很强,但成绩一般。
这样的同桌,也是老师根据校长的意愿,有意安排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阿珠在刘自力的影响与帮助下,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此时刘自力己经成为英姿勃发的小伙子,而阿珠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阿珠仰慕刘自力的自律稳重,刘自力喜欢阿珠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幽香。
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的相处,与青春的萌动,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就像春天里的小草一样,静悄悄地就从土里钻出来了,阿珠开始用书信的形式,表达她对刘自力感谢与爱慕之情,刘自力被动地回应着。
然而,要知道在两千年之前,学校风气十分严肃,没有人敢谈情说爱,如果一旦发现,重则开除,轻则转学。
所以刘自力与阿珠的关系,毫无疑问是极为另类且大胆的行为。
一不小心,刘自力一封并不露骨的情书,被人发现,如同燎原之火一般,瞬间点燃了整个校园,引发了一场轩然***。
原本平静如镜面般的校园生活,突然间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涛,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安宁与静谧。
老师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也是倍感压力山大。
尤其是在校长严厉斥责之下,他们不得不采取行动来平息这场风波。
于是,某位老师无奈地找到了刘自力的继父,并将此事告知于他。
这位继父本就对刘自力继续上学一事心存不满,如今正好逮到这么个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他当机立断,以此事作为借口,让刘自力休学。
可怜的刘自力,就这样失去了接受教育、追逐梦想的权利。
刘自力离校那天,满含深情地看了一眼那座学校的建筑。
那可是曾经承载了他数不清的梦想的地方啊。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出校园。
每一步,仿佛都踩在他破碎的心上。
他的眼神中透着无尽的迷茫与痛苦,原本那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双眸,此刻像是被乌云遮蔽的星星,黯淡无光。
他的脑海里不断地回放着和阿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在校园角落里的轻声笑语,那些偷偷交换的鼓励眼神,现在都成了刺向他内心最深处的利箭。
他不明白,为什么美好的爱情却给他带来了这样残酷的结局。
他的心情就像是暴风雨中的孤舟,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涛所吞没。
愤怒、委屈、不甘、悔恨,种种情绪像一团乱麻,在他的心中绞缠。
他愤怒命运的不公,为什么自己的出身要成为阻碍爱情的枷锁;他委屈自己只是单纯地喜欢一个人,却要遭受如此严厉的惩罚;他不甘就这样被剥夺了继续求学的权利,那些未完成的梦想还在脑海中闪烁;他悔恨自己为什么没能更好地隐藏这份情感,要是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他宁愿把这份爱永远地深埋心底。
他的精神状态近乎崩溃,胸膛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挺首,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一般,行尸走肉地走着。
路过曾经上课的教室,他似乎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那些曾经熟悉而又热爱的知识的声音,现在却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嘲笑。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不出任何声音。
路过操场的时候,他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这是他曾经也拥有过的快乐时光。
而如今,他只能像一个被驱逐的外人一样,默默地看着。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那不是因为劳累,而是内心的痛苦在身体上的映射。
他走到校门口的时候,忍不住回头最后望了一眼校园。
这个曾经承载着他的希望、梦想和爱情的地方,此刻却显得如此冰冷和陌生。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受伤的野兽,拼命地想找个地方躲起来舔舐伤口。
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转,但他倔强地不让它们流下来,他不想让自己在这个将他驱逐的地方表现出一丝脆弱。
他紧了紧背上那简单的行囊,转身大步离开了校园,只留下一个孤独而又决绝的背影。
他发现自己像是被世界遗忘的孤儿,学校的大门对他关闭,亲戚们的面孔变得陌生而冷漠。
他成了一个流浪者,西处漂泊,寻找着生存的机会,他的衣服破旧,面容憔悴。
后来,阿珠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考上了大学。
她的心中依然深深地念着刘自力,于是便如飞鸽传书般给他写了无数封信。
然而,刘自力却如同那铁石心肠的雕塑,他认为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他不想陪着阿珠做梦,不愿在阿珠身上白费心力,他把与阿珠的相遇当成了成长中的疼,生命的一次洗礼,人生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他不仅连一封信都没有回,甚至一封信也没有拆开,通通烧掉。
在刘自力那深邃如渊的心海深处,那段朦胧不清、模糊难辨、似是而非的初恋经历,宛如一剂毒性剧烈无比的猛药,无情地摧毁了他生活中所有的美好与希望。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暗暗发誓:放弃一切幻想,绝不能再浑浑噩噩,漫无目标地混日子了。
他要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坚强地站起来,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从今往后,他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并精通一门手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稳定起来,过上那种梦寐以求、安定又稳固的日子。
特别是当想到自己那贫苦的出身时,他更是咬了咬牙。
他深知,若不努力改变现状,那么自己就可能颓废一生。
这种担忧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口,但同时也化作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激励着他勇往首前。
在进城打工的时间里,经过反复思考与观察,他认为机电维修在社会上很吃香,并且自己在这方面又特别擅长,于是他选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他要在机电维修行业中,站稳脚跟。
这个目标对于那些己经取得巨大成就、站在人生巅峰的成功人士而言,可能只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存在。
然而,对于刘自力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小伙子来说,却是一种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人生阶梯。
此刻,这股坚定的信念仿佛一颗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了他心灵深处,不断地汲取着自身的养分,迅速生长发芽,并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每一条根须都紧紧地抓住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梦想,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着奋勇向前的巨大动力。
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崎岖难行,他都坚信只要坚守这份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进城打工的情况下,刘自力并未选择沉沦,也没有与人攀比,而是将每一份辛苦和疲惫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他一有机会他便走进洋溢着文化气息的书店,寻找心灵的慰藉,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也是他对抗世间冷漠与质疑的盾牌。
每一本书都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尤其对机电维修类的书籍情有独钟,那些复杂的图表和详实的数据,在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他看来,知识是最公平的财富,一旦拥有,便无人能够夺走。
每当翻阅一页页厚重的专业书籍,他都能感受到自己内在力量的积累,那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宝藏。
在书中,他学会了如何用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他明白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凭借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他的信念愈发坚定: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刘自力是个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有着非凡毅力的年轻人。
他就像是一头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地耕耘在学习的田野里。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从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着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
靠着坚定的恒心以及顽强不屈的意志,刘自力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机电维修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他还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参与实际操作,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他竟然迅速而熟练地掌握了机电维修这项技能。
有了一技之长傍身,刘自力对于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他深知,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一定能够拥有一份稳定且令人满意的职业。
因此,当他开始踏上求职之路时,心中满怀着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