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产业
父亲给张斌介绍了下家里的田地和商贸的收支情况,使张斌有一些了解。
这些年,经过父亲的经营,家里己有些积蓄,也买了些田地,但离自己的期望还太远,乱世就要到来,没钱、没粮如何招兵买马,看来要弄点赚钱的行业,田地也要多买些,更可以去开荒。
张斌看完家里账目后想到。
遂对父亲道:“父亲,辽东地区荒地甚多,为何不招募些人手开垦荒地”“地虽广博,却缺人力”张政无奈道。
“我最近听闻中原地区多有灾害,土地兼并严重,何不到中原地区招募流民”张斌又道“此地苦寒,多不愿来。
尤其冬天更是寒冷,城中人家还可过活,房屋结实,不怕大雪,有余钱多买些木材来烧。
可乡村平民、佃户却无这些条件,每年都有冻死的。
而且,林中野兽横行。
就算招到人了,没吃的,更没住的,怎能留住人。”
张父解释道看来自己有些想当然了,那时代的东北农村房屋都是砖石结构,墙体厚实,防风保暖,有火炕、火墙、棉衣棉裤、羽绒服等利器。
汉朝虽有火炕,房屋却是木制,衣物多为麻,猎人、富裕人家还可用野兽皮毛御寒。
这时代己有砖,前些天还看到了,为何不用来建造房屋。
遂向父亲问起。
张父有些愠怒道:“砖石乃是建造陵墓所用,岂可住人。”
又接着道:“用砖石建房需要粘合,需要糯米汁和石灰,需要大量钱财。
只有世家大族能建得起,但世家大族又有这方面的忌讳,所以都是木制的房屋。”
张斌只有暂消用砖石建房屋的想法,又想到原世小时候看到的土坯房,遂对父亲说:“我观小孩玩泥巴,想到了一个制造土坯的方法,虽不及砖石结实,但与木混合建造房屋却比纯木房结实温暖,还没有砖石建房的忌讳”说道这里看了一眼父亲的表情,发现父亲并无异样,接着说道:“用黄土加1寸长麦秆和成泥,制成长2尺、宽1尺、厚3寸的土坯,在太阳下晾晒干后就可使用。”
“这个方法或可用,你还有事情吗?
我去找人试制”父亲听后点头道。
“父亲可先着手招募流民,在到徐州、淮南地区收购粮食。
父亲可认得造纸的工匠和雕刻的工匠,我发现造纸或可改进些,至于雕刻的工匠是做什么用的,请容孩儿成功后,再禀报父亲。”
张政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张斌道:“真的?
你有把握吗”张斌道:“我有把握,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张政:“我会为你找来的。
还有其他想法吗?”
张斌道:“在给我找几个木匠。”
张政道:“要木匠干什么?”
张斌道:“我要制作酒器,看看能不能把酿酒的方式改变一下。”
张政道:“行,我给你找来,随便你折腾。
没事的话,我去看看生意。”
张斌道:“暂时没了,父亲慢走。”
张政走后,张斌想到:如果白纸造出来,印刷术也就成了,应该能赚很多钱,蒸馏酒可以先整点,也好交好一些猛人。
只怪来的太晚了,在早个10多年就好了。
工匠到位,就开干。
对了,还有肥皂,前世看小说,肥皂的主要材料草木灰和猪油,还要加什么来着,试试看能不能制作出来。
同时,下定决心,等能独立后,一定造个砖石的房子来住。
烧砖要有煤炭就最好了,可是汉朝只有并州才出产,辽东应该有,却不知道具体方位,慢慢找吧。
有了砖,当然也要有水泥,哎……真是麻烦,科技树不好攀呐。
几日后,土坯与木材混造房屋成功,开始招募流民,向他们提供种子和农具,并在收获前供给饭食。
开垦的荒地都属张家,在前3年,所得粮食除留够自用外,都要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卖给张家。
3年后,可以继续当佃农,除交二十税一的租税外,其他自行处理,也可以向张家租借农具、种子自行开垦荒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日,张斌和父亲从商铺回来,母亲郑氏对父亲道:“相公,今日有媒婆想给榕儿说亲,我说要相公做主,等相公回来,同意了再说。
如今榕儿己16岁了,也该为她找婆家了,只可惜认她做了义女。”
张政刚要回答,张斌连忙道:“我是要娶榕姐的,怎能把她嫁给别人,她只是我义姐,又不是亲姐。
再者说了,这事情也要听听榕姐的意见。”
母亲毕竟是士族出身,虽然落破了,还是有些传统,道:“虽然不是亲姐弟,但毕竟是义女,如果你们成亲,恐让人说闲话。”
又看向父亲。
父亲看了看张斌,又看了看母亲,不好做决定,想了想道:“问一下榕儿也好。”
母亲吩咐丫鬟去把杨榕叫来,不一会,杨榕来到屋内,给父亲、母亲问了安,问道:“不知父亲、母亲唤我何事?”
张斌毕竟是灵魂穿越而来,从小就觉得杨榕应该是自己的童养媳,长大了要给自己当老婆,随着杨榕慢慢长大,出落的越发水灵,就更不能放手了,怕母亲先说一些先入为主的话,影响杨榕的决定,连忙道:“母亲要给你说亲,我说我要娶你为妻,现在要看你的意见”张政、郑氏见张斌说了,只能道:“是这么回事,你的意见呢?”
杨榕在张诚说这事的时候就己羞红了脸,又偷眼瞄了张斌几次,才说道:“一切由父亲、母亲做主。”
其实杨榕一开始时,觉得有这么个弟弟挺好,能陪着一起玩,不至于太寂寞,后来,慢慢长大,明白这不是亲弟弟,而张斌经常说要娶她为妻,她也认为自己会嫁给张斌,只是因为张斌还小,没有对张父张母说巴了。
看杨榕这连羞带怯的样子,哪还不知道她的意思,郑氏道:“那我就回了那媒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