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雷火焚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溪水倒映的青铜棺突然震颤,辰懿踉跄后退时踩碎了半截兽骨。

腐朽的骨片扎进脚掌,他咬牙拔出时发现骨缝里卡着枚生锈的Zippo打火机——防风罩上刻着"林秋"二字。

"这是..."辰懿的指尖擦过氧化层,打火机突然迸出火星。

青紫色树根如遭雷击般缩回棺缝,第七号棺椁表面浮现出焦黑的雷纹,与他手臂上的纹路遥相呼应。

阿木突然按住他肩膀,用生涩的古汉语低喝:"戌时三刻,雷瘴起!

"仿佛为了印证这句话,峡谷上空积聚的雷云骤然压低。

辰懿抬头望见云层中游走的不是闪电,而是液态的青色雷浆。

一滴雷浆坠落在十步外的岩石上,瞬间蚀出碗口大的坑洞。

"进洞!

"阿木拽着他冲向崖壁裂缝。

两人刚挤进狭小的石缝,整片峡谷突然被青紫雷暴笼罩。

辰懿的雷纹自动浮现,在皮肤表面结成细密的鳞甲状纹路,将渗入石缝的雷浆隔绝在外。

借着雷光,他看清裂缝深处堆着腐朽的登山包。

帆布早己碳化,但铝合金骨架上的"中国地质勘探队"铭牌依稀可辨。

包里散落着九十年代生产的压缩饼干包装袋,以及半本被烧焦的《阵纹通解》。

"1993年..."辰懿摩挲着铭牌,突然听见阿木发出预警的低吼。

石缝外,三具人形生物正在雷暴中游荡——它们的躯干由藤蔓编织而成,关节处嵌着发光的青色晶石,分明是记忆中雷纹族化作的树傀。

当最近的树傀转过脸时,辰懿的胃部剧烈抽搐。

那张藤蔓构成的面孔,竟与林秋手札里夹着的证件照一模一样。

初阶树傀(阵眼污染体)弱点:雷纹共振视网膜提示亮起的瞬间,辰懿突然福至心灵。

他扯下雷纹蟒旧皮裹住登山杖,沾血的指尖在杖身快速勾勒记忆中的雷纹。

阿木见状突然割破手掌,将鲜血涂在辰懿描绘的纹路上。

"滋啦!

"简陋的雷杖突然迸发紫电,辰懿顺势掷向树傀。

雷光击穿青晶的刹那,三具树傀同时僵首,藤蔓躯体里钻出万千电弧。

辰懿的雷纹突然发烫,那些逸散的电弧竟被他吸入体内。

吸收残存雷精炼皮境第一层完成度27%当雷暴渐息时,辰懿发现自己的瞳孔能在黑暗中视物。

阿木正跪在石缝深处,用骨刀在地面刻出简陋的阵图——正是林秋手札里记载的"小雷光阵"雏形。

"你...认识林秋?

"辰懿举起Zippo打火机。

阿木的瞳孔剧烈收缩,突然扯开左耳——本该是耳垂的位置,镶嵌着枚微型青铜齿轮,表面刻着与打火机相同的"玄"字徽记。

齿轮被雷纹激活的瞬间,辰懿脑海中响起机械音:检测到二代天启者,玄门阵修传承解锁。

无数知识洪流般涌入,他痛苦地抱住头颅,看见三百年前的画面:林秋在青铜棺旁组装着齿轮装置,那些零件分明是拆解的手表与指南针。

当他将最后块晶片嵌入阵盘时,第七号棺椁突然暴起青芒,将他半边身子化作树根..."原来是用现代科技对抗灵气污染。

"辰懿擦去鼻血,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把青铜钥匙——正是阿木耳垂上取下的齿轮所化。

钥匙尖端闪烁着微弱的GPS定位红光,指向峡谷深处的某座岩洞。

当夜,辰懿在阿木指导下首次完整运转雷纹淬体诀。

月光下的溪滩上,他按照记忆中的巨蟒蜕皮姿势舒展筋骨,皮肤下的雷纹如活物般游走。

阿木突然捶打自己胸口,展示出雷纹随心跳涨缩的规律。

"气血为引,雷纹为桥。

"辰懿若有所悟,引导体内热流涌向堵塞的经脉。

当热流冲破某个节点时,他浑身毛孔突然排出黑色黏液,视网膜提示疯狂跳动:任脉贯通气血值+10炼皮境第一层完成度39%黎明时分,两人来到钥匙指引的岩洞前。

辰懿用雷纹激活钥匙的刹那,洞口的藤蔓帘幕突然自燃,露出后方锈迹斑斑的铁门——门牌上赫然用简体中文写着"07号观测站"。

推开门的瞬间,陈腐的机油味扑面而来。

布满灰尘的操作台上,老式示波器仍在发出微弱蜂鸣,墙上的日历永远停在1993年7月15日。

辰懿触碰控制台时,生锈的扩音器突然响起:"滋...第47次录音...林秋...阵眼污染不可逆...滋...后来者切记...滋滋...要同时修补现世与..."录音突然被刺耳的电磁干扰切断。

操作台下方滚出半截烧焦的笔记本,残页上画着青铜棺椁的结构图,空白处用红笔标注:"九棺锁灵阵需现代电磁脉冲破解"。

正当辰懿弯腰拾取笔记本时,整座观测站突然剧烈震颤。

阿木发出惊恐的低吼——透过观测窗,可见第七号青铜棺椁正在峡谷上空悬浮,棺盖缝隙中伸出的树根己缠住六具棺椁,组成诡异的树形图腾。

警告!

阵眼污染扩散至41%建议立即撤离辰懿抓起操作台上的铜镇纸塞入怀中,拉着阿木冲向侧门。

身后传来金属扭曲的尖啸,他回头望见树根正穿透观测站外墙,根须间缠绕着半块"安全生产"标牌。

暴雨倾盆而下时,辰懿在岩缝中找到处干燥洞穴。

他颤抖着翻开林秋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粘着张老照片:二十岁模样的林秋站在黄山迎客松前,腕间戴着九十年代流行的电子表。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后来者,当你看到这段话时,我己成为阵眼的一部分。

记住,每个穿越者都是污染清理程序——林秋绝笔199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