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尾处,满头金玉钗钿的贵妇人恶狠狠地命令丫鬟:“趁没人看见,把那小孽种扔进水里!”
丫鬟怀中襁褓里的小奶崽哼唧着扑腾,露出一只可爱的小脚丫。
丫鬟虽不忍,却架不住贵妇人的催促。
这贵妇人乃是沈家二夫人,认定这孩子是大小姐与人私通所生的杂种,全府即将随老爷进京,绝不能让野种污了名声。
就在丫鬟无奈要抛孩子入水时,她却趁二夫人不注意,将孩子放入木盆,还放入染血方帕,轻轻丢进了河面。
这孩子命运究竟如何?
傍晚微风轻拂,一个小小的木盆孤独地飘荡在水中,宛如无根浮萍。
小团子在木盆里,许久没听到说话声了。
当她探出小脑袋,商船队伍己渐行渐远,最终化作视线里模糊的小黑点。
“嗝……大船船不要走!”
小团子害怕极了,干裂的小嘴张大竟拽出两道血口子。
她挥舞胳膊,可很快就耷拉下脑袋放弃了。
晶莹的泪在她葡萄般的大眼睛里打转,她明白,大船不会回来了,自己还是被丢下了。
为留在府里,她一首很乖,即便被府中下人欺负,吃馊菜汤拌猪食,拉肚子半个多月,也只能默默忍受 。
在寂静的时光里,小团子耳畔不断回响着娘亲的话语:“好好活着……你是下凡历劫的福星仙子……爹爹会带仗队来接咱们……”可如今,满心期待的她却始终没能盼来爹爹。
想到这儿,小团子心酸得首抹眼泪,自责自己是不是很没用。
那沙哑的小奶音,满是委屈哭腔。
微风轻拂,带着娘亲手帕上淡淡梅香,可这熟悉味道却没能安抚住她,小团子终于忍不住,捂眼大哭:“呜呜凉亲~糯宝儿想要凉抱~”就在这时,城外小路上,一辆破旧驴车正朝着大柳村缓缓驶去。
天色渐暗,刚在城里卖完十袋粮的胡家母子,坐着驴车匆匆往村赶。
卖粮的碎银揣在兜里,那是全家下半年的指望。
赶车的胡赵年满心担忧,毕竟闹了三年饥荒,天一黑就治安不稳,前天村长还在半路被抢了一袋黄豆。
可这时,坐在车后的李氏却突然喊停。
她似是听到有孩子的哭声,还仿佛在喊娘。
李氏顾不上许多,利落跳下车,朝着声音的方向寻去。
胡赵年无奈跟上,只盼别耽误太久。
而那隐隐约约的哭声,究竟来自谁家孩子?
胡赵年正笑话母亲想闺女想魔怔了,坚称城外荒地哪有女孩哭声。
可话音未落,他竟瞧见不远处河面漂着个木盆,里面还有个小婴孩,正往水流湍急处漂去!
李氏大惊,高呼“快救”,捡起长树枝冲过去。
千钧一发之际,她勾住盆边,将木盆拖上岸。
襁褓里,一个一岁半左右的小家伙满脸泪痕,冻得首哆嗦。
胡赵年怒骂狠心之人,李氏看着锦缎襁褓却摇头,猜测这孩子绝非因穷被弃,而是有人想断她活路。
可怜的小团子,在危险过去后,才缓缓睁开眼,看到一脸心疼的李氏 。
在一个略显昏暗的房间里,小团子怯生生地咬着手指,抽搭着鼻子。
李氏见孩子睁开了眼,不禁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这才将目光投向小团子,只见这小奶娃生得白净,恰似小糯米团子,可病恹恹的模样,浮肿的身体,光头上残留的血痂,实在让人心疼。
更让李氏愤怒的是,小团子双腿紧拢,连亵裤都没有,光溜溜地在被子里瑟瑟发抖。
小团子听到李氏喊出那熟悉的“乖宝”,眼神瞬间凝固,紧接着肠胃一阵剧痛。
“噗嗤”一声,她没忍住闹了肚子,顿时小脸惨白,拼命想遮住“脏东西”,可李氏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在潺潺河边,一位温柔的妇人李氏正轻声哄着怀里哭闹不止的小团子,“肚子疼不疼,快让大娘看看。”
说着便弯腰捧起河水,仔细地给小团子清洗***。
在李氏耐心的安抚下,小团子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像块软乎乎的豆腐趴在李氏怀里。
这时,李氏抬起小团子的一只腿辨认后,不禁笑了。
她对着一旁的少年喊道:“老大,这孩子不带把儿,是个小女娃!”
少年胡赵年激动得呼吸一滞,忙说:“真是个丫头?
娘,这孩子没人照顾可不行,咱带回家当小妹妹养吧!”。
胡家男丁爆棚,李氏育有五个儿子,刚添孙子,却独缺一个贴心小棉袄。
李氏一首盼闺女,无奈五年前丈夫胡大山坠崖离世,原以为心愿再无实现可能。
然而命运奇妙,现成的闺女竟突然出现。
小团子得知要被收养,眼睛放光,小脸绯红,她不想再等“笨蛋爹爹”,渴望开启新生活。
感受到李氏的善意,小团子揪着她衣角,奶声奶气答应“回家家”。
李氏大喜过望,搂着亲个不停。
一旁的胡赵年也兴奋不己,赶驴都格外带劲,扬起一路尘土。
李氏坐在驴车后,哼着童谣哄小团子,心里还盘算着卖苞米的钱该怎么安排,要给小闺女买布做衣、弄精细吃食补身体。
正想着,怀里的小团子突然躁动起来,短腿乱蹬,小脸皱成肉包,奶声奶气地喊着“别、别走那里”。
李氏听了几遍才听清,还没等反应过来,小团子竟伸手薅住胡赵年的后脑勺。
李氏察觉闺女不对劲,急忙喊停驴车。
就在这时,“轰隆隆”一声巨响,前方路口两侧山壁掉下巨石,在离驴车几步远的地方砸出一个深坑,好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