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大人,您实在太“狠”了,直到母亲去世 10 年后,
我才敢细细想起您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回忆,都像一把锐利的刀,刺痛我的心,
可我却又忍不住,一次次地沉浸其中。我出生的时候,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
母亲在连生四个姐姐后,终于盼到了我。然而,此前那四个女儿的出生,
已然让母亲受尽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奶奶、父亲和一些亲戚,都对母亲和姐姐们满是嫌弃。
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也为了迎接我的降临,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
母亲便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带着年幼的姐姐们下地劳作。那天午后,日头正毒,
阳光毫无遮拦地烘烤着大地。母亲如往常一样,挺着笨重的肚子,领着姐姐们在田间忙碌。
大姐看着母亲日渐沉重的身子,眼中满是担忧:“娘,您都快生了,别干了,回家歇着吧。
”母亲直起腰,用满是老茧的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喘息着说:“娃啊,不干活咋成,
你爹又不在家,这地里的活没人做,咱一家吃啥?娘还撑得住。
”二姐在一旁附和:“可是娘,您要是累坏了,弟弟咋办?”母亲微微一怔,随后笑了笑,
摸了摸二姐的头:“傻丫头,弟弟没事的,娘心里有数。”就在我即将出生的前几天,
母亲照旧在地里干活。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母亲眼前一黑,“扑通”一声晕倒在地里。
大姐惊恐地尖叫:“娘!娘!你咋了!”姐姐们顿时吓得大哭起来,
慌慌张张地跑回村里找邻居帮忙。众人手忙脚乱地把母亲抬回了家。
奶奶看着昏迷不醒的母亲,皱着眉头,一脸阴沉:“唉,依我看呐,
她和肚子里这娃怕是都没指望了。生了这么多丫头,老天爷都不待见,这农村啥条件,
缺医少药的,只能听天由命咯。”父亲又不在家,姐姐们围在母亲床边,哭得泣不成声。
大姐哭着求奶奶:“奶,您想想办法救救娘和弟弟吧,求求您了!
”奶奶却转身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不耐烦地摆摆手:“能有啥办法,这是命,等着吧。
”那时农村条件艰苦,缺医少药,我和母亲就这样在家里熬过了漫长的三天。这三天,
仿佛没有尽头,母亲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曳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姐姐们守在母亲床边,
一刻也不敢离开。三姐抽噎着说:“大姐,娘会不会醒不过来,弟弟也……”话没说完,
又大哭起来。大姐虽然满心恐惧,但还是强装镇定地安慰妹妹们:“不会的,
娘和弟弟都会没事的,娘那么坚强,一定会好起来的。”或许是母亲的坚韧感动了上天,
三天后,母亲缓缓睁开了眼睛。大姐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喊着:“娘醒了!娘醒了!
”母亲微微动了动嘴唇,虚弱地说:“娃们,娘没事……”紧接着,我也顺利降生。那一刻,
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我的期待。
她用微弱的声音说:“终于把你盼来了,我的儿……”2我小的时候,真的是太小了。
由于母亲长期营养不良,根本没有奶水。在那个条件差到极致的年代,既没有奶粉,
也没有牛奶。小小的我,仿佛一阵风就能把我吹走,所有人都认为我活不了。
母亲看着奄奄一息的我,心急如焚。她毅然决然地把粗茶淡饭嚼碎了,一点点喂给我。
为了让我能多吃一点,她自己很多时候都舍不得吃饭,常常饿着肚子。昏暗的屋子里,
母亲坐在那张破旧的炕头,怀里抱着瘦弱的我,满脸愁容。大姐站在一旁,担忧地说:“娘,
弟弟这么小,啥都吃不了,这可咋办呀?”母亲轻轻叹了口气,
眼中满是心疼与无奈:“娃呀,娘也愁呢,这附近买不到奶粉,娘又没奶水,
只能想别的法子了。”二姐也凑过来,焦急地问:“娘,那能有啥法子呀?弟弟再不吃东西,
咋长得大哟。”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眼神突然坚定起来,她看着怀中的我,
缓缓说道:“娘嚼碎了饭喂他,兴许能行。”大姐一听,瞪大了眼睛:“娘,这能行吗?
弟弟这么小,能消化吗?”母亲轻轻摸了摸我的小脸,说:“不试试咋知道,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饿死。”说罢,母亲拿起一块粗糙的玉米饼,放在嘴里慢慢嚼着。
她嚼得很仔细,每一口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嚼碎后,
母亲小心翼翼地把食物送到我的嘴边,轻声哄着:“宝宝乖,吃一口,吃一口就有力气了。
”我本能地张了张嘴,吃下了那口嚼碎的食物。母亲看着我吃下去,
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看,宝宝吃了,宝宝会好起来的。”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
这样的喂养方式让母亲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有一天,三姐发现母亲坐在灶前,
脸色苍白,有气无力。三姐心疼地说:“娘,您是不是太累了?您也吃点东西吧,
别光顾着弟弟。”母亲摆了摆手,说:“娘不饿,省下这些,能多喂宝宝几口。
只要宝宝能长大,娘咋样都行。”父亲从外面回来,看到母亲如此辛苦,
忍不住劝道:“孩他娘,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再想想别的办法吧。”母亲看着父亲,
坚定地说:“能有啥办法?咱这条件,我不吃没关系,不能饿着娃。”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
眼眶泛红:“苦了你了,孩他娘。”在母亲这样的悉心照料下,我竟奇迹般地一天天长大。
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身躯,为我撑起了一片生存的天空。而她,却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
愈发憔悴。但母亲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看着渐渐长大的我,眼中始终充满着希望与爱意。
3我上初一的时候,离开了老家,到县城读书。学校的宿舍是那种上下铺的大通铺,
对于年少懵懂的我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但也潜藏着未知的危险。一天晚上,
熄了灯后,宿舍里依旧闹哄哄的,大家都还沉浸在睡前的兴奋中。我躺在上铺,
和下铺的同学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突然,不知道是谁在打闹中碰到了我的床,
我瞬间失去平衡,整个人直直地从上铺摔了下来。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紧接着,
左手腕处传来一阵钻心的剧痛,我忍不住惨叫出声。宿舍里顿时安静下来,
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艾宁,你咋样了?”“要不要紧啊?
”同学们焦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咬着牙说:“我……我的手好像断了。”有同学赶紧跑去叫来了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匆匆赶来,查看了我的情况后,立刻带着我去了学校医务室。
校医简单地检查了一下,皱着眉头说:“这手腕看着像是骨折了,我们这儿条件有限,
你们得赶紧去大医院。”当晚,老师陪着我去了县城的医院。经过一番检查,
确诊为左手腕弯骨折。医生给我做了简单的固定处理后,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我躺在病床上,心里既害怕又难过,却又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
便没有告诉母亲。然而,几天后,同村在县城其他学校读书的一个小伙伴回老家,
无意间把我受伤的消息告诉了村里的人。消息很快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母亲得知消息后,
心急如焚。她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决定立刻去县城看我。大姐知道后,
担心母亲一个人走那么远的路不安全,劝道:“娘,您别急,我陪您一起去吧。
”母亲却摆了摆手,说:“你还有事儿要忙,娘一个人能行。你弟弟不知道伤得咋样了,
娘得赶紧去看看。”就这样,母亲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那可是 80 公里的路程啊,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来说,
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跋涉。母亲沿着熟悉又陌生的道路,一步一步坚定地走着。
刚开始的时候,母亲的脚步还算轻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点见到儿子。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母亲的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她的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衫。中午时分,
母亲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她又累又渴,实在走不动了,
便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母亲从包里拿出一个干硬的馍馍,就着水壶里的凉水,
勉强吃了几口。她看着远方,喃喃自语道:“儿啊,娘这就来了,你再忍忍。
”休息了一会儿后,母亲又起身继续赶路。下午的太阳愈发毒辣,
母亲感觉自己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但只要一想到我受伤的样子,母亲就又咬咬牙,坚持往前走。到了晚上,四周一片漆黑,
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母亲有些害怕,但一想到我可能正疼得难受,她就鼓起了勇气。
借着微弱的月光,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突然,母亲不小心被路边的石头绊倒,
整个人摔倒在地。她挣扎着爬起来,发现膝盖擦破了皮,手掌也磨出了血。母亲顾不上疼痛,
拍了拍身上的土,又继续赶路。第二天,太阳再次升起,母亲的脚步更加蹒跚。
她的嘴唇干裂,嗓子干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母亲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终于,
在走了整整两天两夜后,母亲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当我看到母亲那疲惫不堪的面容,
凌乱的头发,以及手里紧紧抱着的一大包熟鸡蛋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母亲看到我,眼中满是心疼。她快步走到我的床边,把鸡蛋放在一旁,轻轻握住我的手,
声音颤抖地说:“娃呀,疼坏了吧,娘来晚了。”我泣不成声地说:“娘,您咋来了,
这么远的路,您多辛苦啊。”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你受伤了,娘咋能不来呢?
只要你没事儿,娘再辛苦也值得。这鸡蛋,是娘给你煮的,你快吃点。
”我看着母亲那满是疲惫却又充满爱意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那一刻,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亲那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爱。这种爱,跨越了八十里的山路,
冲破了所有的艰难险阻,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在母亲这份深沉的爱面前,
显得如此渺小。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4我上高中时,
为了能让我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全家人从老家搬到了县城,挤在一间狭小的出租房里。
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一家人都对我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县城里一年一度的交易展销会是个热闹非凡的场合,对于久居家中的母亲来说,
这也是难得的放松机会。而我,作为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年,
心里惦记着展销会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尤其是一双心仪已久的运动鞋,
那简洁流畅的设计、鲜艳的颜色,仿佛有一种魔力,
吸引着我每一次路过展销会摊位时的目光。一看价格,60元,对于当时的我们家,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那天,母亲看出了我对那双鞋的渴望,犹豫了许久,
还是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了她辛苦积攒下来的50元钱。她把钱递到我手里,
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疼爱:“儿啊,娘就这么多钱了,你看能不能跟老板讲讲价,把鞋买回来。
”我紧紧握着那带着母亲体温的50元钱,心中满是感动,同时也暗暗发誓,
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母亲。我们来到卖鞋的摊位前,我鼓起勇气跟老板商量:“老板,
这鞋能不能便宜点,我只有50元。”老板笑着摇摇头:“小伙子,这已经是最低价了,
少一分都不行。”我失望极了,正准备转身离开,母亲突然拉住我,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和决然。母亲带着我在集市上走着,四处张望着。突然,
她的目光被一个“打弹珠”的摊位吸引住了。摊主是个精明的中年人,看到母亲和我,
立刻热情地招呼起来:“大姐,来玩一把呀!50元能赚100元呢,
赚了钱就能给孩子买鞋啦!”母亲有些心动,她看着我渴望的眼神,又看看手中的50元钱,
咬了咬牙,问摊主:“真的能赚到钱?不会是骗人的吧?”摊主拍着胸脯保证:“大姐,
您放心,我在这儿摆了这么多年摊了,童叟无欺!您就试试,说不定一转手,
就能给孩子买鞋,还能剩下钱改善改善生活呢。”母亲回头看了看我,
我也一脸期待地望着她。母亲深吸一口气,把钱递给了摊主。摊主笑着把弹珠交到母亲手里,
详细地讲解了游戏规则。母亲小心翼翼地拿起弹珠,手微微颤抖着。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像是在给自己打气,然后轻轻弹出了弹珠。那一刻,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我和母亲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弹珠滚动的方向。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我们,
弹珠最终没有落入能赢钱的区域。母亲不甘心,又弹了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
一次又一次,50元钱很快就输得精光。母亲呆呆地站在原地,脸色苍白,
眼神中充满了自责和懊悔。我看着母亲,心中的失望和愤怒一下子涌了上来,
冲着母亲大声喊道:“你怎么这么蠢!那是买鞋的钱,现在好了,鞋也买不成了!
”母亲低下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声不吭,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
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母亲的身子微微颤抖着。我气冲冲地转身就走,
母亲在后面小跑着追我:“儿啊,你别生气,娘……娘也是想给你买鞋。”我没有理会母亲,
自顾自地往前走。回到家后,母亲一整天都没有吃饭,也不敢和父亲说话,更不敢和我对视。
她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充满了自责和愧疚,就像一个等待审判的犯人。
父亲得知事情经过后,也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晚上,我躺在床上,
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对母亲发脾气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心中渐渐涌起一丝悔意。
我知道,母亲是因为太爱我,太想满足我的愿望,才会去冒险尝试那个打弹珠的游戏。
她每天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省吃俭用,而我却因为一时的冲动,对她说出那么伤人的话。
想到这里,我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
看到母亲已经在厨房里忙碌了。她的眼睛有些红肿,显然昨晚也没睡好。我走到母亲身边,
低声说:“娘,我昨天不该冲您发脾气,您别往心里去。”母亲转过身,看着我,
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后又满是心疼:“儿啊,是娘不好,没本事,没能给你买到鞋。
”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娘,鞋不买没关系,是我不懂事,您别自责了。
”母亲轻轻抱住我,说:“只要你不生娘的气就好,娘以后一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每当想起母亲那自责的眼神和无助的模样,我就无比懊悔自己当初的冲动。母亲对我的爱,
是那么纯粹,那么无私,而我却因为自己的自私和任性,伤害了她。从那以后,
我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也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
给母亲更好的生活,不再让她为我如此操劳和伤心。5我参加工作以后,
终于走出了那个狭小的出租屋,在县城里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工作的忙碌让我渐渐忽略了家的方向,虽然和母亲同在一个县里,却因为各种借口,
很少回家。母亲总是盼望着我能回去,每次通话,
她那殷切的声音就会从电话那头传来:“儿啊,啥时候回家呀,娘给你做好吃的。”可我,
却总是以忙为借口,还嫌母亲烦,总是敷衍着:“再说吧,最近工作实在太忙了。
”母亲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守望者,无论我多久不回去,
她依旧会在电话里叮嘱我按时吃饭、注意身体。每次听到她那关切的话语,
我心里总会涌起一丝愧疚,但忙碌的工作很快又将这丝愧疚冲淡。有一天,
大姐回娘家来看母亲。母亲和大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