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幼学聪慧,展露锋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章:幼学聪慧,展露锋芒在那宁静古朴的小镇之中,岁月悠悠流淌,我,陶弘景,在这方天地里逐渐成长。

私塾的庭院中,几株老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夫子手持书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儒家经典。

周围的同窗们,或眼神呆滞地跟读,或偷偷在桌下摆弄着小物件。

而我,却沉浸在那诗书的奇妙世界里。

每当夫子讲解经义,我总能迅速捕捉到其中的关键,思维如灵动的火焰跳跃不停。

就如同学习《论语》时,夫子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诸位以为何意?”

众学子纷纷作答,多是些寻常释义。

我却起身,恭敬而自信地说道:“学,非仅诵读,乃领悟践行,时时温故知新,其乐在内心之所得,非外物可及。”

夫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点头称赞。

这般聪慧,引来了家人的又喜又忧。

父亲期望我能凭借才学,在科举之途闯出一片天地,光宗耀祖。

可我内心深处,却对那冥冥中的道学世界充满了向往。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的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我独自坐在角落,闭上双眼,尝试着像曾经听闻的道家修士那般,静心感受周围的一切。

我听到微风拂过窗纸的沙沙声,似是天地的轻语;感受到空气中细微的尘埃浮动,仿佛是生命的气息在流转。

这不经意间的尝试,让我初步触及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为日后修学次第中的“筑基炼己”悄然开启了一扇门。

然而,平静的生活下,却暗潮涌动。

镇上的一位富户之子,名叫王强,为人骄横跋扈。

他在私塾中常常仗势欺人,抢同窗的笔墨纸砚,还对夫子的教诲置若罔闻。

这日,他又无故挑衅一位瘦弱的同窗,将其推倒在地,还肆意嘲笑。

我心中涌起一股不平之气,上前理论。

王强恼羞成怒,扬言要我好看。

夜晚,我躺在床上,心中思绪万千。

一方面,我不惧王强的威胁,可另一方面,我又担心会因此给家人带来麻烦。

这矛盾的心情,如乱麻般缠绕着我。

就在此时,我想起了曾经在一本古书中看到的道家处世思想,似有所悟,或许应以柔克刚,以智慧化解矛盾。

几日后,王强在镇中的桥上堵住了我。

他带着几个家丁,满脸横肉,恶狠狠地看着我。

我深吸一口气,镇定自若地说道:“王兄,你我同窗共读,本应相互扶持。

今日你若因一时之气伤了我,传出去恐有损你的名声,日后在镇中如何立足?”

王强微微一愣,他虽骄横,但也顾及自家颜面。

我见状,又接着说:“我知你并非恶人,只是一时冲动。

若你放过我,我愿将近日所得的一本珍贵古籍与你分享,此书中有诸多为人处世、治国安邦之理,对你定有大用。”

王强心中权衡利弊,最终哼了一声,带着家丁离去。

经此一事,我对道学的兴趣愈发浓厚,渴望能深入其中探寻更多的智慧。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听闻镇外的深山里有一位隐世的老者,似懂许多道学奥秘。

我心中燃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决定前去拜访。

那是一个清晨,薄雾笼罩着山林,我瞒着家人,踏上了前往深山的道路。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的树木遮天蔽日,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更添几分神秘。

我沿着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些许忐忑。

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在山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简陋的茅屋。

茅屋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闭目养神。

我轻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晚辈陶弘景,听闻老者精通道学,特来拜访,望能赐教。”

老者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如炬,上下打量着我。

他并未言语,只是示意我坐下。

老者从屋内取出一套古朴的茶具,开始煮茶。

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

他终于开口:“你这小儿,为何对道学情有独钟?”

我将心中的困惑与向往一一道出,老者微微点头。

他讲述了一些道家的基本理念,如顺应自然、清心寡欲等,还提及了修炼之始需先锤炼心境,如同打磨铜镜,去除杂质,方能映照出真实的世界。

我听得如痴如醉,心中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与老者的相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但我也深知,自己的求道之路才刚刚起步,前方还有无数的未知等待着我去探索。

而在这古老的小镇,我的故事也将继续书写,家庭的期望、同窗的情谊、对道学的追求,如同几条交织的丝线,编织着我充满悬念与希望的未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