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二章 逆天改命李峰趁机凑近小卖部的玻璃柜,盯着里面的老式挂钟。

七点十分,父亲还在和老周聊矿上的安全隐患。

他故意碰倒柜台上的搪瓷缸,当啷声惊得李文回头时,少年正手忙脚乱地捡散落的硬币慌慌张张的。

李文挂掉电话,弯腰帮儿子捡钱,指尖触到一枚带着体温的五角硬币。

这个触感让他莫名心悸,仿佛某种遥远的记忆在晨雾中苏醒。

七点十二分,父子俩终于踏上县十字路口。

深秋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见路中间的分隔线泛着白光。

李峰盯着远处扬起的灰尘,那是农用三轮车常见的行驶轨迹。

他突然踉跄着摔倒,膝盖磕在水泥地上:爸,我脚崴了......李文急忙扶住儿子,发现他的白球鞋己经磨破,脚踝处渗出血丝。

这是上个月母亲买的新鞋,此刻鞋尖正对着路口的方向。

远处传来三轮车的突突声,尾气混合着柴油味在空气中扩散。

别动。

李文蹲下来,解下自己的腰带准备给儿子固定脚踝。

这个动作让他的视线暂时低于路面,当再次抬头时,那辆本该出现在视线中的农用三轮车,正因为躲避突然窜出的流浪狗而猛地转向,车尾的木料堆险些翻倒。

三轮车司机咒骂着稳住方向盘,抬头时恰好看见路口的交通灯转为红色。

他猛踩刹车,车轮在地面拖出刺耳的声响。

而此时的李文,正背着儿子走向镇医疗站,完全没注意到刚才那惊险的一幕。

七点十五分,交通灯变绿。

三轮车重新启动,沿着正确的车道驶向郊外。

李峰伏在父亲背上,看着那辆熟悉的蓝色三轮车消失在视线尽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三十年了,他终于改变了这个让全家坠入深渊的时刻。

回到家时己近中午。

蒲彩霞看着儿子渗血的裤脚,又心疼又生气,抄起笤帚要打丈夫:让你看着孩子,怎么弄成这样?

李文讪笑着躲到灶台后,突然瞥见窗台上放着的气门芯。

橡胶垫的裂痕异常整齐,像是被剪刀剪断的。

他手指顿了顿,抬头看见儿子正盯着墙上的挂钟,目光中有种不属于十六岁少年的深沉。

爸,李峰突然开口,我昨天梦见矿上出事了。

正在盛面的蒲彩霞一抖,面汤泼在灶台上。

李文的筷子悬在半空,矿区的安全事故是每个矿工家庭的禁忌。

我梦见三井区的支撑木断了,李峰继续说,眼睛盯着父亲安全帽上的裂痕,"冒顶的时候,赵队长没戴安全帽......爸,你别干了,,我跟妈妈和姐姐天天为你担惊受怕,反正你也是临时工。

不干这个干什么呢,这个工资还高点。

我们去卖文具吧,一高门口文具卖的挺好的。

李文有些意动,他也确实不该让一家三口为他成天担忧,担心他哪天就回不来了。

对啊,爸,你别干了,我跟你一起去摆摊。

我也好害怕你出事。

李文站了起来,手有些颤抖,眼角有些湿润,说道,好吧,我明天就去辞职。

蒲彩霞欲言又止,手里的笤帚慢慢垂落。

少年走到母亲身边,握住她布满老茧的手:"妈,从今天起,咱们的日子会不一样的。

而他自己,这个曾经在父亲葬礼上哭到晕厥的不孝子,终于有机会重新握住命运的方向盘。

那些在记忆中反复灼烧的画面——急救室的红灯、母亲深夜的啜泣、交通事故赔偿协议——都将像晨雾般渐渐消散。

厨房飘来新煮的炝锅面香气,比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浓郁。

李峰接过母亲递来的搪瓷碗,面汤上漂着两片难得一见的五花肉。

他突然想起,今天本来是父亲的忌日,而现在,父亲正骑着自行车,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飞驰而去碗沿触到嘴唇时,滚烫的面汤烫出眼泪。

这不是悔恨的泪,而是重生的喜悦。

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个陷阱与机遇等待着,但至少,在这个清晨,他成功改写了最致命的那个分岔口。

吃面。

蒲彩霞把碗重重放在桌上,眼里却泛着水光。

李文坐下时,膝盖碰到桌下李峰的脚。

少年迅速缩回腿,却被父亲粗糙的手掌按住。

男人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碗里的肉片夹到儿子碗里,油渍在瓷面上晕开,像极了记忆中永不褪色的温暖。

时钟指向八点整。

阳光穿过纱窗,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

李峰嚼着面条,听着父母拌嘴,突然觉得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比任何惊心动魄的重生剧情都要珍贵。

这就够了。

至少,这个清晨不再是血色的,而是带着炝锅面的香气,带着父亲安全帽上的矿粉,带着母亲围裙上的皂角味,带着重生者心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

吃完面,李文抹了把嘴,突然盯着儿子的眼睛:峰子,你是不是......话没说完就被蒲彩霞打断:吃你的面!

小孩子的事你别瞎掺和。

李峰低头喝汤,嘴角勾起不易察觉的微笑。

有些秘密,就让它藏在晨雾里吧。

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守护这个曾经支离破碎的家,去改写那些本该发生的悲剧。

窗外,三轮车的突突声再次响起,这次是沿着正确的车道,向着光明的方向驶去。

阳光越来越盛,晨雾彻底消散,露出湛蓝如洗的天空。

这是重生者最珍贵的礼物——一个可以重新开始的早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妈,明天咱俩去沈阳五爱市场去进货,咱卖文具。

咱们家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咱们家要换个活法,我都打听了,一个作业本,批发一毛钱,咱们这卖一元一个作业本,这是十倍的利润,咱们完全可以薄利多销。

母亲蒲彩霞是老师当然知道文具的利润,之前以前从没有往那方面想,听李峰说完,思路就打开了,也就同意了李峰的建议。

深夜,李峰躺在炕上,思索着,怎么进货,上什么种类的货品,以及明天如何说服母亲同意自己辍学摆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