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赵昺坐在龙船中,看着铺在桌面的舆图,心想此时是正月,刮冬季季风是西北风不错,顺风漂流或加以帆舵的把握,不出意外是可以到达菲律宾的,当然,更准确是吕宋岛。
可是...当时的吕宋是有个叫麻逸的国家,不过以他们的技术水平,与其叫封建国家还不如说是原始部落更加贴切。
麻逸国是菲律宾的古国之一,其名字是黑人的国土,也不难想象是因为他们国人肤色较深。
当地盛产黄蜡,珍珠和槟榔等。
其实宋朝商业繁荣,海上商道也十分发达,与麻逸的交流并不少,所以南下之途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起码沟通起来没有那么费劲。
赵昺目光扫向船内的几位亲信大臣,心想:只是可惜现在自己无人可用,宋朝将臣死伤殆尽,如今自己帐下只剩以张世杰、陆秀夫和陈宜中为首的几名将臣。
若想再培养文臣武将估计要等挺久。
到时候可以凭借自己印象中的知识,亲自开办一所高级军校,类似于黄埔军校一般可以为国家军事和政治提供栋梁之材...这些便是后话了,眼前当务之急还是抵达吕宋,修建临时基地。
...十五天后,船队抵达吕宋岛西北处的一处巨大天然良湾,位置是如今的阿格诺地区附近。
赵昺站在船头,凝视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段旅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此刻的收获却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他知道,这个天然良湾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的希望之地,也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所在。
而身后的陆秀夫看着赵昺则陷入深思,陛下...真的与以前不同了啊,不过陛下又是为何能够蜕变如此之快?
毕竟只是个七岁孩子...待到千余艘船都抛锚停稳,船队上的人们都踏上了他们从未来过的土地——吕宋岛,一个个都怀着复杂的态度看着这片海岸和茂密的丛林...这里真能休养生息?
船上的人们开始往海岸运输货物,甚至士兵也都在帮忙搬运物资,只留小部分士兵去警惕敌情。
而大臣们拿着舆图围在一圈研究所在地和适宜驻扎的处所,甚至几个渔夫也在辅助他们。
赵昺刚走到开阔地便看见一大群膀大腰圆的皇室宗亲瘫坐在地上谈笑,而船旁的工人们却都奋力搬运。
经受过九年义务劳动教育的赵昺气不打一处来,吼着便冲了过去“你们是不想让大宋中兴吗?!
你们是蒙古的细作吗?!
为什么”惊得一群达官贵人面面相觑,不知这小皇帝又犯了什么病,虽然早就听说这小皇帝近日与往日有所不同,但这未免也太过癫狂了些...只好答道“陛下,我们从小不事劳作,若作诗书画还尚可,但那些...”赵昺听到这些话更加气愤,继续吼道“你们有手吗,手!
会不会捧东西,搬着会吗?!
搬着!
去!
搬东西去!”
那些皇亲国戚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地去船舱里搬运着那些小件货物。
此时 赵昺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开一个大会,一个民风建设大会,当然,民不仅包括军民,也包括皇室贵族,关乎每个人。
只有十万余人团结一致,才可能使大宋中兴,不负中原父老牵挂。
...经大臣们研究,此地是吕宋岛的西北偏僻之地,物资匮乏,人迹罕至,更重要的是无险可守,一片平原,若遭遇袭击只能奋战。
此地只能做歇脚处而不能成为长久的根据地,而东南方向有一开阔盆地,东西都有群山环绕可作天险而守,而且南北又都连海洋,也便利商贸和造船。
所以当下的战略任务是保留力量,逐渐向东南处转移。
可是千余艘战船停泊在海湾处,又不能弃置战船,于是赵昺和大臣们策划分配一万人,包括士兵,工匠,医师和行政人员等,他们负责驻守在此地,士兵闲时修筑建筑和务农,有敌情时负责防守。
任务便是修筑基建和开垦农田,此地粮食收成不必纳税,多余粮食可以存储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更好地明确地理位置,赵昺命名此地为镇海卫。
所谓镇海也就是负责海边戍卫之事,作为大宋在吕宋岛的第一个基础根据地意义重大。
在这一夜,赵昺躺在临时营地木屋的简易床上,透过窗户望着星空。
嗯,是比现世的夜空要明亮的多,北斗七星...人马座...天狼星...西北望,射天狼....赵昺就这样昏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