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地势渐趋平缓,山坡之上,碧油油的细草如毡,间或有牧人吆喝着,驱赶成群的牛羊悠然走过。
他翻过一个小山坡,前方豁然出现一个大湖。
湖面辽阔无垠,水草丰美茂盛,波光潋滟。
无数野鸭、鱼鸥、大雁等水鸟在湖边翩然飞翔、自在嬉戏,将潋滟碧波与蓝天白云连缀成一幅动人心弦的优美画卷。
张复明但觉心怀大畅,脚步不自觉加快,向着湖水奔去。
到得湖边,俯身跪下,双手掬起湖水,洗了把脸,刹那间,清凉之感沁入肌肤,周身清爽了许多。
正在此时,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兵刃交击之声。
张复明双耳微微一动,凝神细听,那刀剑相斗之声清晰地传入耳内。
他心中暗自奇怪,这荒僻之地,平日里连人都难得一见,此刻竟有武林人士在此械斗?
好奇心顿起,循声而去,欲瞧瞧交手的究竟是何等人物。
又念及自己刚一出山便遇江湖争斗,不禁心中大为兴奋。
转过一处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己置身于一个花团锦簇的小山谷之中。
谷中红花绿树相互掩映,地上铺着一层碧油油的野草,草丛里点缀着无数色彩各异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婀娜生姿。
空气中飘荡着幽幽花香与清新的青草气息,闻之令人心醉神迷。
只见谷中草地上,数道人影正斗得难解难分。
双方出招如电,叮叮当当的长剑交击声恰似繁管急弦,又似雨打芭蕉,紧凑繁密,几乎连成一片。
剑光闪烁夺目,剑气弥漫长空,远远望去,便如一团青气裹着几条人影在原地翻滚,即便是张复明这等眼力,一时间也看得眼花缭乱。
距斗场不远处,站着一群人,有道有俗,有老有少。
为首的是一个身穿黄布道袍的中年道士,乍一看,一派仙风道骨之态,然而仔细端详,便能发现其眼底深藏的阴险、乖戾与邪恶,且神情高傲,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实在难以让人产生好感。
此时,这些人都全神贯注地观战,竟无一人注意到张复明的靠近。
张复明很快便看清了场中的形势。
原来是一群道士在围攻一男一女。
那男子是个身着青布道袍的青年道士,温润的面庞上带着几分精悍之色,双目炯炯生辉,自有一种沉稳大度的领袖气质。
他左臂己然受了轻伤,尚未包扎,一滴滴鲜血不断淌下,可他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那少女年约十西五岁,身着一袭淡紫衣衫,手持一柄精光闪烁的短剑。
她生得娇小玲珑,眉目如画,虽稚气未脱,但丽质天生,明艳照人,己然看得出将来必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
张复明一见之下,心中顿时对她生出好感。
这二人施展的竟是武当派的“两仪剑法”,只可惜火候未到,尚未能将这套剑法的全部威力发挥出来,故而被逼得居于下风,只能在对方的围攻下苦苦支撑。
尤其是那少女,因功力稍弱,此时己累得气喘吁吁,小脸涨得通红,却仍镇定拒敌,剑招法度严谨,丝毫不显慌乱。
张复明心中暗暗称奇,想不到这少女小小年纪,剑法竟己有这般造诣。
又暗自思忖,莫非武当派己打破不收女徒的惯例?
否则她从何处学得这套从不外传的武当绝学?
与此同时,他心中不禁对这二人多了几分关切。
武当派不似其他所谓的名门正派,对明教抱有偏见与仇恨,实乃明教唯一的朋友。
更何况他与武当派渊源极深,至少也算得上半个武当弟子,自然要多加维护。
虽不知双方因何争斗,却不假思索,当即决定要助武当之人一臂之力。
围攻这二人的道士皆身着黄袍,显然与围观之人是一伙的。
这些人也组成了一个阵法,而且个个身手不凡。
他们剑招玄奥精奇,变幻万千,剑上隐隐挟带风雷之声,激昂澎荡,气势雄浑,可见功力也极为深厚。
张复明看了几招,忽然觉得这些人的武功似曾相识,紧接着,不知为何,心中涌起一阵说不出的不舒服之感,仿佛这些人的武功牵扯到一件极其重大之事,可偏偏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烦躁抑郁,继而又大吃一惊,因为他向来不是个容易感情波动之人,何以此时竟如此失控?
就在这一疏忽间,陡然听到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
张复明立刻回过神来,忙抬眼望去,只见那紫衫少女的短剑己然刺进一个黄袍道士的咽喉,而她自己也被对方临死前反击的一掌击中胸口,一道鲜血从嘴角缓缓流出,踉跄着后退几步,身子慢慢软倒下去。
另一个黄袍道士见状,悲叫一声:“大哥!”
猛地大喝一声,挺剑向紫衫少女刺去。
原来被杀之人正是此人的兄长,难怪他这般拼命。
青袍道士惊叫一声,剑势尽展,试图抢前相救,无奈被敌人死死缠住,脱不开身。
眼见紫衫少女便要被敌人这一剑刺中,吓得亡魂首冒,心胆俱裂,失声叫道:“师妹!”
声音中满含悲痛与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