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时墟与黑潮
“呀!
是爸爸回来了。”
小江临眼睛一亮,兴奋地从沙发上跳下来,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跑去开门。
“小临,你慢点儿。”
江临妈妈在厨房忙碌着,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朝着门口喊道。
“呦,我的宝贝儿子。”
江维满脸笑意,一进门就开心地抱起江临,还转起了圈,逗得江临咯咯首笑。
“爸爸,今天带什么好吃的了?”
小江临眼睛亮晶晶的,满怀期待地叫道。
江维伸手揉了揉江临的头,宠溺地说道:“你个小吃货,天天就惦记着吃。”
话锋一转,他接着说,“今天没带吃的,不过有个好东西要给你。”
说着,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筒状的布袋。
“这是什么呀?”
江临好奇地打开袋子,看着手中模样奇怪的东西,满心疑惑地问道。
“这个呀,是竹简,它叫《商君书》,可是秦朝的物件呢。”
江维笑着,耐心地给儿子解释。
“秦朝的?
那不是文物吗?
你把单位的东西拿回家啦?”
江临妈妈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笑着打趣道。
“现在哪还顾得上文物不文物的,黑潮越来越频繁,单位压力大得很。”
江维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凝重。
“是空中那些裂缝吗?”
江临妈妈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认真地问道。
“没错,那些裂缝出现得愈发频繁,从中涌出的黑潮也越来越猖獗。
组织那边急需更多衔时者,单位实在没办法,只能把这些遗物分出来,让大家碰碰运气。”
“这要怎么试呢?”
“具体方法大家都不清楚,只能碰运气。
据说精神波动若能引发遗物共鸣,展现出克制黑潮的能力就行。
可单位那么多人,试了个遍,愣是没一个成功的。”
“拿回来就行啦?
小临,别摆弄那东西了,快来吃饭。”
“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只能拿出来找找有缘人。”
江维苦笑着说道。
“那你就不该拿出来,你瞧小临,都舍不得放手了。”
江临妈妈笑着,眼里满是无奈。
“要是能和小临产生共鸣,那也挺好,嘿嘿。”
江维挠挠头,傻笑着说。
“怎么,家里有你一个探索者还不够,还盼着再出个衔时者啊?”
江临妈妈佯装嗔怪地说道。
“如今这世道这么乱,要是能和遗物产生共鸣,好歹有份自保之力,这也不算坏事。”
江维笑着解释道。
“小临,快过来吃饭了。”
江临妈妈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温柔地呼唤江临吃饭。
时光悠悠流转,往昔的画面渐渐模糊。
“喂,江临,发什么呆呢?”
一道清脆的女声在江临耳边响起,将陷入回忆的他拉回现实。
江临回过神来,笑着摇摇头,没说什么。
“哎,江临,你想好毕业后去哪儿了吗?”
欧阳倩在江临身边坐下,模样俏皮可爱,眼睛忽闪忽闪地问道。
“不太确定,可能去西安吧!”
江临语气里带着一丝犹豫。
“啊!
你要去那儿啊?
听说那儿现在可不太平,到处都是黑潮,你不怕吗?”
欧阳倩惊讶地捂着小嘴说道。
“没事儿,有衔时者在呢,黑潮迟早会被解决的。
再说了,要是大家都怕,那人类的未来可怎么办?”
江临满不在乎地说道。
“黑潮真能被解决吗?”
欧阳倩神色忧虑,有些担心地问道。
“放心吧,肯定能。
你看,咱们现在不还能在这儿安心学习嘛。”
江临笑着安慰她。
“你知道衔时者为啥叫这个名字吗?”
欧阳倩像是想起什么,突然问道。
“这个啊,因为时间是个环。”
江临的语气带着几分神秘。
“哎?
什么意思?”
欧阳倩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追问道。
“这是我爸爸说的,时间是个环,黑潮是历史的缩影。
那些不断涌现的黑潮生物,都是不同历史文明的‘投影’,它们试图延续自己的历史。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它们回到正轨,以未来之身衔接历史长河。”
江临认真地复述着父亲的话。
“听起来有点难懂,不过,感觉江叔叔说得好有哲理。”
欧阳倩一脸佩服地说道。
江临笑了笑,说:“走吧,共鸣仪式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咱们能不能成功。”
欧阳倩笑着点点头,两人并肩朝操场走去。
高台上,校长看着操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轻轻拍了拍话筒。
“安静一下,共鸣仪式马上开始,大家把中间场地空出来。”
校长对着话筒高声喊道。
“或许大家对这个仪式都很熟悉了,但我还是得啰嗦几句。”
“这些文明遗物,都是探索者从时墟中发现并带出来的。”
“大家都清楚,这些遗物是对抗黑潮的关键力量。
黑潮是古代战士的投影,这点大家都己熟知。”
“在这儿,我要特别提醒大家一件事。
黑潮虽是当下主要的灾难,可最根本的问题其实是时墟。”
“截至目前,衔时者组织和时墟观测局仍未找到关闭时墟的办法。
当然,这些对大家来说还比较遥远。”
“我希望大家记住,即将毕业的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别忘记所接受的教育,千万别沉沦于时墟之中。”
校长站在高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容,语重心长地说道。
“好,接下来,请出遗物。
本次毕业季,时墟观测局共送来 10 件遗物。
请所有同学上前仔细感应,希望这些遗物都能在现场找到共鸣者。”
校长见中间场地己空出,大声宣布道。
话音刚落,10 位老师各自推着一辆小车来到空地,揭开小车上的红布,露出车上的玻璃展示柜。
江临抬眼望去,只见每个展示柜中都放着一件文明遗物。
随着人群向前涌动,江临看清了展示柜的模样。
展示柜和博物馆里的并无二致,里面铺着一层红绒布,上面摆放着遗物。
柜体下方,贴着遗物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