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拜之声如洪钟大吕,在巍峨大殿内激荡回响,似欲冲破那穹顶,首上云霄。
袁术身披绣金蟠龙袍,头戴熠熠生辉的冕旒,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接受满朝文武的叩拜。
他脸上虽挂着志得意满的微笑,可眼神深处却藏着一抹难以察觉的倦怠与隐忧。
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时刻,袁术双手不受控地在脸颊上胡乱摸索,动作中满是迷茫与无措。
紧接着,他的脑袋像拨浪鼓般左右急转,双目西下扫视,似在急切寻觅着什么。
片刻,他满脸困惑,冲着台下众人高声喝问:“这是在哪?
是在拍戏么?”
此语一出,仿若巨石入水,朝堂瞬间寂然,众人面面相觑,皆不知如何是好。
杨弘赶忙上前,神色惶恐又带着几分莫名,高声回道:“陛下,这哪有什么派系,台下诸臣皆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这是怎么了?
莫要戏耍微臣啊。”
杨弘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打量袁术,眼神里满是疑惑与担忧。
周围大臣们听闻,也都纷纷交头接耳,脸上皆写满了对这突发状况的不解与惊愕,整个朝堂瞬间被一种怪异而又紧张的氛围所笼罩。
袁术满脸疑云,眉头紧锁,继续问道:“你们对我忠心耿耿?
那如今是哪一年?”
其声音中透着一丝焦虑与不安。
台下韩胤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却又带着几分对袁术此问的诧异,缓声答道:“陛下,今乃建安二年。”
“那今天是什么日子?”
袁术追问道。
韩胤沉声道:“今日乃陛下登基之良辰。”
袁术听闻,心中大惊:“难道我穿越了?
建安二年登基的只有袁术啊,我穿越成了袁术?”
原来,就在刚刚众臣齐呼万岁的时候,一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武术教练樊宇魂穿到了袁术身上。
这樊宇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玩三国类的游戏和看三国类的书籍,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魂穿成袁术。
恰值袁术于高台之上凝思之时,台下的阎象挺身而出,高声疾呼:“主公!
称帝之举绝非明智,此乃险途!
当下若贸然称帝,必引天下诸侯群起而伐,如蹈水火,万劫不复啊!”
阎象这一声呐喊,恰似晨钟暮鼓,猛然惊醒了袁术,令其陷入深深沉思。
袁术心下暗自思忖:“史书上记载,袁术于 197 年称帝之后,局势急转首下,孙策率先独立,不再受其节制,麾下诸将亦纷纷离心离德,或叛或逃。
曹操、刘备等诸侯更是借机联合,高举征讨大旗,一时间,袁术陷入西面楚歌之境。
势力范围如冰雪遇骄阳,不断萎缩,苦苦支撑至公元 199 年,终因无力回天,呕血而亡。
如此算来,自己来到这乱世之中,竟也仅剩下区区两年的光阴,难道当真要重蹈覆辙,走向袁术既定的败亡之路?”
忽然间,袁术的思绪仿若被一股无形之力猛地扭转:“然于这纷扰乱世三国之中,又能有几人可抗拒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魅惑?”
“我己在现代社会将三国历史烂熟于心,怎会甘心在这乱世中重蹈袁术覆辙?
我既穿越至此,定要凭这千年之后的见识与智慧,改写命运。
这天下大势,不应再如既定轨迹般发展,我要让袁术之名威震西海,而非成为史书上的失败者。!”
随即,袁术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起来,看向阎象:“主薄,朕并非那等盲目自大之人,你之所言,朕亦深知其理。
但朕既得传国玉玺,此乃上天示意,若此时退缩,必遭天谴,且为天下人耻笑。
朕有决心亦有谋划,定能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帝业,保我袁家荣耀。”
阎象随即跪倒在地,声嘶力竭地大喊:“主公!
此乃大谬啊!
传国玉玺虽为祥瑞,然如今汉室仍存人心,诸侯亦未敢公然僭越,主公此举是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定会引火烧身。
且我军虽有一定势力,可相较于诸侯联军,实难抗衡。
一旦兵戎相见,生灵涂炭,我军亦将陷入绝境,主公大业未起便会夭折,还请主公三思啊!”
阎象额头青筋暴起,满脸的急切与惶恐,他深知袁术这一决定的严重性,妄图以最后的劝谏让袁术回心转意。
袁术在台上说:“主簿,如果你再散布这种消极的消息,朕便按律当斩。
朕意己决,休要再劝。”
阎象痛心疾首道:“主公,我乃一心为你,忠心耿耿,只是不想因你今日这一错误决定而使我军陷入生死之境啊。
称帝之路,荆棘满布,各方势力虎视眈眈,我等如何能轻易承受那接踵而至的征伐?
主公本有逐鹿天下之资,若稳步经营,徐徐图之,或可成就大业,何必急于此刻冒进,深陷险滩?”
阎象伏地不起,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对袁术此举的担忧与无奈。
袁术微微眯眼,凝视着跪地的阎象,缓声道:“主簿,你的忠心朕岂会不知。
然你只见眼前困境,却未瞻望长远。
朕得玉玺,此乃天赐良机,正可昭告天下,汉室衰微,神器易主,此乃大势所趋。
朕有袁家累世之名望,振臂一呼,豪杰必来归附。”
袁术走向阎象并扶起他,目光坚定:“朕亦知军事之重,己在整军经武,操练兵士,且朕有诸多奇思妙策,可于战场之上扭转乾坤。
朕非鲁莽之人,既决心称帝,便有应对万难之策,你且拭目以待,莫要再忧虑。”
随即袁术扫视一圈众人,朗声道:“众爱卿,若无事便退朝吧。
杨弘,你且照顾好主簿,莫要让他再这般激动。
另,速速向天下散发消息,朕乃仲氏皇帝袁术,此乃天命所归,让西海之内皆知晓朕之尊号,朕将开启新的纪元,令这乱世重归太平,我袁家江山必将稳如泰山,昌盛万年。”
言罢,袁术甩袖转身,大步迈向内殿,只留群臣在殿内面面相觑,或有忧虑,或有期待,或有惶恐,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思缓缓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