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流言蜚语

不过谋生 彦影清风 2025-05-27 09:14:0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古人云: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只有真正经历过贫穷的人才会明白“不移”和“不屈”是多么地难得,笑贫不笑娼也是大部分贫穷人的心态。

或许: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才更符合底层人们的真实写照。

人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只想吃饱饭,填饱肚子以后才会去想其他欲望。

在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响在大江南北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如今那么高。

农村的鸡鸭经常冷不丁地就会少一两只,一不小心摩托车也会不见,那是一段盗贼盛行的岁月。

记得那年,大约在韩家乐初中的时候,村子里其他人家一个长他十岁的女孩开了一部黄色的飞度回家,这个消息迅速在村子里发酵并炸开了锅。

尽管那个时候,出城打工也是常态,村子里的生活水平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像韩家乐小学时期那么穷,很多人都盖起了新房,彩电也早己是标配,但是村子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摩托车。

趁圩(赶集)的时候,搭乘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三摩、小西轮和面包车。

不像如今,小轿车在农村就像当年的摩托车一般成了基本配置;那个年代,小轿车在村镇上绝对是个稀罕物。

韩家乐的村子是有三部组成的,他们所在的这块在村口只有十多二十户人家,再沿着公路往里走是相对而望的一大片,在他们那里俗称“大村”,另外还有一块只有几户人家,这三部分就像一个三角形,共同组成了“山谷村”。

而那位开着黄色飞度回来的女孩,正是“大村”里面的,韩家乐对她不是很了解,因为这个女孩在他还读书的时候己经早早外出打工。

但是,韩家乐的爸爸和这个女孩的爸爸却玩得不错,且这个女孩的妹妹还是韩家乐一二年级的同学。

他记忆中,那个女孩不高,皮肤倒不像农村人黝黑;虽说算不得很美,但至少和漂亮是沾边的,也是个耐看的。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慢慢地,就传出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村子不大,韩家乐自然也有耳闻。

村子里有一处地方名叫“水布台”:就是一条沟渠,两侧用混凝土浇捣做了台子。

村子里的人会在上游洗菜,下游则用来洗衣服,每当过年时节,每家每户还要抽壮丁去清理沟渠底下一年来积攒的泥浆。

家家户户做饭的时间都差不多,自然地这同时也是村子里流言蜚语的流散地。

“听说了吗,韩彩铃在城里给人当小三呢!”

一个三十多岁,正在搓衣服的妇女,左右瞥了两眼后,压低了声音对旁边的女人说道。

“什么?

难怪开着小汽车回来呢!”

旁边洗菜的妇女瞬间来了精神,手里边摘着菜,嘴里边吐着话。

“听说那个男人很有钱,开回来的小汽车就是人家买了送给彩铃的!”

搓衣服的妇女打开了话匣子,接着绘声绘色地应道。

“我就说嘛!

打工哪有那么赚钱!”

那洗菜的的妇人眼神中带着不屑,语气中也夹带着蔑视。

“就是就是!

不过,钱来得那么快是我也愿意!”

那挑起话头的妇人大笑着说道,或许换作她是真就愿意的。

那两人聊得正起劲,丝毫没有注意到韩家乐此时己在旁边。

只是他从来不太爱理这些家长里短的事,他并没有说话,默默地走开了。

韩家乐心里在想,这个消息其实并没有被证实,但是或许对于村子里的许多人来说,真相其实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无端的猜测和八卦之中,心理得到了满足。

但是,那个女孩却在这些无端臆测和闲言碎语中遭受了无妄之灾。

某一天,那女孩开着那黄色飞度来到我们这个小村的村口。

或许是每个男人生来都爱香车美人,韩家乐也特意瞧上了几眼:耀眼的黄色车身、两厢的设计,车身较短显得十分小巧灵动,走在村道上回头率百分百。

相较于村镇上随处可见的拖拉机、面包车,简首一个天一个地。

只是那村里说闲话的两个阿姨,在那女孩面前却换了一副嘴脸。

“彩铃,这车好漂亮喔!

人也越来越漂亮了!”

那妇人眼睛冒着笑,还没等别人下车便急切夸奖道。

开口说话的,就是之前最先挑头说韩彩铃坏话的妇人。

此时,她的脸上堆满了艳羡,语气中也充满了奉承。

“哪有哪有!

婶婶就别笑话我了!”

韩彩铃下了车挂着笑回应道,只是脸上皮笑肉不笑。

或许,闲言碎语早己传到了她的耳朵了。

“你看这孩子那么能干还那么谦虚!

实在了不得!”

之前嗤之以鼻的阿姨脸上堆着笑附和着。

看到这个场景,韩家乐当时十分不解,涉世未深的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两个阿姨要如此诋毁他人,也不明白人为什么会有两副嘴脸,他开始认识到人性的复杂。

韩彩铃望了一眼韩家乐,两人只是对视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韩家乐只在旁边静静地望着几人的对话,望着她们背影消失在村口。

对于务工返乡的人,他从来都有格外的亲近感。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的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也同样离开村子去外打工了。

几岁的时候,他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能见到妈妈。

也最怕过年,因为过完年又是离别…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