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云突起
前来拜访、结交之人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蒯良看着苏逸忙碌的样子,笑着打趣:“苏贤侄,如今你可是荆州城的红人了,往后行事可得越发小心,莫要被盛名所累。”
苏逸拱手谢过蒯良的提醒,心中却明白,这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暗藏汹涌。
那些守旧派见苏逸风头正盛,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其中以刘表帐下的王威为首,此人自恃资历老,向来在荆州说一不二,见苏逸一介新来的落魄士子竟抢尽风头,心生嫉恨,决意寻机打压。
一日,苏逸如往常一样前往州牧府,准备与蒯良商议屯田事宜,刚走到门口,便撞上王威带着几个随从,气势汹汹而来。
王威见了苏逸,皮笑肉不笑地冷哼一声:“哟,这不是苏逸苏大才子吗?
近日风光无限啊,不过纸上谈兵谁不会,真到了实务,可别掉链子。”
苏逸微微皱眉,不卑不亢回道:“王将军,苏某所言皆为荆州发展着想,是经深思熟虑所得,至于实务,正要与诸位一同践行,届时还望王将军多多支持。”
王威不屑地 “呸” 了一声:“哼,少在这儿装模作样,今儿个主公唤你来,是要考校你的真本事,可别露了怯。”
苏逸心中一凛,不知刘表此番考校是何用意,但事己至此,退缩毫无意义。
他整了整衣衫,昂首挺胸随王威进了府。
刘表见众人到齐,开门见山地说:“近日苏逸所提方略,甚为新颖,只是屯田一事关乎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有人实地操办,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
苏逸,你既有此提议,便由你领头,率一队人马前往城外的荒地,即刻着手筹备,三月为期,若有成效,重重有赏;若是办砸了,可休怪军法无情。”
苏逸心头一惊,这分明是王威等人在背后捣鬼,故意给他使绊子。
城外荒地杂草丛生,水源稀缺,百姓大多不愿前往劳作,开垦难度极大。
但苏逸转瞬即冷静下来,拱手领命:“主公放心,苏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出了府门,蒯良满脸担忧地拉住他:“贤侄,此去艰难,王威那老匹夫明显是故意刁难,你可有应对之策?”
苏逸微微一笑:“先生放心,苏某自有计较。”
回到住处,苏逸彻夜未眠,仔细思量对策。
既然荒地条件恶劣,常规方法行不通,那就得另辟蹊径。
他想起现代的农业灌溉技术与激励机制,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次日清晨,苏逸召集分派给他的士卒、百姓,高声说道:“诸位,我知晓此地荒芜,开垦不易,但主公心系民生,推行屯田是为让大家吃饱穿暖,往后过上安稳日子。
今我立下规矩,但凡参与开垦之人,每日可得饱腹干粮,开垦出的土地,头三年赋税减半;若成效出众,另有奖赏。”
众人听了,交头接耳,眼中渐渐有了光亮。
苏逸趁热打铁,又指挥士卒挖掘简易沟渠,引入远处河水;利用杠杆原理,自制简易取水工具,缓解水源不足问题。
劳作时,他身先士卒,挽起裤腿就下田,与百姓一同除草、翻地,丝毫没有士子的架子。
士卒与百姓见他如此,干劲愈发高涨。
一个月过去,荒地己有了起色,嫩绿的麦苗破土而出,虽稀疏却充满生机。
苏逸不敢松懈,一边继续督促劳作,一边向周边村落招募流民,扩充人手。
消息传开,不少饱受战乱、饥荒之苦的百姓拖家带口赶来,屯田队伍愈发壮大。
可就在这时,麻烦接踵而至。
周边的山贼听闻屯田之事,垂涎粮食与财物,时常趁夜来袭扰。
士卒们虽奋力抵抗,但山贼熟悉地形,来去无踪,防不胜防,百姓人心惶惶。
苏逸深知,若不彻底解决山贼问题,屯田大业迟早夭折。
他一面加强营地戒备,设置陷阱、瞭望哨;一面暗中派人查探山贼老巢。
经多日侦查,终于锁定山贼据点。
苏逸与士卒们商议,决定来个突袭。
趁着夜色,他们悄悄摸上山,苏逸巧用现代战术,兵分多路,包抄夹击,山贼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一番激战,山贼死伤大半,余者纷纷投降。
苏逸并未赶尽杀绝,而是挑选部分精壮山贼,编入屯田队伍:“你们从前为贼,也是迫于生计,如今给你们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好好劳作,往后自有安稳日子。”
山贼们感恩戴德,自此死心塌地追随。
两个月转瞬即逝,屯田成果斐然,昔日荒地己化作大片良田,麦浪翻滚,丰收在望。
苏逸提前完成任务,带着成果返回荆州城向刘表复命。
刘表亲临现场,望着金黄的麦田,满脸惊喜:“苏逸,真有你的!
本以为这荒地难以开垦,没想到你竟在短短三月做出如此成绩,实在是大功一件。”
苏逸拱手谦逊道:“全赖主公洪福,将士、百姓齐心,苏某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王威站在一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原本想看苏逸笑话,没想到反倒成就了他的威名。
经此一事,苏逸在荆州彻底站稳脚跟,麾下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士卒与百姓,声名远扬,引得各方势力关注。
此时,曹操派来使者,携厚礼求见刘表,意在拉拢荆州,共伐袁绍。
刘表犹豫不决,召集众人商议。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
使者高谈阔论,大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统与优势,力劝刘表出兵:“刘公若与我家主公联手,待破了袁绍,平分冀州、青州,往后共享荣华,何乐而不为?”
刘表捻须沉思,目光扫向众人:“诸位以为如何?”
有人立马附和:“曹操势大,且有天子之名,此时出兵,胜算颇大,不失为良机。”
也有人心存疑虑:“袁绍兵多将广,根基深厚,哪有那么容易击破,一旦战事胶着,荆州恐遭池鱼之殃。”
苏逸沉思良久,起身道:“主公,依苏某之见,此时出兵绝非上策。
且不论袁绍实力强劲,单说荆州,刚经屯田初兴,百姓渴望休养生息,士卒也需休整;再者,曹操野心勃勃,一旦联手击败袁绍,难保不会转头觊觎荆州。
与其卷入北方战事,不如坐山观虎斗,暗中发展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刘表听了,微微点头,却仍有些举棋不定。
蒯良也附和道:“苏逸所言极是,荆州当下应以固本培元为主,贸然出兵,变数太多。”
使者见众人多有反对,不悦道:“刘公,您可要想清楚,错过此次机会,日后曹操若怪罪下来,荆州恐难安宁。”
刘表皱眉,权衡再三,最终婉拒了曹操的提议:“请转告曹丞相,刘表感激他的美意,但荆州新定,实难出兵,还望丞相海涵。”
使者拂袖而去。
此事过后,苏逸愈发受刘表重用,但也因此惹恼了曹操。
曹操得知是苏逸力劝刘表拒盟,暗暗记下这笔账,视苏逸为潜在劲敌,派人暗中打探他的行踪与作为。
而苏逸,正谋划着下一步计划。
他深知荆州虽暂时安稳,可乱世之中,安稳只是表象,周边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提前布局,未雨绸缪。
一日,苏逸在街头偶然救下一名受伤的女子。
女子面容清丽,却眼神坚毅,身上虽伤痕累累,气质却不凡。
苏逸将她带回住处,悉心照料。
女子苏醒后,得知是苏逸救了自己,盈盈下拜:“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小女子貂蝉,日后定当报答。”
苏逸闻言,惊得差点跳起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救下了这位名动古今的美人。
原来,貂蝉此前受王允所托,施连环计离间董卓与吕布,董卓死后,她本想归隐,却遭各方势力觊觎,一路逃亡至此。
苏逸看着貂蝉,心中盘算:貂蝉虽身为女子,却胆识过人,且在各方势力间周旋多年,人脉极广,若能得她相助,往后行事必能如虎添翼。
于是,苏逸诚恳道:“貂蝉姑娘不必客气,如今乱世,姑娘孤身一人,恐多有不便,若不嫌弃,可留在我身边,一同谋划出路。”
貂蝉略作思索,点头应下。
有了貂蝉的加入,苏逸如鱼得水。
貂蝉凭借人脉,为苏逸打探来不少隐秘消息,如曹操军营部署、袁绍内部纷争等。
苏逸依据这些情报,提前调整荆州防御策略,加强水军训练,以防备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事。
与此同时,江东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整个江东震动。
孙权继位,年仅十八岁,根基不稳,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苏逸敏锐察觉到,这是个打破现有局势的绝佳契机。
他向刘表进言:“主公,如今江东局势不稳,孙权年幼,正是我们与之交好的时机。
江东水军强盛,若能与之联合,互成犄角之势,往后无论是抵御曹操,还是应对其他诸侯,荆州都多了一份保障。”
刘表深以为然,当即修书一封,派苏逸为使,前往江东。
苏逸领命,带着貂蝉及一众随从,踏上前往江东的路途。
一路上,苏逸反复思量与孙权的谈判策略,深知此行关乎荆州未来走向,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貂蝉则在旁细心提醒,告知他江东诸人的脾气秉性,助力他做好周全准备。
刚到江东地界,便见一队人马威风凛凛而来,为首之人正是周瑜。
周瑜英姿飒爽,目光如炬,见了苏逸,拱手笑道:“久闻苏逸苏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苏逸亦拱手回礼:“周都督威名远扬,苏某才是久仰了。”
二人寒暄几句,一同朝江东首府而去,殊不知,一场关乎三国命运走向的谈判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