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庄严雄伟的府邸前面,李善人正在安排家丁们在门口分衣施粥,难民们井然有序,排着队接受着那一件温暖的衣物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
而这种事,李善人早己不知道做过多少回了。
桃花镇要是说起李善人,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善人本名李玄,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勤劳刻苦,头脑聪慧,长大之后寻得一个良机开始做布匹生意,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良好的布匹品质一步一步做到桃花镇首富的位置。
人们常说,财富滋养骄奢淫逸,但是李善人却不然。
他发家之后并没有忘记曾经的贫穷日子,深知那些苦难人民的不易。
所以每到冬天,他都会给那些穷苦人们分衣施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李玄常说:今日我渡他人,他日我必为他人所渡。
有一年清明节,李玄独自一人回乡下为父母扫墓,扫完墓之后看着山里绿意葱葱,山风宜人,让人不禁心旷神怡,于是在山里西处游玩起来。
就在他走过一片低矮草丛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声微弱的叫声,像是犬类。
李玄心里疑惑,于是上前查看。
结果看到草丛中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白色狐狸,身上都是伤口,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只会呜呜叫着。
不远处还有一条死去的大黑蛇,蛇头血肉模糊。
李玄心善,这白狐如此可怜,他定要出手相助。
山里蛇虫众多,所以人们上山都会带些蛇药。
李玄拿出蛇药给白狐涂在伤口上,还朝它嘴巴喂了几块肉干几口泉水。
白狐不一会儿悠悠的睁开双眼,看了看李玄,似乎恢复了些许元气,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进草丛消失不见了。
李玄笑了一笑,转身回了家。
过没几天,李府门口来了一个乞丐老婆婆。
老婆婆似乎饿了很久,浑身乏力,摇摇晃晃地来到李府敲门。
一个家丁上前看了一眼,一见是个乞丐,吆喝着让她离开以后,转身就把门关上了。
转身没走两步,敲门声又起。
打开门又是那个老婆婆,家丁顿时不悦,怒声喝到:“你这老太婆故意找事情是吧,看我不好好教训你一顿。”
说完就往前狠狠推了老婆婆一把,老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哪里禁得起这么一推,一下子倒在地上,顿时进气少出气多,在地上趴着一动不动。
不巧李玄从府里出来,看到这一幕顿时大怒。
走到老婆婆旁边一看老婆婆情况危急,赶紧叫人喊郎中过来。
转身对那家丁说:“刘大,去账房结清工钱,回家去吧。”
刘大顿时大慌失色,叫道:“老爷,饶过我吧,我刘大跟了你三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我李某人绝不是仗势欺人之辈,府里也不允许有这种人存在。
你走吧,我叫账房多给你些银子,你做点小买卖去吧。”
刘大听完也不说话,转身就走了。
郎中来了之后看了那老婆婆,结果老婆婆并无大碍,只是身体虚弱,调养一番就好。
李玄叫府里的人照顾老婆婆,过后询问,老婆婆姓胡,也是可怜之人,家里只剩孤身一人,之后北方雪灾,老婆婆才逃难至桃花镇。
李玄想了想,于是叫老婆婆在李府安顿下来,养好身子之后负责打理府中花草。
于是,老婆婆就在李府住了下来。
老婆婆虽然有点上年纪,但是手脚利索,把府中花草打理得非常好。
而且自老人家住进府里之后,李玄的生意一日千里,很多以前谈不下来的客商纷纷找上门来做生意,李玄惊喜之下,也是感觉自己时来运转,趁此扩大生意。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李玄就成为南方数一数二的富商,还娶了妻子没过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可谓是风光无限。
首至有一天,李玄正在书房看书,突然门口有人求见,来人一看却是那个几年前收留的胡婆婆。
李玄忙问何事,胡婆婆一脸沉重,随后叹了口气,说道:“李老爷对我的话莫要惊慌,你可还记得几年前在桃花山救的那只白狐吗?
我正是那只白狐,本想上门试探你一番。
虽然测出你的确是良善之人,于是结下因果。
你快点早做准备,今晚有贼人上门,怕是你们李府上下皆有性命危险。”
李玄早己听得呆若木鸡,胡婆婆唯恐李玄不信,摇身一变,变成一只白狐。
随后说道:“我法力不够,不能帮你退敌。
今日道破天机,己命不久矣。
你快去安排吧。”
说完转身就走了。
李玄定了定神,虽然经历如此奇奇怪怪之事,但是他知道胡婆婆为狐仙所化,是为报恩而来,于是起身就往县衙去了。
当天晚上,李玄联合县衙来了场瓮中捉鳖,捉拿贼人十余名。
仔细一盘问,他们都是山里的山贼,为李府财帛而来,想要杀人劫财。
其中带路的,正是几年前被李玄赶出府的刘大。
李玄事情处理完,来到胡婆婆住处,进门一看,床上一只白狐躺着,己没了性命。
李巨回想起胡婆婆的大恩,顿时泪流满面,跪地嚎啕大哭。
之后李玄把胡婆婆葬在祖坟那里,在家立牌供奉起来。
正所谓,狐仙有灵知报恩,人心向善积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