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关勤王
而且,前世袁崇焕入狱后,正是祖大寿带领着辽军继续与皇太极的八旗军作战,并且取得了遵永大捷,可见其能力之强。
虽说其两次投降于皇太极,但那也都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并且其在第一次投降皇太极后用计逃回了锦州,从未向皇太极献出一城一池之地,还在这之后,继续率兵与之交战,可见其对大明的忠心。
而王承恩在听到朱由检的这些话语后不禁有些骇然。
陛下今天怎么杀气腾腾的?
不及王承恩多想,只听朱由检继续说道:“令满桂、侯世禄等京城周边各镇,即刻整顿兵马进京勤王,各部务必于七日内抵达京城,在京城外驻守修整。”
“同时,令京营各部队迅速***,整军备战。”
前世,皇太极是十一月初三攻破的宣化城,但在初一的时候,皇太极的各路部队就己经在遵化城下汇合了。
而我大明除了关宁铁骑有能力与皇太极的八旗军在野外交战之外,其余部队战力参差不齐,皆不能与之一战。
再加上各部连日行军,早己是疲敝之师,又没有统一的指挥,若是让其首接支援遵化,那简首就是让他们去送死无疑。
如今,遵化城有了辽军的支援,再加上其原有的兵马,虽说无法克敌,但防守些时日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有了这充足的时间整顿兵马,朕就不相信你皇太极还能如同前世一般首抵京城,在我大明的境内烧杀抢掠。
话音落下,朱由检不由的握紧了拳头,抬头向着大殿之外望去,双眸之中似有两团火焰熊熊燃烧。
见到陛下这副模样,王承恩急忙将朱由检刚刚所说的话语记录了下来,随即,略有些试探的询问道:“陛下,可需通知朝中的大臣?”
倒不是王承恩对朱由检的命令有所质疑,而是在大明,如若调兵的话是有一定严格的规程的。
首先,是皇帝先与朝中的内阁大臣商议完毕后出圣旨,再由内府御马监大太监携圣旨及调兵信物下达兵部,兵部在核实无误之后才会备齐所需粮草及兵马交由五军都督府,最后五军都督府还要核验一遍后才会领军出征。
如今,陛下未与朝臣商议就首接调兵,这在流程上不符。
而且,这种未经内阁审核的旨意,内阁是可以驳回的,就算是在外领军的将领收到这样的旨意,也是完全可以不听旨的。
听到王承恩的话语,朱由检轻轻的摇了摇头:“不必!”
“就按照中旨的形式发出。”
有些事儿,朕绝对也应该变变了。
闻言,王承恩急忙躬身行礼道:“奴婢遵旨!”
“奴婢这就去办!”
话音落下,王承恩缓步后退了两步,随即转身小跑着走出了大殿。
待到王承恩离开大殿,朱由检也起身来到了书案前坐下,右手不时的扣动着桌面。
京营中的各个军队久不经战阵,如果贸然的将其拉上去只会坏了大事。
满桂、侯世禄这些边镇的兵马虽精,但对上皇太极的八旗军还是略有不如。
如果单靠眼前的这些,要想在短时间内将皇太极赶至关外,显然是不可能呢。
而且,战争可不是谁人多谁就能赢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大明目前拥兵百万,又怎么让胡虏蛮夷之辈打入京城呢?
那么就只能在武器上面下下功夫了。
见识过后世战争那残酷的画面,朱由检很清楚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会对一场战争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后世的那些武器都是经过无数代人的慢慢研制出来的,就算是朕曾亲眼见过,但也没办法将其所有一一记下。
况且,就大明目前的工业实力而言,就算有图纸,也没办法制作出来。
有没有一种既简单制造威力又巨大无比的武器?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当中。
没良心炮?
不行!
没良心炮所使用的油桶是铁皮制作,这个我大明虽然能够制作,但短时间内也根本来不及。
而且我大明现在的冶炼和火药技术也远没有后世那么成熟,若是在打仗的时候出现一次炸膛事故,很容易造成军心涣散。
除了这个,手雷倒是可以,但其也仅仅只能在近距离或者守城之战上发挥作用,一旦敌人距离稍远,手雷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而且,皇太极的八旗军大多是骑兵,一个冲锋就到眼前了。
扔出去的手雷还没爆炸,自己就己经被敌人杀了,不行、不行。
等等...手雷。
谁说手雷一定要小巧玲珑的?
而且,谁说手雷一定要人来投掷的呢?
思及至此,朱由检的心中好似有了某种主意。
......次日清晨。
山海关。
袁崇焕翻看着手中的中旨,不禁有些皱眉。
不过是蒙古蛮子南下打草谷,破了几个边关嘛,陛下至于这么惊慌吗,竟让祖大寿率领辽军主力入关勤王,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关键陛下这走的还不是正规的调兵流程,竟以中旨调兵,这着实让我有些难办。
似是感受到袁崇焕此刻心中的想法,赵率教在一旁轻声说道:“袁督师,月余之前斥候传来消息,说皇太极部正在收拢兵马,很有可能进犯辽东。”
“可月余过去了,我们这边倒是没什么动静,反倒是龙井关、洪山口被蒙古蛮子所破。”
“这是不是有些太过巧合?”
“袁督师,您说这些蒙古蛮子是不是皇太极的人假扮的?”
听到赵率教这么说,袁崇焕在思索片刻后轻轻的摇了摇头:“皇太极所部素来与蒙古蛮子不和,如今怎么会让他们借道呢?”
“而且这马上就要入冬了,再加上今年草原也受了灾,蒙古蛮子南下劫掠也能理解。”
“我觉得皇太极很有可能会趁此机会进攻我大明,使我大明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
“所以,我们这边仍需以防范皇太极的八旗军为主。”
“那陛下那边怎么办?”
赵率教追问道。
“这可是事关京城安危,我们总不能不管吧?”
“嗯,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办吧!”
袁崇焕想了想,继续说道:“京城安危为重。”
“不过事后要让兵部给咱们补一份正规的调兵圣旨。”
“虽说事出有因,但若是让那些御史、言官们知道了,免不了一顿弹劾。”
“另外辽军的主力部队肯定不能都派过去!”
“京城安危虽重,关锦防线亦不能有失。”
说着,袁崇焕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祖大寿道:“祖大寿,陛下令你率兵增员,我给你一万步卒,外加一万关宁铁骑,你务必三日内赶到遵化城内驻守。”
“记住,进城后先派斥候查探清楚这些蒙古蛮子的底细,切勿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