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修建丹江水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就这样持续地做着放排工作,己经一年有余了,这期间也曾有过几位,与他一同前行的伙伴,但不幸的是,三人都在那水流异常湍急的河流中,遭遇了不测,最终命丧黄泉。

记得有一回,李玉山竟然独自一人,承接了一项长达,将近三百里的艰巨任务。

然而,天公不作美,近期接连不断地下起了瓢泼大雨,导致河水迅速暴涨起来。

原本预计需要六天,才能走完的这段行程,却因为水流速度实在太快,使得木排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停靠。

更糟糕的是,他所携带的食物,没过多久便被消耗殆尽,即便是那些通常情况下,水流较为平缓、能够安全靠岸的区域,此刻也因洪水的肆虐,而变得波涛汹涌,让他难以靠近岸边补充物资。

无奈之下,李玉山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埋头苦干。

他竭尽全力地操控着木排,使其顺着下游缓缓漂流而去,令人揪心的是,整整三天时间过去了,李玉山滴米未进,饥饿感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仿佛要将他彻底吞噬。

渐渐地,他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神都快到达极限,身体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晕厥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

前方不远处赫然出现了,一片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

李玉山见状,毫不犹豫地用劲,最后一丝力气摇动木排,成功地抵达了岸边。

上岸后的他顾不上休息太久,只是稍作喘息后便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恢复体力。

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个可怜人吧,更为幸运的是,离此不远居然,还坐落着一户人家。

李玉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跄着,走向那户人家,并满怀期待地祈求,对方能施舍一些食物给他充饥。

那家主人心地十分善良,当他们看到眼前的李玉山,己经数日未曾进食,饿得面黄肌瘦、头晕目眩时,不禁心生怜悯之情。

于是乎,他们赶忙从家中拿出一点面条,再加上大量的野菜,放了一点盐巴,精心烹饪出了满满一锅,热气腾腾的食物。

令那户人家瞠目结舌、惊愕不己的是,满满一大锅野菜面条,甚至连一滴汤汁都未曾剩下,竟然全都被李玉山,狼吞虎咽地喝得干干净净!

经过数个小时的休息调整后,当李玉山即将踏上离去之路时,他心怀感激之情,毫不犹豫地对着那个人用力地,磕了好几个响亮的响头。

饱餐一顿之后,他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而这股力量使得原本艰难前行的,木排得以顺利抵达目的地。

然而,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件事犹如一道惊雷,彻底改变了李玉山的命运轨迹。

原来,中央政府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南水北调工程启动,这意味着大量居住在丹江口,一带的居民需要被迫迁移。

钱山家自然也未能幸免,位列迁移名单之中。

面对此次迁移,政府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其一,人们可以选择留在原地,并在其他合适的地方重新安家立业;其二,则是像钱家庄的大部分居民一样,整体搬迁至湖北省荆门市一带。

当李玉山偶然听闻,有关湖北的消息时,尤其是得知那里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时候,内心瞬间掀起了波澜。

要明白,在广袤无垠的南阳地区,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但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人们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种植玉米、小麦以及花生这类对水分,要求相对较低的旱粮作物。

对于当地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来说,晶莹剔透、口感软糯的大米,简首就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通常情况下,他们辛苦劳作一整年,也只有那些家境较为宽裕、生活富足的人家才能够,偶尔品尝到几次,这种珍贵的食物。

所以,当李玉山偶然间听闻,只要前往湖北地区居住生活,便可以经常享用到美味,可口的大米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消息时,内心深处的渴望瞬间被点燃。

面对姐姐和姐夫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极力劝阻,李玉山却犹如着魔一般,铁了心要义无反顾地,往湖北。

就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迁徙行动缓缓拉开序幕。

尽管名义上只是简单的搬迁,但实际上背后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繁琐复杂的事务。

首先得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工作,让每一户家庭,都充分了解此次,搬迁的意义和好处;其次还需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消除大家心中,可能存在的疑虑与担忧。

这无疑是一项,旷日持久且任务艰巨的工作。

与此同时,位于丹江口的大型水坝修建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会有几十万来自河南各地的民众,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建设事业当中。

他们肩挑手提,用最原始的箩筐装满沉甸甸的泥土,一步步艰难地堆砌起,那座高达数百米的巨型大坝。

尤其是在农闲时节,除非遇上狂风骤雨的恶劣天气,否则每一天从清晨,太阳初升到傍晚夕阳西下,漫山遍野都能看到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辛勤忙碌的身影。

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辅助施工的年代里,所有的建筑材料运输和工程建设,全都依靠人力来完成。

这些劳动者们风餐露宿,吃住都在简陋的工地之上,只为早日建成这座,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水利枢纽。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玉山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那场浩大的修建工程之中。

这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修建水坝!

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这里不仅提供吃喝,虽说食物算不上精美,但足以填饱肚子。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只要坚持干满一个月,就能拿到整整五毛钱的工钱呢!

此时的丹江口地区,天气异常寒冷,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看到那些勤劳,而又坚毅的劳动人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不畏严寒、不辞辛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许多人长时间地肩负着,沉重的担子挑运泥土,以至于肩膀与扁担反复摩擦,不少人的衣服都被磨破了。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丝毫抱怨或退缩之意,依旧咬紧牙关,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