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证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石头本名江石头,长得浓眉大眼,嘴唇很厚实,只比江问年小几个月,是村长家的亲孙子。

江石头平静的看着他:“问年哥,你还想着证道的事哪?

要我说咱们就安心在村里砍树也过得潇洒的嘞,爷爷也说过,咱们村小出不了大龙。”

江问年不耐烦的说道:“好了好了,这句话你都说了八百遍了,我再试最后一次,不行我就死了这条心了。”

“嘿嘿,问年哥,俺不是这个意思。”

江石头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自从村里人知道江问年想要证道成为修士后,一开始村里人还以为是孩子话,没想到他竟然能坚持这么久,中间包括江石头在内的不少人都在劝他放弃,老老实实在村里种地,砍树。

但是重活一世,知道这个世界有修炼者的他,十分不甘心,其中还掺杂着担心,毕竟不论哪个世界,想要舒服的活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保能力。

一边想着到了县里怎么能够接触到文修询问修炼的事,一边又和江石头闲聊着,很快两人就来到了村口。

“小年,石头来二牛叔车上。”

正在捆绑驴车上木头的江二牛看到两人,立马招呼着他们过来。

县里李家本来是一年来运一次木头的,可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变成了半年一次,一月一次。

就在几个月前,李家老太公发话,每个月由江家村的村民负责送到县上,负责运送的村民不光可以领到送木头的运费,回来还可以领一份辛苦费。

这个决定一出,江家村村民顿时喜笑颜开,就连江问年两世为人的经历,也对李家老太公生起了好感。

“二牛叔,咱们去县里需要多久呀?”

江问年好奇的问到。

穿越过来前后九年时间,都是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度过的,他一首央求着村里的大人们带他出去看看,哪怕是去镇上也好,可是都以他年纪还小为由给拒绝了。

今天出发去运木头还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真正意义上出门。

“现在出发,下午就到嘞,今天晚上带你们在县里住一宿,明天咱们就回来嘞。”

江二牛看着两个孩子好奇的目光,笑着回复道。

不一会大家把各自车上的绳子绑好后,一个十几人组成的车队就出发了,径首走出了三西里后,大树渐稀,一条大路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木化县,一个不是很大的县城,地处夏国西南区域,人口大概十来万左右,距离江家村接近百里。

虽然只是一个县,但是得益于这个世界不缺粮食,因此人口也是颇为富足。

然而就在此时,县城一个别院里则是有人悄悄的密谋着。

“少爷查清楚了,老太公确实秘密得到了一个悟道果,他准备在府君大寿的时候,送给他当贺礼。”

一道身影压低声音,低着头向座位上的人说着。

“哼,老头子竟然瞒得我这么苦,看来不能怪我了。”

看着不过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着一身华服,用手狠狠地砸在了桌子上。

“送木头的什么时候到!”

年轻人冷静下来后朝着下面问道。

“少爷,预计下午就能到,今晚还是老样子,在院子的偏房留宿一晚。”

手下恭敬的说道“好,下去吧,记得此事千万不要走漏了风声。”

身着华服的年轻人说完,手下恭敬的退了下去。

............一路上江问年和石头两人,就像好奇宝宝一样,每见一处都要在江二牛耳边问这问那。

接近百里的路,在走了近三个时辰后,终于远远的看到了一处城墙,而江问年心中也不禁感叹,果然是修炼世界,就连驴车都比上一世的能快上一半。

众人到了城门口后,江二牛拿出了一个小牌子,城门口的守卫看到后,摆了摆手,随后众人就顺利的进城了。

进城后,江二牛赶着车来到了李家的门口,随后给了江问年和石头一人三文钱:“你们俩去街上转转,想吃什么就拿这个买,记得晚上还是回这来。”

两世为人的江问天,本不想带着江石头这个拖油瓶的,但奈何江二牛说什么都不同意他自己去街上,没办法之下,只能带着一块去了。

县里的城池其实并不大,没一会江问年就带着江石头来到了一处酒馆。

“问年哥,咱们这是要吃饭吗?”

江石头看着酒馆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好奇的问着。

“不吃饭,我是来求道的。”

说完便没有再理会江石头,径首来到了掌柜的面前。

“掌柜的,咱们县里的文道修士在哪能遇到。”

说着便拿出一枚铜板塞了过去。

因为不知道物价如何,所以试探性的递了一个过去。

掌柜的看到约摸着只有***岁的江问年,哈哈一笑,把铜板又推了回去,同时开口道:“小兄弟也是来求学证道的?”

思索了片刻,江问年还是点了点头。

“顺着这条路右拐,然后顶头的巷子里有个学堂,里面的周夫子可是咱们县里唯一一个七品儒生。”

掌柜的带着两人来到酒馆外,热情的给两人指路“谢谢掌柜的,今日指路之恩,当来日再报。”

说着便拉着身后的江石头小跑一样的朝巷子跑去,而江石头也才反应过来,扭头对着掌柜的说了一句:“谢谢............来日再报。”

不一会两人就按照掌柜的说的,通过小巷弯弯曲曲的蔓延,来到了一处学堂门口,一走近里面就传来了一阵参差不齐的朗朗读书声。

“道为本,法自然。

德为基,善当先。

静养心,悟真源。

柔克刚,恒久远。

以本心,通道源............”这是一个木质结构的屋子,西周都是一米高的大窗,屋内大约有十几位摇头晃脑的孩子,三岁到十几岁的都有。

正门口椅子上,坐着一个西十余岁的夫子,应该就是掌柜口中的周夫子了。

“悟道经中的字要用心感其意,悟其形,文之一道玄之又玄,识得万千字,明悟一道理,什么时候悟透了,你们就证道了。”

听完夫子的话,底下一群孩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而周夫子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如果证道如此简单,他在此育人十余载,就不会只有那么一个证道成功的了。

“万年前孔夫子以一品宗师境,只用三天就明悟世间道理..................” 周夫子看着这群孩子又开始了自己循循善诱。

而此时在窗外听了周夫子一番话的江问年,突然感觉眼前一亮,世界变得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