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处征心之四五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西次探究心在哪里的时候,阿难讲道:“开眼的时候能知晓光明,闭眼的时候能知晓黑暗。

光明在外面,那么此时知晓光明的心就在外面。

黑暗在里面,那么此时知晓黑暗的心就在里面”。

阿难的意思是想表达:觉得心原本是可以知晓内部情况的,只不过脏腑处在黑暗里被隐藏起来了看不到而己。

在阿难看来,光明就是身体的外面,黑暗就是身体的里面。

佛回应说,你说能看见的东西,如果对在眼前的话,那么心就还像之前讲的那样,是在外面或者说藏在身体里面,或者说藏在眼根里面。

这我们前面讲了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呢。

要是你把对在眼前的看见黑暗当作里面并依此来说明心在里面的话,那么你坐在暗室里,暗室里那就都成了你的脏腑了,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呀。

要是说脱离了眼睛的看见,心能明白的境界被称为里面的话。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脱离了眼睛的看见,明暗的境界你能知晓,那么知晓黑暗时心就在黑暗里,知晓光明时心就在光明里。

不然的话,己经离开了身体眼睛的看见,心它如何去知晓光明和黑暗呢?

要是见光明时,心就在光明当中的话,那为啥不能看到自己的脸呢?

要是看不到自己的脸,那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要是能看到自己的脸,那这个能知晓的“心”以及你的眼根,就都跑到虚空里去了,怎么能说里面呢?

要是心和眼根都在虚空里,那自然就和身体没关系了。

那么你见到的东西,身体就没办法协调了,但是身体与见本来就是协调统一的,比如人们看见东西用手去拿等等。

这就好比我现在看见你,你的眼睛能明白我这个“看见”,可你的身体对我这个“看见”却没感觉呀,没办法协调统一。

要是你非要说身体也能知晓我这个“看见”,那你身上不就好像有两个自己了嘛,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呀。

在第五次探究心在何处的时候,阿难说道:“我因为有思考,才有了各种想法,有了想法之后呢,新的思考又会随之产生,我觉得这个思考的本体就是我的心呀。

只要存在思考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所在的地方,我的心也就存在于那里,所以说,心是随着与对象相合的地方而存在的,我这样说对吗?”

佛回应说:“要是心没有本体,那就不存在能与其他事物相合的基础了。

要是心没有本体却还能和别的东西相合的话,那就相当于能从六尘、六识、六根这十八界之外,再通过七尘(也就是六尘再加上心)合出个第十九界来呀,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呀。

要是心没有本体却还能相合,那你用手去触摸自己的身体时,这个能够感觉、知晓的心,是从身体内部出来与所触摸之处相合的呢,还是从外部进入与它相合的呢?

要是从身体内部出来的,那它还是在身体之中呀;要是从外部进来的,那它应该先和脸相合,这样就能看到脸了呀。”

阿难反驳说:“能看见东西靠的是眼睛呀,可心里知道这事儿并不是眼睛本身能做到的呀,怎么能说心和脸相合就能看到脸了呢,您这么说肯定不对呀!”

佛又说道:“眼睛就好比是心的门户呀,就好像你在屋子里面有扇门,那门它自己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吗?

门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呀。

要是不然的话,你看那些刚死去的人,他们的眼睛还完好无损呢,要是眼睛能看见东西,那又怎么能称他们是死人呢?”

佛接着说:“要是心一定有本体而且还能与别的事物相合,那它是一个本体呢,还是多个本体呢?

在你身上,它是遍布全身呢,还是并非遍布全身呢?

要是只有一个本体的话,那你用手去触摸身体的一处肢体,其他西处肢体都应该能感觉到呀。

要是所有地方都能感觉到,那这个‘触摸’的行为就好像没发生一样了呀。

要是这个‘触摸’确实存在具体发生的地方,那说心是一个本体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要是心有多个本体的话,那就相当于有好多个人了呀,那哪一个才是你呢?

要是说心在你身上并非遍布全身,那当你触碰头又触碰脚的时候,就应该只能在头或者脚的一处有感觉,不能同时感觉到两处呀,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呀。

所以说,认为心是随着与其他事物相合的地方而存在,然后就能产生认知和思考,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