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曰“性命成真路,谁人不识玄窍关。
玄门开而百脉通,紫府中,内光里,好似丹台赏明月,性命交,得大丹,功完随做仙和佛。”
.....那歌声中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奥义,让他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西周雾气缭绕,松柏苍翠,阳光透过树梢,斑驳陆离地洒在蜿蜒的小径上。
刘光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背对着他,立于一棵古松下,手持一根竹杖,轻轻敲打着地面,歌声正是从他口中传出,声音里带着一股超脱世俗的淡然与洒脱。
刘光拱手道:“老先生歌声高妙,似有玄机,晚辈愚钝,斗胆请教其中奥义。”
那山夫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喜色,转过身来,目光炯炯,笑道:“小友客气了,老夫黄山是也,山野村夫,不足挂齿。
既然有缘相遇,便是有缘人,来来来,且坐下细谈。”
说着,他轻移竹杖,指了指身旁一块被青苔覆盖的青石。
刘光依言坐下,只见黄山老者也缓缓落座,两人之间,松影婆娑,微风拂过,松针沙沙作响,仿佛大自然也在侧耳倾听他们的对话。
“先生可知金丹大道之行?”
刘光问道,黄山大笑“不知不知”但是我有一歌,你且听来“这个道,非常道;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莫厌秽,莫计较;得他来,立见效;地天泰,为朕兆;口对口,窍对窍;吞入腹,自知道;药苗新,先天兆;审眉间,行逆道;渣滓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要行持,令人叫;炁要坚,神莫耗;若不行,空老耄;认得真,老还少;不知音,莫语要;些儿法,合大道;精炁神,不老药;静里全,明中报;乘凤鸾,听天诏。”
刘光听后大惊,跪拜请教哺乳养神之重要,恳求先生授予大法!
只听黄山又言:“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炁住,炁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炁,炁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炁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刘光欢喜再拜,刘光正沉浸于黄山老者的教诲中,猛然抬头,却发现老者己不在眼前,西周空无一人,唯有松涛阵阵,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梦。
正当他疑惑之际,一道悠远而神秘的声音自天际飘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超脱:“我乃九天缥缈真人,因汝有慧根,缘法将至。”
言罢,天空中似有霞光万道,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一袭白衣飘飘,刘光瞠目结舌,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动。
后来,刘光攀至山顶,云雾渐散,阳光洒落,照亮一片幽静之地。
只见一童子,身着锦衣,头戴玉冠,眉清目秀,仙气飘飘,正立于一株盛开的桃花树下,手执一卷古籍,目光清澈如水。
见刘光到来,童子微微一笑,上前几步,拱手道:“刘光师兄,我乃清风童子,受到家师昆仑真人之命,特来此山候你一人。
家师有言,你与丹道有缘,特赐你《黄庭经》《阴符经》等丹法要诀,望你勤加修炼,不负师恩。”
言罢,童子轻轻一挥衣袖,数本古籍便缓缓飘至刘光面前,封面上古篆斑驳,透着岁月的沧桑与神秘。
刘光双手接过古籍,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他抬头望向童子,只见清风童子脚下云雾缭绕,宛如踏波而行,再回过神来,己然腾云而去。
刘光只觉眼前一阵恍惚,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脱俗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桃花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他望着童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叹到“果真世上有仙人不假,且神仙本是凡人变,只怕凡人志不坚”,同时暗誓定要勤修苦练,不负昆仑真人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