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江南的雨总是缠绵的。

林清漪倚在绣楼的雕花窗前,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出神。

远处黛青色的山峦笼罩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小姐,该用膳了。

"丫鬟春桃捧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清漪回过神,目光落在食盒上精致的青花瓷碗上。

这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件陪嫁,碗底还刻着"永昌侯府"四个小字。

每当看到这个碗,她就会想起乳母说过的话:你娘是京城永昌侯府的庶长女,当年为了填补军饷亏空,被侯爷许给了你爹。

"小姐又在想夫人了?"春桃将碗筷摆好,轻声问道。

清漪摇摇头,执起筷子。

碗中的莲子羹清香扑鼻,却让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模样。

那时她才两岁,却清晰地记得母亲苍白的面容和颤抖的手指。

母亲握着她的手,对姨母说:"清漪就托付给姐姐了......""小姐!"春桃的惊呼打断了她的回忆,"您的手......"清漪低头,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将筷子捏得太紧,指尖已经泛白。

她松开手,勉强笑了笑:"无妨。

"用过午膳,清漪照例去书房练字。

这是母亲定下的规矩,即便在江南商户之家,她也要像京城贵女一般知书达理。

案上的宣纸已经写满,她提笔蘸墨,正要继续,忽然听到前院传来喧哗声。

"小姐!"春桃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表少爷来了!"清漪的手一抖,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墨迹。

她连忙放下笔,整了整衣裙。

还未等她起身,一个清朗的声音已经从门外传来:"表妹可在?"门帘被掀开,一个身着月白色锦袍的少年走了进来。

他生得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风流气度,正是姨母的嫡长子沈明轩。

"表哥。

"清漪起身行礼,却被沈明轩扶住。

"你我之间,何必多礼。

"沈明轩笑道,目光落在案上的字帖上,"表妹的字越发好了。

"清漪脸颊微红,正要说话,却见沈明轩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簪:"这是我在京城特意为你挑的,你戴上一定好看。

"玉簪通体莹白,簪头雕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

清漪接过玉簪,指尖触到沈明轩的手,不由得心跳加快。

"表妹,"沈明轩忽然压低声音,"等我明年参加完科举,就......"话未说完,前院又传来一阵喧哗。

一个家仆匆匆跑来:"表少爷,老爷让您即刻回府,说是宫里有旨意到了!"沈明轩眉头微皱,对清漪道:"表妹,我先回去一趟,改日再来看你。

"清漪目送沈明轩离开,心中莫名涌起一丝不安。

她走到窗前,看着沈明轩的身影消失在雨幕中,手中的玉簪似乎还残留着他的温度。

三日后,清漪正在佛堂上香,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姐!不好了!"春桃冲进来,脸色苍白,"表少爷......表少爷被赐婚了!"清漪手中的佛珠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她强自镇定:"赐婚?赐给谁?""是......是皇后娘娘的妹妹。

"春桃声音发抖,"听说表少爷在御前被点为探花,皇后娘娘的妹妹一见倾心,当场就求了赐婚......"清漪只觉得天旋地转,扶住供桌才勉强站稳。

她想起三日前沈明轩未说完的话,心中一片冰凉。

"小姐......"春桃担忧地看着她。

清漪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这是喜事,表哥前程似锦,我们该为他高兴才是。

"话虽如此,她的手指却紧紧攥住了衣角。

母亲当年被迫嫁人的情景仿佛又在眼前,她忽然明白了母亲临终前的眼神——那是对命运的无奈与不甘。

"备车,"清漪忽然道,"我要去大相国寺上香。

"春桃愣了一下:"小姐,外头还下着雨......""无妨。

"清漪已经转身往外走去。

她需要一个人静一静,需要远离这令人窒息的一切。

马车在雨中缓缓前行,清漪靠在车壁上,听着雨点敲打车顶的声音。

忽然,马车猛地一晃,随即传来马匹的嘶鸣声。

"怎么回事?"春桃掀开车帘。

车夫惊慌道:"小姐,前面有位将军的马受惊了......"清漪探头望去,只见雨幕中一匹枣红马正在狂奔,马背上一个身着铠甲的少年将军紧紧勒着缰绳。

那马似乎被雷声惊到,完全不受控制。

"让开!"少年将军大喝一声,声音清越如金石相击。

清漪的心猛地一跳。

她看到那马正朝着路边的石阶冲去,若是撞上,后果不堪设想。

"将军!"她不知哪来的勇气,掀开车帘喊道,"往左拉缰绳!"少年将军闻言,立即用力向左拉缰绳。

马匹嘶鸣着,终于在撞上石阶前停了下来。

清漪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全是冷汗。

她正要放下车帘,却见那少年将军已经翻身下马,大步朝马车走来。

雨幕中,他的面容渐渐清晰。

那是一张极为英挺的脸,剑眉星目,鼻若悬胆,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雨水顺着他的铠甲流下,却丝毫不减他的英气。

"多谢姑娘指点。

"他拱手行礼,声音清朗,"在下顾承渊,不知姑娘芳名?"---清漪回到府中时,天色已晚。

她刚踏入院门,就见春桃神色慌张地迎上来。

"小姐,您可算回来了!"春桃压低声音,"表少爷在花厅等您,已经等了两个时辰了。

"清漪脚步一顿,指尖不自觉地触到了袖中的玉簪。

她深吸一口气,朝花厅走去。

沈明轩背对着门站在窗前,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

他今日穿了一身月白色锦袍,衬得愈发清俊,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

"表妹。

"他轻声唤道,目光落在清漪略显苍白的脸上,"你去哪儿了?我找了你许久。

"清漪福了福身:"去大相国寺上香了。

"沈明轩上前一步,想要握住她的手,却被清漪不着痕迹地避开。

他的手僵在半空,半晌才收回。

"表妹,"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赐婚的事......""恭喜表哥。

"清漪打断他的话,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能得皇后娘娘赐婚,是表哥的福气。

"沈明轩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你......你都知道了?"清漪点点头,从袖中取出那支玉簪:"这个,还是还给表哥吧。

""不!"沈明轩猛地抓住她的手,"表妹,你听我解释。

在御前,我......""表哥不必解释。

"清漪轻轻抽回手,"皇命难违,清漪明白的。

"沈明轩颓然松开手,眼中满是痛苦:"表妹,你可知道,我原本是想......""表哥!"清漪提高声音,"慎言。

"沈明轩怔怔地看着她,忽然苦笑:"是啊,是我糊涂了。

"他接过玉簪,指尖微微发抖,"表妹,你......保重。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清漪只觉得胸口闷得发疼。

她转身快步走回房间,关上门,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春桃在外头轻轻敲门:"小姐......""我没事。

"清漪擦干眼泪,"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这一夜,清漪辗转难眠。

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想起沈明轩未说完的话,想起雨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种种思绪纷至沓来,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勉强入睡。

三日后,清漪正在书房练字,忽然听到前院传来喧哗声。

"小姐!"春桃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有位将军来提亲了!"清漪手一抖,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

她放下笔,强自镇定:"哪位将军?""就是那日在大相国寺外遇到的顾将军!"春桃兴奋地说,"老爷和夫人正在前厅接待呢!"清漪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想起那日雨中,顾承渊英挺的面容和清朗的声音,脸上不由得泛起红晕。

"小姐,您要不要去看看?"春桃促狭地笑道。

清漪摇摇头:"不可,这不合规矩。

"话虽如此,她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前厅。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个顾将军与旁人不同,他身上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气质。

前厅里,顾承渊一身戎装,正与林老爷和夫人说话。

"顾将军年轻有为,能看上小女,实在是林家的福气。

"林老爷笑得合不拢嘴。

顾承渊拱手道:"林老爷过誉了。

那日在大相国寺外,多亏令嫒指点,才避免了一场祸事。

顾某对令嫒的聪慧与胆识十分钦佩,特来求娶。

"林夫人有些犹豫:"只是小女自幼在京城长大,怕是......""夫人放心,"顾承渊正色道,"顾某虽在边疆任职,但定会好好照顾令嫒。

若令嫒不习惯边疆生活,顾某也可请调回京。

"林老爷和林夫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之色。

就在这时,外头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家仆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老爷,夫人,表少爷来了!"话音未落,沈明轩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他面色阴沉,目光直直地看向顾承渊:"顾将军,久仰大名。

"顾承渊起身拱手:"沈公子。

"沈明轩冷笑一声:"顾将军好大的胆子,竟敢来我姨父家提亲?""明轩!"林老爷喝道,"不得无礼!"沈明轩却不理会,继续道:"顾将军可知,表妹自幼与我......""表哥!"清漪的声音突然响起。

众人回头,只见她站在门口,面色平静,"顾将军是来提亲的,表哥若有话,不妨改日再说。

"沈明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表妹,你......"清漪走到顾承渊身边,福了福身:"顾将军,清漪愿意。

"顾承渊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郑重地回礼:"顾某定不负小姐所托。

"沈明轩看着这一幕,只觉得心如刀绞。

他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只能颓然离去。

三日后,顾承渊正式下聘。

聘礼之丰厚,令整个江南都为之震动。

清漪看着满院的聘礼,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大婚之日,顾承渊亲自来迎亲。

他一身大红喜服,更显英姿勃发。

清漪盖着红盖头,被他小心翼翼地扶上花轿。

花轿启程时,清漪掀开盖头的一角,最后看了一眼生活了十几年的江南。

她知道,从此以后,她的命运将与这个英武的少年将军紧紧相连。

---花轿一路向北,穿过繁华的城镇,越过起伏的山峦。

清漪坐在轿中,听着外头马蹄声和士兵们的脚步声,心中既忐忑又期待。

"小姐,"春桃在轿外轻声说,"前面就是驿站了,将军说今晚在那里歇息。

"清漪轻轻"嗯"了一声。

她掀开轿帘一角,看到顾承渊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如松。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铠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到了驿站,顾承渊亲自扶清漪下轿。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让清漪莫名心安。

"累了吧?"他低声问,眼中带着关切。

清漪摇摇头:"还好。

"用过晚膳,顾承渊带清漪到驿站后院散步。

边疆的夜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

"清漪,"顾承渊忽然停下脚步,"你可知道,我为何会去江南提亲?"清漪抬头看他,眼中带着疑惑。

顾承渊笑了笑:"那日在大相国寺外,你一声'往左拉缰绳',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谁?""我的母亲。

"顾承渊的目光变得悠远,"她也是个聪慧的女子,在我小时候教我骑马时,也是这样指点我的。

"清漪心中一动:"将军的母亲......""她已经不在了。

"顾承渊的声音有些低沉,"在我十岁那年,边疆战乱,她为了保护百姓......"清漪轻轻握住他的手:"对不起,我不该问的。

"顾承渊摇摇头:"无妨。

清漪,你知道吗?那日看到你,我就觉得,你和我母亲很像。

不是容貌,而是那种......"他顿了顿,"那种坚韧和智慧。

"清漪的脸微微发烫:"将军过誉了。

""叫我承渊。

"顾承渊认真地说,"我们已经成亲了。

"清漪轻声唤道:"承渊。

"顾承渊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忽然从怀中取出一物:"这个给你。

"清漪接过来,发现是一枚玉佩。

玉佩通体莹白,雕着一只展翅的雄鹰。

"这是我母亲的遗物,"顾承渊说,"现在交给你。

"清漪握紧玉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

"一个月后,队伍终于抵达边疆。

清漪掀开车帘,看到远处巍峨的城墙和飘扬的军旗,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这就是雁门关。

"顾承渊骑马来到车旁,"我们的家。

"清漪点点头,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她从小在江南长大,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象。

进城后,顾承渊带清漪来到将军府。

府邸虽不及江南园林精致,却自有一股恢弘气势。

"这里比不得江南,"顾承渊有些歉意地说,"委屈你了。

"清漪摇头:"这里很好。

"安顿下来后,清漪开始适应边疆的生活。

她发现,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民风淳朴。

百姓们对顾承渊十分敬重,称他为"顾青天"。

一日,清漪正在院中赏花,忽然听到外头传来喧哗声。

"夫人!"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将军在城外遇袭!"清漪手中的花枝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什么?""是一伙马贼,"士兵急道,"他们埋伏在城外,将军带人巡视时中了埋伏!"清漪强自镇定:"将军现在何处?""还在城外,我们的人已经去增援了,但是......"清漪不等他说完,转身就往马厩跑去。

春桃在后面追着喊:"小姐!您要去哪儿?""备马!"清漪头也不回地说。

她换上轻便的骑装,跨上马背。

春桃急得直跺脚:"小姐,您不能去啊!太危险了!"清漪却已经策马冲出了府门。

她记得顾承渊说过,城外的地形如何,马贼常在哪里出没......果然,在城外十里处的一片树林外,清漪看到了正在激战的两队人马。

顾承渊被数十个马贼围在中间,虽然武艺高强,但寡不敌众,已经受了伤。

清漪远远地观察了一下地形,忽然眼前一亮。

她策马绕到树林另一侧,找到了一处高地。

"承渊!"她大声喊道,"往东撤!"顾承渊听到她的声音,先是一惊,随即明白了她的用意。

他带着手下且战且退,将马贼引向东面。

马贼们不疑有他,紧追不舍。

就在这时,清漪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扔向事先准备好的干草堆。

"轰"的一声,火势瞬间蔓延开来。

马贼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势惊到,阵型大乱。

顾承渊抓住机会,带着手下反攻。

很快,马贼们就被击溃了。

战后,顾承渊找到清漪,眼中又是心疼又是骄傲:"你怎么来了?太危险了!"清漪替他包扎伤口,轻声道:"我不能让你一个人面对危险。

"顾承渊握住她的手:"清漪,你真是......""将军!"一个士兵匆匆跑来,"我们在马贼身上发现了这个!"顾承渊接过士兵递来的东西,脸色骤变。

那是一枚令牌,上面刻着一个"沈"字。

清漪也看到了令牌,心中一沉。

她想起离京前,沈明轩那阴沉的脸色......---顾承渊盯着手中的令牌,眉头紧锁。

清漪能感觉到他握着自己的手微微收紧。

"承渊,"她轻声唤道,"也许......""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顾承渊打断她的话,"但这不可能。

沈明轩虽然......但他不至于做出这种事。

"清漪看着他的眼睛:"你相信他?"顾承渊沉默片刻,将令牌收入怀中:"这件事我会查清楚。

清漪,你先回府。

"清漪点点头,却在他转身时拉住了他的衣袖:"小心。

"顾承渊回头,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放心。

"回到府中,清漪坐立不安。

春桃端来热茶,见她神色凝重,也不敢多问。

夜幕降临时,顾承渊才回来。

他的脸色比出去时更加阴沉。

"怎么样?"清漪迎上去。

顾承渊摇摇头:"那些马贼......都死了。

""死了?""在押解回城的路上,全部服毒自尽。

"顾承渊握紧拳头,"显然是死士。

"清漪倒吸一口凉气:"那令牌......""我已经派人去查了。

"顾承渊说,"但清漪,这件事你不要插手。

"清漪还想说什么,顾承渊已经将她拥入怀中:"我不想你卷入这些危险。

"清漪靠在他胸前,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重。

接下来的日子,边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顾承渊加强了城防,每日都要亲自巡视。

清漪则开始接触军务,帮助处理一些文书工作。

一日,清漪正在书房整理军报,忽然发现一份奇怪的奏折。

奏折中提到,最近有商队频繁出入边境,但货物清单却含糊其辞。

"春桃,"清漪唤来丫鬟,"去请李副将来一趟。

"李副将是顾承渊的得力助手,很快来到书房。

"夫人,"李副将行礼道,"您找我?"清漪将奏折递给他:"这些商队,可有什么异常?"李副将看了看,皱眉道:"确实有些奇怪。

按理说,这个季节不该有这么多商队出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