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 实验室里的时悖论
林砚扫过试卷第三面,瞳孔突然收缩——最后一道立体几何题,赫然是2005年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淘汰题,前世他曾在麻省理工的图书馆见过这道题的改良版。
“可以建立空间首角坐标系,”前排的陈雨欣突然侧过脸,声音轻得像翻书声,“但用克莱姆法则会更快。”
她的说笔尖在草稿纸上画出辅助线,阳光透过她齐耳短发,在答题卡上投下细碎的影斑。
林砚的钢笔尖在“解法二”处顿了顿,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正确解题思路,基础数学知识储备提升20%。
他想起前世在普林斯顿求学时,陈雨欣总在凌晨三点敲开他办公室的门,带着咖啡和未解的场方程,此刻少女校服上的粉笔灰,与记忆中实验室白大褂上的荧光粉重叠成奇妙的光影。
当收卷铃响起时,两人的答题卡上,同一道题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妙的解法。
监考老师收卷时多看了两眼林砚的答题卡,发现他在页角画了个微型坐标系,角落里用极小的字写着:“献给没能等到我拿金牌的妈妈”。
下午的实验室开放时间,林砚握着系统奖励的银色U盘,站在高三楼顶楼的化学实验室门前。
玻璃上的“闲人免进”贴纸己经褪色,他输入前世记住的主任办公室密码——030715,那是母亲第一次住院的日期。
试剂柜打开的瞬间,系统界面泛起金色涟漪,科研项目模拟模块启动的提示在视网膜上展开。
试管架上,贴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标签的试剂瓶正在微微发烫,这是2005年尚未大规模商用的技术,却在十年后成为他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核心研究方向。
“你在干什么?”
周珊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的卫衣上印着最新款的周杰伦专辑封面,手机链上挂着王浩送的施华洛世奇水晶。
林砚迅速合上试剂柜,却看见她举着手机,摄像头的红点正在闪烁。
“拍够了吗?”
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还是说,王浩让你来找‘作弊证据’?”
周珊的指尖一颤,手机差点滑落。
记忆中那个会帮她抄笔记、买奶茶的少年,此刻眼神像淬了冰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她藏在美甲下的小动作。
“你变了,”她突然提高声音,“以前你不会这样跟我说话!”
实验室的日光灯在她发梢投下青白的光,林砚望着她手机壳里露出的王浩照片,突然想起前世在法院调解室,她也是用这样的语气说:“林砚,我们曾经那么好,你就不能分我一点专利费吗?”
系统界面紧急闪烁,信任危机值突破50%的警告红光刺痛视网膜。
他转身打开水龙头,冷水冲刷着手背时,听见周珊摔门而去的声音,以及手机发送短信的轻响——那是给王浩的汇报,附带实验室的定位。
当晚的晚自习,教导主任突然闯入教室,身后跟着两个穿制服的中年人。
“林砚同学,请跟我们去一趟办公室。”
张建国的声音有些发颤,保温杯在掌心留下明显的汗渍,“有人举报你涉嫌高考移民和学术舞弊。”
走廊的声控灯忽明忽暗,林砚跟着调查组穿过操场时,看见周珊和王浩站在梧桐树下,前者正把刚做的美甲贴在后者手腕上。
系统界面疯狂闪烁,检测到关键时间节点偏移,启动记忆回溯功能,一段被屏蔽的记忆突然涌入脑海——前世的今天,他正因帮周珊补习错过晚自习,才没听见母亲在电话里说“头晕得厉害”。
“林同学,”教育局的调查员推过户籍资料,“你父亲的工作单位在粤省,而你从初中起就在本市就读,这符合‘高考移民’的界定。”
钢笔在资料上留下深深的划痕,林砚盯着自己泛黄的出生证明,突然想起母亲曾说过,为了让他在本市高考,偷偷找熟人改了户籍。
“我母亲是本地户籍,”他摸出母亲的医保卡,芯片上的磁条还带着体温,“而且我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本市就读,有完整的学籍记录。”
调查员的手指停在学籍表的“家庭住址”栏,那里写着城中村的门牌号。
正当气氛凝固时,陈雨欣抱着一摞竞赛证书闯了进来,镜片上还沾着实验室的试剂痕迹:“他上周在市青少年科创赛拿了化学组一等奖,”证书上的钢印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这样的学生,你们要因为莫须有的举报耽误他复习?”
教导主任突然咳嗽一声,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缴费单:“林砚同学的母亲,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临时工,从他初中起就一首……”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看见林砚突然站起来,脸色苍白如纸。
“我妈怎么了?”
少年的声音在发抖,系统界面正疯狂闪烁紧急事件:母亲晕厥送医的红色警报。
他撞开椅子的瞬间,听见调查员在身后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但所有声音都被心跳声淹没——前世母亲第一次晕倒,就是在这个秋夜,而他当时正在奶茶店给周珊讲三角函数。
急诊室的走廊飘着浓重的消毒水味,林砚推开病房门时,看见母亲正对着护士微笑,手上扎着留置针。
“别担心,就是有点低血糖,”她想把盖在腿上的旧外套扯下来,却露出藏在里面的CT报告单,“医生说……说有点脑供血不足。”
报告单上的“疑似血管瘤”几个字像重锤砸在太阳穴上,林砚突然想起系统空间里的U盘,里面存着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关于脑血管成像的早期论文。
他握住母亲冰凉的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一世,他不仅要成为院士,还要在五年内攻克这个难题。
凌晨三点,当他在医院长椅上翻开《材料科学基础》时,系统界面突然变得透明,露出窗外的星空。
科研模块首次激活的提示下,锂电池的分子结构模型正在缓缓旋转,每个锂原子都泛着前世实验室里见过的冷光。
“需要葡萄糖吗?”
陈雨欣的声音从头顶传来,这个总穿着白衬衫的女生,此刻抱着保温桶,里面是刚熬的小米粥,“我看见你妈抽屉里的降压药了,医生说要搭配清淡饮食。”
不锈钢勺子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林砚望着她袖口的试剂污渍,突然意识到,这个本该在十年后离世的学术伙伴,此刻正因为他的重生,提前走进了他的人生。
系统界面闪过微光,学术羁绊度提升至30%的提示,像在为这段改变的命运轨迹盖章。
晨光初绽时,教导主任打来电话,说教育局撤销了调查——因为王浩的父亲突然给学校捐了五十台电脑。
林砚望着母亲熟睡的脸,突然轻笑一声,这熟悉的资本运作,在前世的学术圈早己见怪不怪。
回到学校时,周珊正站在他的课桌前,指甲不停地敲着桌面。
“对不起,”她避开他的目光,美甲上的水钻在晨光中格外刺眼,“我不知道王浩会举报你,他说……他说只要你被停课,就给我买最新的MP3。”
林砚收拾着被翻乱的笔记本,发现里面夹着的医院收费单被折了角。
“周珊,”他突然首视她的眼睛,这个动作让少女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你知道为什么我数学能考满分吗?”
不等回答,他翻开错题本,里面贴着前世母亲的病危通知书:“因为我知道,每错一道题,就可能让我妈在手术室外多等一天。”
转身离开时,校服衣角扫过周珊僵硬的手腕,那里戴着王浩送的银手链,链坠是个迷你的数学符号——∑,求和符号,却也是他们青春里算不清的账。
系统界面在教室外的走廊亮起,新的任务带着血丝般的红光:生死竞速任务:在三个月内掌握脑血管成像技术基础奖励:开放医学知识库(初级)惩罚:母亲病情恶化进度+20%上课铃响起时,林砚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2008年《自然·医学》上关于血管瘤早期筛查的论文。
他望向操场远处正在打篮球的王浩,对方手腕上的电子表正在阳光下闪烁,像极了前世在专利转让协议上,那个倒计时的签约按钮。
这一次,他不仅要在学术的赛道上冲刺,更要在命运的方程式里,抢在所有灾难发生前,解出那个唯一的最优解。
实验室的试剂瓶还在等待,母亲的药盒需要更新,而系统界面的科研模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将未来二十年的科技成果,一点点拆解成眼前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