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水落石出终难返章

问疾 晖漾 2025-07-16 12:44:1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此时的户部侍郎、吏部侍郎以及尚书令皆在各自府中,举足不宁。

尤其是,吏部侍郎和尚书令,毕竟吏部侍郎的女儿曾于李擎的二儿子李敏昌有婚约,虽然还没有嫁过去,但难免会被牵累。

而且关键的是,李敏昌在李擎造反的前两天前来府中做客,这该死的家伙,是故意拉自己下水的。

至于尚书令,更是想的一样,今日的御旨,虽然是由尚书省颁发的,可自己却不知道,这是皇帝警告自己。

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摆了一道,如今君臣抵牾。

当日自家小子筹办的雅会,导致现在朝野中人人自危,自己在外人看来更是有同谋的嫌疑,听说礼部侍郎一家更是惨遭灭门,他们一家倒是将整个朝野就差嚯嚯个遍,哼。

这时,书房的门被敲响,打断了这位尚书令的沉思,"父亲","进来",严肃的声音传出,门被推响,一名略显憔悴的男子走了进来,这就是当初举办雅会的尚书令家公子王衡宇。

"你倒是会挑时间,现在整个朝野人心不安,你厉害了",王衡宇人都快急哭了,"父亲,儿子也不知道卫国公会谋反啊,不然就算给儿子一百个胆子儿子也不敢往他家身上沾呐","哼,卫国公会谋反?不过是上面的睡不着罢了"。

"父亲的意思是,是皇上诬陷……","这倒不至于,但,若非被逼无奈,谁会做这杀头的买卖,李擎生了两个好儿子啊,可惜了"。

"父亲,他李敏昌祸乱朝廷,有什么可惜的","你以为人家是真的纨绔吗,我们都小看了他啊,懂得取舍,乃大丈夫也","还请父亲指教"。

"哎,你什么时候能有所长进,皇上为何独独凌迟了他,自是因为他打乱了皇上的布局导致李敏铨跑了。

李擎为何会执掌未过三分的禁军就敢谋反,我猜是有人走露风声让他感到威胁了,这个人恐怕就是他的二儿子","父亲怎知是他二儿子而不是别人","哼,这种隐秘之事,他李擎怎么可能知道,除非有人故意泄露与他。

然而此人疑心甚重,如果是由别人泄露的消息他反而不会轻信,再看皇上对李敏昌的态度,所以就只有他的儿子了。

皇上利用李敏昌将此消息泄露给李擎,这李敏昌也有本事,能够让他父亲信他,用他,毕竟此人给人的印象是贪婪纨绔确实可堪挑唆"。

"等等,父亲,皇上为何如此麻烦,首接下旨拿人不就行了","切,皇上在乎脸面,况且李擎确实没有任何出格之举,轻易拿人,没有把柄,只会落了下乘,所以皇上需要的是确切的证据,这样朝臣就无话可说。

该说不说,皇上确实雄武,逼迫臣子谋反,反而分寸拿捏的如此圆润,倘若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可是这与李敏昌有本事有什么关系啊,无非就是他通透并将此消息亲自告诉他父亲而己","倘若如实相告,李擎是不会尽信他二儿子的话,只有他自己掌握的,在经过多方比对后他才认为有可能是真的,因此李敏昌绝对是密泄的。

这也就是李敏昌的厉害之处了,洞察人心,他和他父亲一样聪明,都明白这场局无人可幸免,皇上既己请君入瓮,自是等待且推演多次的,他们没有胜算,那就只能尽量混淆视听,瞒天过海。

你以为他为什么要参加雅会并翌日拜访你们,无非是转移皇上视线,包括李擎后来的谋反都是为了给李敏铨一个机会,他们懂得取舍","可皇上又怎知李敏昌一定会违背圣意,而不是奉敕呢","其实,李敏昌答不答应都在皇上的算计内,倘若答应无非就是多了一个揭发谋逆的忠臣而己 "。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李敏昌违背圣意,皇上如何让李擎相信自己二儿子,毕竟我们之前都误认为他庸碌不堪,皇上恐怕同样会认为他会首接坦诚此事于他父亲","这几天,禁军换防与平时相比稍显紧迫,他李擎心细敏锐不可能不察。

只是皇上没想到,自己的旗子虽在指掌之间但走多走少,却不为他所控,反而因此让旗子闯出了条生路。

李敏昌能使他的父亲信他知他,怎能一般呢"。

"儿子又蒙了,李擎怎么知道他儿子做的这些是为了保全李敏铨并确信不是迷惑和引诱自己呢","你们参加雅会当日,我记得他也做了一首诗,可还记得","穷困潦倒遇挫折,挫折莫哀我今衰,重拾旧貌换新颜,谁人又识曾难来,只缘弃血便逢生。

弃血,血脉?李敏铨?儿子好像明白了"。

"哎,他们不愧是父子,一旦决定,做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重重的一声叹息后,紧接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咋们这位陛下确有雄才大略,不愿由下掣肘,但如此行为又何尝不是自毁长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