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被设定的轨道陈默觉得自己像一个精准运行在轨道上的火车头,而轨道的设计师和唯一掌控者,是他的母亲,刘慧。

从记事起,他的世界就被各种“应该”和“必须”填满。

早餐必须是牛奶、鸡蛋、全麦面包,因为刘慧说这是最科学的营养搭配;放学后必须先完成作业,再做额外的习题集,数学是《举一反三》,英语是《新概念》,物理是《重难点手册》;周末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周六上午奥数班,下午英语外教,周日上午钢琴课,下午书法课——尽管他对钢琴的兴趣远不如楼下那只总在窗台上打盹的橘猫。

“默默,妈妈这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像背景音一样贯穿陈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你看张阿姨家的浩浩,钢琴都过八级了;李叔叔家的瑶瑶,奥数竞赛拿了市里的奖。

你得努力,以后要考最好的大学,找最好的工作,不能像妈妈一样,这辈子就只能在这个小公司里打转。”

刘慧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行政主管,工作不算差,但她总觉得自己年轻时错过了太多机会,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她的控制欲像一张细密的网,从生活琐事到未来规划,无孔不入。

陈默上初中时,想留长一点的头发,被刘慧勒令剪短,理由是“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长头发影响注意力”;他喜欢画画,偷偷在课本边角画些画纸全被没收,换成了更多的辅导资料;他想和班里一个喜欢踢足球的男生王磊交朋友,刘慧调查了王磊的家庭背景,听说他父亲是开小超市的,觉得“层次不够”,硬是找借口不让陈默和他一起玩,转而介绍了她同事家的女儿,一个同样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的女孩。

“默默,交朋友要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刘慧语重心长,“那个王磊,听说经常上课走神,你跟他在一起,会被带坏的。

林溪就很好,她妈妈是我们部门的经理,知书达理,林溪自己成绩也好,你们可以一起学习。”

陈默反抗过吗?

有过。

很小的时候,他会哭闹,会摔东西,但换来的总是刘慧更严厉的批评和更长时间的冷战,直到他认错为止。

渐渐地,他学会了沉默。

他像一个提线木偶,按照母亲设定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