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秀入宫咸丰二年的北京城,春寒料峭。镶蓝旗佐领恩祥府上,
十八岁的叶赫那拉·玉兰正对镜梳妆。铜镜中映出一张鹅蛋脸,眉如远山,眼若秋水,
唇不点而红。"小姐,您今日定能中选。"丫鬟小翠为她插上一支鎏金凤钗,眼中满是艳羡。
玉兰轻抚鬓角,唇角微扬:"借你吉言。"她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府门外,恩祥已备好轿子。玉兰深吸一口气,迈步上轿。轿帘垂下的瞬间,
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是她等待已久的机会。紫禁城神武门外,
八旗秀女列队等候。玉兰站在镶蓝旗的队伍中,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四周的竞争者。
有的紧张得脸色发白,有的故作镇定却手指颤抖,还有的搔首弄姿,企图引起太监注意。
"镶蓝旗叶赫那拉氏,年十八。"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玉兰缓步上前,
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她刻意放慢动作,让负责初选的嬷嬷能看清她的一举一动。
"抬起头来。"嬷嬷命令道。玉兰缓缓抬头,目光低垂,既不失礼数,
又能展现她完美的侧脸轮廓。嬷嬷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在她名字旁画了个圈。初选过后,
只剩三十名秀女进入复选。这次由咸丰帝亲自挑选。玉兰被安排在第五批入殿。等待时,
她听到前面传来啜泣声——又一位秀女落选了。"镶蓝旗叶赫那拉氏觐见!
"玉兰整了整衣襟,莲步轻移。进入殿内,她行三跪九叩大礼,额头触地时,
闻到一股淡淡的龙涎香。"平身。"一个疲惫的男声响起。玉兰起身,依旧低眉顺目。
她能感觉到一道目光在她身上逡巡。"可读过书?"咸丰帝问道。"回皇上,奴婢略通文墨,
能背诵《女则》《女诫》,亦习得书法。"玉兰声音清亮,不卑不亢。"哦?
"咸丰似乎来了兴趣,"写几个字给朕看看。"太监呈上文房四宝。玉兰挽袖研墨,
提笔写下"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颇有男子气概。咸丰帝走近细看,
微微颔首:"好字。"他转向身旁的太监总管:"留牌子,赐号兰贵人。
"玉兰再次跪下谢恩,额头触地的瞬间,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她知道,
自己的人生将从此改变。第二章 后宫争锋入宫后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风光。
兰贵人被安排在储秀宫偏殿,每日除了向皇后请安,几乎足不出户。这日清晨,
玉兰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小翠慌慌张张跑进来:"主子,丽贵人来了!
"话音未落,一位穿着艳丽旗装的女子已踏入殿中。丽贵人比玉兰早入宫半年,
仗着父亲是朝中二品大员,在后宫横行霸道。"哟,兰妹妹好雅兴。
"丽贵人瞥了眼案上的字帖,嗤笑道,"装模作样给谁看呢?"玉兰放下毛笔,
行了一礼:"姐姐说笑了,妹妹不过是消遣罢了。"丽贵人径自坐下,
翘起兰花指:"听说皇上夸你字写得好?"她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不过是个穷酸佐领的女儿,也配在皇上面前卖弄?"玉兰垂眸不语,指甲却已掐入掌心。
她父亲惠征虽只是安徽宁池太广道,但祖上也曾显赫一时。这种羞辱,她记下了。
"怎么不说话?"丽贵人变本加厉,"莫非看不起本宫?""妹妹不敢。"玉兰抬起头,
眼中已换上惶恐之色,"姐姐教训得是,妹妹这就把字帖收了。"丽贵人满意地笑了,
又说了些尖酸刻薄的话才离去。玉兰站在殿门口,直到丽贵人的身影消失,才缓缓转身。
"主子,您别往心里去..."小翠心疼地说。玉兰冷笑一声:"急什么?日子还长着呢。
"她重新铺开宣纸,蘸墨挥毫,写下"忍"字,笔锋如刀。机会很快到来。三月三上巳节,
咸丰帝在御花园设宴,后宫嫔妃皆受邀出席。玉兰特意选了件淡紫色旗装,既不抢皇后风头,
又衬得她肤若凝脂。宴席间,咸丰帝兴致不高,显然被南方的太平军战事困扰。
丽贵人借机献舞,却因太过艳俗,反惹皇帝皱眉。玉兰看在眼里,
适时起身:"皇上日理万机,奴婢斗胆献诗一首,为皇上解忧。"咸丰抬眼,
似乎这才注意到这位安静的兰贵人:"念来听听。"玉兰清嗓吟道:"'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虽非奴婢所作,
但望皇上保重龙体,大清朝定能渡过难关。
"咸丰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竟知道龚自珍的诗?""奴婢愚钝,
只是仰慕龚先生忧国忧民之心。"玉兰低头,露出一段雪白的颈子。当晚,
咸丰帝翻了她牌子。侍寝后,玉兰没有像其他妃嫔那样邀宠献媚,
而是安静地为皇帝按摩太阳穴,手法娴熟。"爱妃手法甚好。"咸丰闭目享受。
"家父常有头痛之疾,奴婢自幼习得此法。"玉兰轻声回答,手上力道恰到好处。自此,
咸丰帝常召她伴驾。半年后,玉兰晋封懿嫔,地位已与丽贵人平起平坐。册封那日,
丽贵人在御花园拦住她:"别得意太早!"玉兰只是微笑:"姐姐教诲,妹妹铭记于心。
"转身时,眼中寒光一闪。咸丰四年冬,丽贵人因在皇后茶中下毒事发,被打入冷宫。
据说举报她的,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宫女。而此时的懿嫔,已怀上龙种。
第三章 母凭子贵咸丰六年三月,紫禁城春意盎然。懿嫔的产房外,咸丰帝来回踱步,
面色焦虑。皇后钮钴禄氏坐在一旁,手中佛珠转个不停。突然,
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长空。"恭喜皇上!是位阿哥!"接生嬷嬷满脸喜色地跑出来报喜。
咸丰帝激动得双手发抖:"朕有儿子了!"大清国祚终于有了继承人,
他当即下旨晋封懿嫔为懿妃。玉兰虚弱地躺在床上,看着怀中皱巴巴的婴儿,
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个孩子将是她最大的筹码。"主子,皇上赐名载淳。"小翠轻声说。
"载淳..."玉兰喃喃重复,嘴角勾起一抹笑,"好名字。"满月之日,咸丰帝大宴群臣,
为皇子庆贺。玉兰身着贵妃礼服出席,光彩照人。席间,
不少大臣向她投来谄媚的目光——谁都知道,这位诞下唯一皇子的懿妃,前途不可限量。
果然,咸丰七年正月,玉兰再晋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她的父亲惠征也因此沾光,
被调任更富庶的辖区。然而,好景不长。咸丰帝本就体弱,加上国事操劳,健康每况愈下。
南方太平军势大,北方英法联军又虎视眈眈,内忧外患让这位年轻的皇帝不堪重负。这日,
玉兰正在教载淳认字,太监突然来报:"贵妃娘娘,皇上请您立刻去养心殿。
"玉兰匆匆赶到,只见咸丰面色惨白地靠在榻上,案几上堆满奏折。"爱妃来了。
"咸丰咳嗽两声,"朕目眩不能视物,这些奏折,你替朕批阅。"玉兰心中一惊,
面上却不露分毫:"臣妾遵旨。"她坐在案前,仔细阅读奏章。有些是军报,
有些是请安折子。玉兰按照咸丰口述批阅,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两江总督请拨军饷..."玉兰沉吟道,"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平定长毛之乱,
军饷不可拖延。"咸丰惊讶地看着她:"爱妃竟懂这些?""臣妾愚见,皇上见笑了。
"玉兰低头,掩饰眼中的精光。自此,咸丰帝常让她代批奏章,甚至允许她发表意见。
玉兰如饥似渴地学习朝政,暗中记下各派系关系。她知道,这些知识将来必有大用。
第四章 国难当头咸丰十年夏,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紫禁城内人心惶惶。
"皇上,洋人狼子野心,若弃京而逃,恐为天下笑!"玉兰跪在咸丰面前,言辞恳切。
咸丰面色阴沉:"朕岂不知?但僧格林沁新败,京城如何守得住?
""可效法永乐帝守北京之故事,调集各省勤王之师..."玉兰还未说完,就被肃顺打断。
"贵妃娘娘,军国大事,非妇人所能知!"肃顺毫不客气地说。玉兰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但很快压下:"肃大人教训得是。"最终,咸丰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临行前,
玉兰悄悄将一批珍贵字画和珠宝埋藏在储秀宫地下——她有种预感,这次离京,
恐怕短期内回不来了。热河的日子并不好过。行宫简陋,咸丰病情加重,
肃顺等大臣把持朝政,对玉兰多有排挤。一日,
玉兰无意中听到肃顺对载垣说:"懿贵妃干预朝政,恐成吕武之祸。
不如效法汉武帝诛钩弋夫人故事..."玉兰惊出一身冷汗,当晚便向咸丰哭诉:"皇上,
臣妾一心只为大清,若有半点私心,天打雷劈!"咸丰叹息:"爱妃多心了。"但从此,
玉兰行事更加谨慎,不再公开议论朝政,只在暗中观察、谋划。咸丰十一年七月,皇帝病危。
临终前,他召肃顺等八大臣入内,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
又赐皇后"御赏"印,赐皇太子"同道堂"印由玉兰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