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是趋势还是叛逆?探寻年轻人的生活情趣与选择在时代浪潮的翻涌下,
不婚现象日益普遍,成为大众热议焦点。不少人疑惑,不婚究竟是时代催生的新趋势,
还是年轻人对传统的叛逆?这背后,映射出的是年轻人独特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追求。
从社会数据来看,不婚率的上升已是不争事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适婚年龄选择单身,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一方面,高房价、就业内卷、育儿成本攀升等现实问题,
大幅提高了婚姻的经济门槛。许多年轻人认为婚姻会加剧经济负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因而对结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职业成就和自由空间,
婚姻被视为可能限制自我实现的选项,他们更愿意通过事业、旅行或兴趣爱好实现人生意义,
而非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如此看来,
不婚更像是时代背景下年轻人基于现实考量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而非单纯的叛逆。那么,不婚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情趣是什么样的呢?
追求自我成长与充实内心是一大生活情趣。许多年轻人将大量时间投入学习与自我提升,
或是考研深造,或是学习新技能,如编程、外语、绘画等。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从掌握新知识、新本领中获得成就感。
就像一些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从构图、光影到后期处理,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让他们满心欢喜。他们通过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
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种对个人能力提升的执着追求,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探索世界、追求自由体验也是他们生活情趣的重要体现。
旅行成为年轻人释放自我、探索未知的热门方式。他们背起行囊,
穿梭在不同城市、不同国家,领略各异的风土人情。在旅途中,
他们或是漫步在古老的欧洲小镇,感受历史的厚重;或是在东南亚的海岛潜水,
与海洋亲密接触;或是深入非洲大草原,追寻野生动物的踪迹。这种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
让他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单调与束缚,满足了对自由和新奇的渴望 。此外,
发展多元兴趣爱好也是他们的生活情趣所在。比如在年轻人中流行的飞盘运动,
它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年轻人在飞盘场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
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在团队协作中,他们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还有手工制作,如陶艺、木工、编织等,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双手,
将简单的材料变成独一无二的作品,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感。
这些兴趣爱好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松和愉悦的时刻。当然,
年轻人的生活情趣还体现在对精神世界的丰富追求上。他们热衷于阅读各类书籍,
从哲学名著到科幻小说,从文学经典到实用工具书,在书籍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同时,
他们也喜欢看展,艺术展、摄影展、科技展等,每一次观展都是一次与创作者的心灵对话,
一次对不同艺术形式和思想的探索。不婚并非年轻人的叛逆之举,
而是社会发展、观念转变下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年轻人展现出丰富多彩1我叫林小雨,
29岁,是上海某互联网公司的UI设计师。每天清晨,
我都在闹铃和窗外早高峰的车流声中醒来,睁眼就能看到床头贴着的房贷还款计划表,
那串数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提醒着我在这座繁华都市里的生存状态——工资够活,
却也仅此而已。今年过年回家,我算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过年如过关”。
年夜饭刚吃到一半,三姑六婆就像预先排好了队似的,轮番向我发起“催婚攻势”。
二姨夹着一块红烧肉往我碗里放,语气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小雨啊,你都29了,
再不结婚就真剩下了!女孩子家事业再好有什么用,总得有个归宿啊。”我还没来得及回应,
坐在对面的大伯父就接过了话茬:“就是啊,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女儿,比你还小两岁,
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在上海挣再多钱,老了身边没个人照顾怎么行?
”七大姑八大姨的声音此起彼伏,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把我围在中间无处可逃。
妈妈在一旁欲言又止,眼神里的担忧藏都藏不住。爸爸倒是想帮我解围,
却被奶奶一个眼神制止了:“你爸就是太惯着你了!婚姻是人生大事,哪能由着你性子来?
”我放下筷子,深吸一口气,从手机里翻出早就存好的新闻截图,
把屏幕转向众人:“各位长辈,不是我不想结婚,是现在大家都这样。你们看,
2024年全国结婚率比去年又降了20%,光上海就有上百万和我一样的单身青年。
我不是一个人在‘剩下’,这叫时代趋势。”这话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三姑拍着桌子说:“什么趋势?我看就是你们年轻人太自私,
只想自己快活!”二姨叹了口气:“女孩子哪能跟男孩子比?再过几年,好男人都被挑完了。
”那场年夜饭最终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回到自己房间,我靠在门板上长长地舒了口气。
手机屏幕亮了,是闺蜜阿紫发来的消息:“姐妹,战况如何?我妈刚把我表哥的微信推给我,
说他年薪五十万,让我必须加。”我忍不住笑出声,回复她:“刚从战场撤退,
我方损失惨重,敌方火力太猛。”阿紫几乎是秒回:“别理那些老古董!周末飞盘局去不去?
听说新来的教练超帅,八块腹肌,笑起来还有梨涡,专治各种催婚后遗症。
”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我仿佛已经能想象出阿紫挤眉弄眼的样子。阿紫是我的大学同学,
毕业后也留在了上海,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我们俩是坚定的“不婚同盟”,
不是因为受过情伤,也不是对爱情绝望,只是单纯觉得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去!
必须去!”我迅速回了消息,感觉心里的郁结瞬间消散了大半。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不是被别人的期待绑架,而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
周末的飞盘场在郊区的体育公园,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阿紫刚到场地,
就看到一群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在草坪上奔跑、欢笑。阿紫用胳膊肘碰了碰我,
朝场边努了努嘴:“看,那个穿灰色运动服的就是新教练。”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只见一个身形挺拔的男生正在给队员们做示范,动作干净利落。阳光洒在他身上,
勾勒出流畅的肌肉线条,转身时果然露出了浅浅的梨涡。不得不承认,阿紫这次没夸张,
确实很帅。“怎么样,够治愈吧?”阿紫冲我眨眨眼。
“确实比我妈介绍的那个‘年薪五十万但发际线堪忧’的表哥强多了。”我笑着说。
我们加入队伍后,教练走过来跟我们打招呼,他自我介绍叫陈阳,是体育大学的研究生,
***做飞盘教练。他说话的时候眼睛弯弯的,带着真诚的笑意,让人感觉很舒服。
训练开始后,陈阳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动作要领,看到我动作不标准,还特意过来指导。
他站在我身后,握住我的手腕调整姿势,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我不由得心跳漏了一拍。
“别紧张,放松肩膀,跟着节奏来。”他的声音低沉悦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我定了定神,按照他的指导重新尝试,果然顺畅了很多。阿紫在一旁冲我挤眉弄眼,
还偷偷用手机拍了照片。中场休息时,我和阿紫坐在草坪上喝水。阿紫拿着手机翻照片,
一脸坏笑:“姐妹,有情况啊,刚才陈教练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别瞎说,
人家只是尽职尽责。”我嘴上反驳,心里却有点慌乱。“尽职尽责需要离那么近吗?
”阿紫挑眉,“不过说真的,你要是对他有意思也正常,毕竟颜值身材都在线,
关键是没催你结婚啊。”我被她逗笑了,刚想说话,就看到陈阳朝我们走过来,
手里拿着两瓶运动饮料。“休息得怎么样?接下来我们要练对抗赛了,你们俩体力能跟上吗?
”“没问题!”我和阿紫异口同声地说。对抗赛开始后,大家都投入了进去。
奔跑、跳跃、接盘、传盘,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阳光、草坪、欢笑、汗水,还有身边奔跑的身影,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自由和快乐。
比赛结束后,我们坐在草坪上聊天。有人聊起了工作中的烦恼,有人分享旅行中的趣事,
也有人说起了家里的催婚压力。陈阳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却总能说到点子上。
“其实我爸妈也催我找对象,但我觉得感情这种事不能急。”陈阳看着我们,认真地说,
“结婚应该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年龄或者别人的期待。”我和阿紫对视一眼,
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没想到这位帅哥教练不仅颜值在线,三观也这么正。
“陈教练说得太对了!”阿紫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不婚同盟’宣言啊!
”陈阳笑了起来,梨涡再次浮现:“那我能加入你们的同盟吗?
我目前也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当然欢迎!”我和阿紫异口同声地说。
那天的飞盘局结束后,我和阿紫一路都在兴奋地讨论陈阳。阿紫说:“你看,
不结婚也能遇到优秀的人,何必急着跳进婚姻的围城呢?”我点点头,
心里却有点不一样的感觉。以前我对婚姻是完全排斥的,觉得那会束缚我的自由,
影响我的生活节奏。但今天看到陈阳,听到他的话,我突然觉得,
或许我排斥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那种被安排、被催促的感觉。回到家后,
我收到了陈阳的微信好友申请,备注是“飞盘队友”。我犹豫了一下,通过了申请。很快,
他发来消息:“今天表现不错,下次有时间再一起玩。”我看着屏幕,嘴角忍不住上扬,
回复道:“好啊,下次请多指教。”躺在床上,我看着天花板,回想起今天的场景,
心里有种莫名的悸动。或许,不婚不代表拒绝爱情,只是拒绝将就。就像阿紫说的,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节奏里,等待那个真正合适的人,或者,就这么自由快乐地生活下去,
也很好。第二天上班,我刚打开电脑,就收到了妈妈的视频电话。我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做好了再次迎接“催婚攻势”的准备。“小雨啊,昨天跟你说的那个表哥,你加他微信了吗?
”妈妈的声音从屏幕里传来。“妈,我暂时不想谈恋爱,更不想结婚。”我认真地说,
“我现在工作挺好的,生活也很充实,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妈妈的语气激动起来,“女孩子总要成家的,你一个人在上海多孤单啊。”“我不孤单啊,
我有朋友,有自己的爱好,每天都很开心。”我拿出手机,翻出今天拍的飞盘照片给妈妈看,
“你看,我周末和朋友一起玩飞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过得很充实。”妈妈看着照片,
沉默了一会儿,语气缓和了一些:“玩归玩,终身大事不能耽误。你都29了,
再拖下去就真的来不及了。”“妈,结婚不是任务,也不是比赛,不需要赶时间。
”我看着妈妈,认真地说,“2024年全国结婚率下降,说明很多人都和我一样,
在认真思考婚姻的意义。我不想因为年龄或者别人的期待就随便找个人嫁了,
那样对自己不负责,对别人也不负责。”妈妈叹了口气:“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等你老了怎么办?”“老了有老了的活法,现在医疗这么发达,养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不一定非要靠子女。”我笑着说,“再说了,我现在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老了能有更多选择,
能过得更自在。”妈妈沉默了很久,才说:“好吧,妈也不逼你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但遇到合适的人,也别错过了。”挂了电话,我长长地舒了口气。
虽然没能完全改变妈妈的想法,但至少让她看到了我的坚持和我的生活状态。或许,
改变老一辈的观念需要时间,但只要我过得开心、过得充实,他们总会慢慢理解的。下午,
阿紫发来消息:“陈教练约我们下周去看画展,说有个新锐画家的作品展,问我们有空吗?
”我看着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回复道:“有空,当然有空!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办公桌上,暖洋洋的。我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己设计的界面,
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或许,这就是属于我的“不婚时代”——有喜欢的工作,有合拍的朋友,
有自己的爱好,偶尔还能遇到心动的人,没有婚姻的束缚,却有自由和快乐相伴。我知道,
未来还会有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指指点点,还会有无数次催婚的“战场”等着我去面对。
但我不怕,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婚姻从来都不是人生的必选项,幸福才是。而我的幸福,我自己定义,自己创造。
2在上海这座永远步履匆匆的城市里,我早就学会了给自己的生活留白。
别人把周末用来相亲或者筹备婚礼,
我却把时间酿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小确幸——那些不被婚姻绑架的日子,
反而让我找到了生活最本真的情趣。每周六清晨的陶艺工作室,
是我逃离KPI和房贷压力的秘密基地。报陶艺班纯属偶然,去年冬天被甲方折磨到崩溃时,
我在公司楼下看到了“陶艺疗愈课”的海报,当即就报了三个月的课程。如今半年过去,
我已经成了工作室的常客。“小雨,今天想尝试拉坯还是手捏?
”王老师系着沾着陶泥的围裙,笑着问我。他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
总说陶艺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本心。我盯着转盘上旋转的陶泥,
心里早有打算:“今天挑战杯子!上周那个歪歪扭扭的马克杯被阿紫抢走了,说要当笔筒。
”王老师凑过来看我揉泥,眼里闪着笑意:“揉泥要像对待生活,得有耐心,不能急。
你上次那个杯子虽然歪,但线条里有股劲儿,我跟其他学员说‘这杯子有灵魂’。
”我忍不住笑出声。第一次手捏杯子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结果捏出个口歪歪斜的玩意儿,杯壁薄厚不均,还被我不小心戳了个小洞。
当时沮丧得差点把它扔进废料桶,是王老师拦住我:“完美的杯子千篇一律,
有瑕疵的作品才独一无二。你看这歪歪扭扭的弧度,多像你加班时熬红的眼睛?
”那天我抱着“有灵魂的丑杯子”回家,越看越顺眼。现在它被我摆在书桌上,
专门用来泡枸杞菊花茶,每次喝水都能想起王老师的话——生活哪有那么多标准答案,
自己舒服最重要。陶艺课结束后,我总会顺路去工作室楼下的咖啡馆,点一杯拿铁坐一下午。
带着满身陶泥的清香翻设计杂志,或者画几页草图,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笔记本上,
连时间都变得慢悠悠的。到了晚上,我就成了“纪录片宅女”。比起热热闹闹的综艺,
我更爱那些节奏舒缓的小众纪录片。最近在追一部讲传统手艺的片子,
镜头里老匠人专注的神情,总能让我想起王老师揉泥时的样子。我有个奇怪的习惯,
看纪录片必须开弹幕。不是为了吐槽,而是为了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同好。
上周看《人间草木》时,有条弹幕说“比起婚姻,我更想拥有一个能种满绣球花的小院”,
我立刻回复“加一!还要在院里放张摇椅,周末晒着太阳看纪录片”。没过几秒,
对方发来私信:“姐妹,你也在上海?下次可以约着去植物园看绣球花!”就这样,
我在弹幕里认识了好几个“同频”的朋友。我们分享冷门纪录片资源,
讨论哪家咖啡馆的拿铁拉花好看,偶尔也吐槽催婚的烦恼。这些素未谋面的网友,
成了我赛博世界里的“生活搭子”。今年春天,在连续熬了三个大夜改方案后,
我做了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裸辞。当我把辞职报告发给领导时,手指都在发抖,
但心里却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你疯了?上海房贷不要还了?”阿紫在电话那头惊呼,
“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差,你居然敢裸辞?”“再不休整我就要猝死了。
”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认真地说,“我攒了点钱,够支撑半年房贷,想出去走走。
”最终我选择了云南。没有做详细的攻略,只订了去大理的单程机票,
背着一个双肩包就出发了。抵达大理的那天,阳光刺眼,空气里都是花草的清香,
我站在洱海边深吸一口气,感觉积压了半年的压力瞬间烟消云散。我在洱海边租了间民宿,
推开门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每天早上被鸟鸣叫醒,去村口的小店吃一碗饵丝,
然后沿着湖边散步,下午坐在民宿的露台上看书、画画,傍晚看夕阳把湖面染成金色。
这样的日子,让我找回了久违的平静。在大理的第三周,我认识了老周。
他是个背着吉他的背包客,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每天傍晚都会在洱海边弹唱。
我常去听他唱歌,一来二去就熟了。“小姑娘一个人出来旅行?”有天他唱完歌,
递给我一瓶风花雪月啤酒。“嗯,刚辞了职,出来散心。”我接过啤酒,
和他并肩坐在洱海边。“挺好,年轻人就该多看看世界,别被世俗的框框困住。
”老周喝了口啤酒,望着远处的苍山说,“昨天听你跟民宿老板聊结婚的事,不打算结婚?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问这个。“暂时没打算,觉得一个人过也挺好的。
”“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想。”老周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那时候我跟你一样,
觉得婚姻是枷锁。后来遇到我爱人,才发现好的婚姻是港湾,不是枷锁。
不过现在我又单身了,她三年前走了。”他的语气很平静,我却有些不好意思:“抱歉,
提到你的伤心事了。”“没事,人总得往前看。”老周摆摆手,“其实婚姻这事儿,
李银河说过‘婚姻制度终将消亡’,你知道吗?她觉得婚姻本质上是经济制度,
不是情感制度。两个人在一起,重要的是情感契合,不是那张纸。
”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你也知道李银河?”“当然,我背包旅行这些年,没少看她的书。
”老周从背包里翻出一本皱巴巴的书,封面正是李银河的《人间采蜜记》,“你看,
她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结婚生子,而在于快乐’,我特别认同。”那天晚上,
我们在洱海边聊了很久。老周给我讲他年轻时的旅行故事,讲他和爱人的相遇相知,
也讲他对婚姻的理解。他说:“不结婚不可怕,怕的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把自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你看这洱海,每天潮起潮落,从不因为别人的期待改变节奏,
这才是最迷人的。”离开大理的前一天,老周送了我一张他手绘的洱海地图,
背面写着:“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现在这张地图被我贴在书桌前,
每次加班累了,看到它就会想起洱海边的夕阳和老周的话。每年春节回家,
都是我和亲戚们的“催婚攻防战”。今年我提前做了准备,
发明了“赛博过年”大法——用直播和vlog转移火力。刚到家第一天,
妈妈就拉着我去见“隔壁王阿姨的侄子”,我借口要拍vlog躲了过去。“妈,
我要拍个‘家乡非遗年味’系列视频,粉丝等着更新呢!”我举着手机,
对准院子里挂着的红灯笼,“你看,这视频发出去,说不定能帮咱们村的年货打开销路。
”妈妈半信半疑,但看到我认真地拍春联、拍糖画,也就没再提相亲的事。
大年初二去外婆家,刚进门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围住,我赶紧打开直播:“家人们,
带你们逛我们这儿的非遗庙会!看看这剪纸多精致,
这糖画是纯手工做的……”我举着手机穿梭在庙会里,边拍边讲解,
把镜头对准捏面人的老艺人、写春联的书法家,还有各种特色小吃。
亲戚们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二姨凑过来看镜头:“小雨,把我拍好看点,
我要跟你姨夫视频。”三姑则忙着给我当“向导”:“这边还有捏泥人的,
比你上次那个杯子好看多了!”逛到庙会深处,我看到有家汉服租赁店,突然灵机一动。
“妈,咱们穿汉服拍vlog吧!你看这红色的旗袍多好看,过年穿正合适。
”我拉着妈妈选了套改良旗袍,自己挑了件绣着梅花的汉服,还让表妹给我们化了淡妆。
当我们穿着汉服出现在亲戚面前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哟,小雨穿汉服真好看!
”“你妈这旗袍也不错,显得年轻多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催婚的话题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我趁机举着手机拍vlog:“家人们看,这是我妈,
是不是超有气质?我们今天要体验传统年俗,写春联、剪窗花,
带你们感受最地道的年味……”妈妈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后来被大家夸得多了,
也渐渐放开了,跟着我一起介绍各种年俗。那天的直播数据意外地好,
有很多网友留言:“这个过年方式好特别!”“阿姨穿旗袍太优雅了!”“求问庙会地址,
明年想去!”妈妈看着手机里的留言,笑得合不拢嘴:“原来你这视频真有人看啊?
以后多拍拍咱们家乡的好东西。”晚上回到家,妈妈突然说:“小雨,
其实你一个人在上海过得开心就好,结婚的事妈不逼你了。今天看你拍视频时那么自信,
比逼着你相亲时顺眼多了。”我愣了一下,鼻子突然有点酸。原来比起“你该结婚了”,
妈妈更在意的是“你过得开心吗”。我抱了抱妈妈:“妈,谢谢你。以后我会常回家拍视频,
带你体验更多新鲜事。”那个春节,我没有在催婚的焦虑中度过,
反而用自己的方式让家人看到了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