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购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秋粮收购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作者: 金锋淬雨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秋粮收购准备工作情况汇报》是知名作者“金锋淬雨”的作品之内容围绕主角收购胡领冲展全文精彩片段:第一雨欲来井山县的秋是被金黄的稻浪染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混合着泥土被阳光炙烤后的醇厚气田间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的到然在这片理应充满丰收喜悦的土地一种无形的焦正如同秋日清晨的薄悄无声息地弥漫开胡领冲站在办公室窗望着远处公路上满载稻谷、缓缓驶向私人粮企的农用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一个他身后的办公桌...

2025-09-29 16:48:10

第一章 山雨欲来井山县的秋天,是被金黄的稻浪染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

混合着泥土被阳光炙烤后的醇厚气息。田间地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收割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然而,

在这片理应充满丰收喜悦的土地上,一种无形的焦虑,正如同秋日清晨的薄雾,

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胡领冲站在办公室窗前,

望着远处公路上满载稻谷、缓缓驶向私人粮企的农用车,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一个结。

他身后的办公桌上,摊开着几份文件,最上面一份,

是市里刚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红头标题,显得格外醒目。

全国粮食价格普遍低迷……部分产区已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务必保障本地种粮农民利益,

坚决杜绝出现‘卖粮难’……”这些字眼,他早已反复咀嚼了无数遍,

每一次都感觉肩上的分量又重了几分。“吱呀——”一声,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同样在粮食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马端着个泡满枸杞的保温杯走了进来,

瞥了一眼胡领冲的背影,又看了看他桌上的文件,悠悠地叹了口气。“瞅啥呢,领冲?再看,

那纸也变不成粮食。”老马在自己办公桌后坐下,椅子发出熟悉的呻吟,“今年这形势,

邪性啊。粮价上不去,老百姓心里慌,咱们这心里,也没底哟。”胡领冲转过身,

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笑意:“马哥,年年难过年年过,总得有办法。”“办法?

”老马呷了口茶水,摇了摇头,“过去咱们还能直接收点,调控一下。现在呢?

专项整治之后,直接收购的口子卡得死死的,全是网上公开交易,美其名曰‘阳光采购’。

结果是阳光了,可也照不到咱井山县这些小门小户的农民身上了!那些个大企业,精着呢,

压级压价是常事。”正说着,办公室门口探进一张年轻的面孔,是新来的大学生小陈,

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传真。“胡哥,马哥,局办通知,半小时后,三楼会议室开紧急会议,

全体业务科室参加。”“瞧,来了吧。”老马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肯定是这事。

领冲,我估摸着,这烫手的山芋,这回怕是要落到你手上了。”胡领冲心里“咯噔”一下,

面上却不动声色:“别瞎猜,领导自有安排。”半小时后,三楼会议室气氛凝重。

王局长坐在主位,面色严肃,他身边坐着几位副局长。与会的人员都敏锐地感觉到,

这次会议的非同寻常。“同志们,”王局长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

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

”他拿起一份文件,扬了扬:“省里、市里的文件大家都看到了,精神也很明确。

核心就一条: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不搞行政命令干预市场的前提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确保我们井山县的种粮农民能把粮食卖出去,能卖个合理的价钱,

绝对不能出现‘谷贱伤农’、‘卖粮难’的问题!”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每个人都明白这其中的矛盾与难度。不干预市场,又如何保障农民利益?这几乎是一个悖论。

王局长继续道:“经过县里研究决定,我们不能再像往年一样,

仅仅当一个‘旁观者’和‘记录员’。我们要主动作为!

方案已经有了初步构想:由县里引导和协调,组织几家有实力、信誉好的本地骨干粮企,

直接对接农户,进行定点收购。核心原则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他特意停顿了一下,

加重语气强调:“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是我们的基准线和托底保障。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企业收购价原则上不能低于这个水平。但对于质量好的粮食,

必须鼓励企业优价收购,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原则! 同时,

我们必须要求企业做到当场检验、当场定级、当场付款,绝不打白条!

”下面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直接组织对接?还要确保不低于托市价?

这确实是专项整治后的“新鲜事”。大家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疑虑。“局长,

”一位副科长忍不住开口,“我们引导企业按‘按质论价’收,这没问题。

但要求他们对于达标粮的报价不能低于最低价,这会不会有变相行政干预的嫌疑?

企业如果觉得无利可图,不愿意参与怎么办?而且,质量标准怎么统一?

‘按质论价’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弹性太大,这里面的细节太复杂了,

完全没有先例可循啊!”这些问题,像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是啊,想法是好的,可怎么落地?

如何在“按质论价”的市场原则和“托底收购”的政策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

王局长双手虚按,压下议论声:“困难,我们都知道。但没有先例,我们就创造先例!

这项工作,关系到全县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的稳定,

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不容有失的民心工程!”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最后,定格在一直沉默不语的胡领冲身上。那目光深沉,带着审视,

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胡领冲同志。”王局长点了他的名字。

胡领冲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到。”“你在业务科室多年,作风扎实,原则性强,

对政策尺度的把握也比较准。”王局长的语气不容置疑,“经过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由你,

来具体负责牵头落实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成立临时工作专班,你需要谁,打报告上来,

局里全力支持!”一瞬间,整个会议室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胡领冲身上。有同情,有担忧,

有审视,也有如释重负。老马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胡领冲一下,低声道:“看,

我说什么来着?这‘按质论价’四个字,

里面的文章可就大了去了……”胡领冲感觉喉咙有些发干,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着。

他知道这份担子有多重,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

市场”与“政策”、“企业”与“农民”、“原则”与“弹性”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他的“轴”,这次要用在如何确保“质”与“价”的公平透明之上。他深吸一口气,

站了起来,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坚定:“是,局长。我接受任务。”会议结束后,

人群散去。王局长特意走到胡领冲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和他一起走在空荡的走廊上。

“领冲,我知道你压力大。”王局长的声音低沉了许多,“这次和以前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关键在于,如何把‘按质论价’和‘托底保障’结合起来,设计出一套既能调动企业积极性,

又能让农民真正得实惠的、阳光透明的流程。这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和担当。”他停下脚步,

看着胡领冲,眼神深邃:“我选你,不只是因为你业务熟,更因为我看得出来,

你心里还有那团火,那份坚持公平公正的‘轴’劲儿。别让这团火灭了,这次,

就让它好好地烧起来,烧出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收购新路子来!

”胡领冲望着局长信任的眼神,又转头看向窗外那片广袤而沉默的金色田野。远处,

卖粮的农用车还在排着队。“按质论价……”他喃喃自语,感觉这四个字像山一样压了过来,

却又在心底点燃了一丝挑战的火焰。他知道,这场硬仗,已经开始了。而他,胡领冲,

别无选择,必须冲锋在前。第二章 筚路蓝缕会议结束后的那个下午,

胡领冲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窗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开来,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桌上摊开的文件、笔记本,

以及脑海中不断盘旋的四个字——“按质论价”。这简单的四个字,在当前的形势下,

却重若千钧。它一头挑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挂着企业的盈亏算计,而他自己,

必须成为那个能稳住这杆秤的“定盘星”。他首先给新来的大学生小陈打了个电话:“小陈,

把手头其他事情先放一放,帮我收集两样东西:第一,

近三年国家及省、市关于秋粮收购的所有政策文件,

特别是关于质量等级标准和价格形成的具体条款;第二,

我们井山县近三年规模以上粮企的收购数据,

包括他们执行的等级差价、水分扣量标准这些细节。”“好的胡哥,我马上去办!

”电话那头,小陈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干劲。挂了电话,胡领冲开始梳理头绪。

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 标准之困:粮食质量等级标准虽然是国家统一的,

但在具体检验判定时,存在所谓的“感官误差”和“经验误差”。

如何让这个标准在井山县变得客观、统一、无人质疑?

2. 价格之惑:如何确保企业在“按质论价”时,对于达标粮食的报价,

能自觉自愿地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这个“地板价”?

又如何激励他们为优质粮食给出“天花板价”?3. 执行之难:收购现场人多眼杂,

如何保证这套设想不被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如何杜绝可能出现的“人情粮”、“关系价”,

或者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压级压价?老马端着茶杯晃悠进来,

看到胡领冲对着笔记本凝神苦思,忍不住又泼了盆冷水:“领冲,不是我给你泄气。

这‘按质论价’,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你说你这干粒重多一克算啥等级?

水分低半个百分点该加多少钱?这里头弹性大了去了!最后还不是检验员和企业说了算?

老百姓哪里搞得清楚?”胡领冲抬起头,目光却异常坚定:“马哥,正因为以前是笔糊涂账,

我们这次才必须把它算清楚。要让标准和价格,不是某个人说了算,

而是让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看得懂、能监督。”“说得轻巧……”老马摇摇头,显然不信。

这时,小陈抱着一摞资料兴冲冲地进来:“胡哥,资料找来了!哦,马哥也在。

”他放下资料,抽出一份有些年头的档案,“胡哥,你看这个,我无意中发现的,

好像是好多年前,咱们局里搞‘标准样品’存档时留下的照片。

”胡领冲接过那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某个粮站的景象,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个玻璃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玻璃瓶,

瓶身上贴着“一等”、“二等”等标签。“标准样品柜……”胡领冲眼睛猛地一亮,

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灯塔!“对啊!”他猛地一拍桌子,把老马和小陈都吓了一跳,

“我们可以把这个‘老古董’请回来,让它发挥新作用!

”他立刻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核心思路:构建“可视化、可对比、可监督”的收购新流程。

具体措施:1. 标准上榜:将国家粮食质量等级标准,

特别是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关键指标,用最通俗易懂的大字、图文并茂的形式,

制作成巨幅公告板,立在每一个收购点的最醒目位置。让每一个来卖粮的农民,

都能看得懂标准是什么。2. 样品上柜:参照老照片,

立即着手制作“井山县秋粮收购标准样品柜”。选取最符合各等级标准的稻谷实物样本,

经权威机构核定后,密封在透明玻璃容器中,明确标注等级,锁在定制的不锈钢玻璃柜里,

放置在收购现场。这就是“实物标尺”,任何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

都可以当场拿出来对比复核!3. 价格上墙:设计动态价格公示牌。

不仅要公示国家最低收购价明确标注为“基准价”,

还要公示各等级粮食对应的指导收购价区间,

以及根据市场行情变化的“优质优价”浮动价格。所有价格,一目了然。

4. 流程上岗:制定极其简明的收购流程图,张贴公示。

明确标注检验、过磅、定价、结算、异议复核等各个环节,让卖粮农民对整个流程心中有数。

“妙啊!”小陈看着胡领冲勾勒出的框架,忍不住赞叹,“这样一来,

就把原来藏在检验员眼里的‘标准’,

变成了人人都能看见的‘实物’;把原来可能暗箱操作的‘定价’,

变成了阳光下公开的‘数字’!”老马也凑过来看了看,咂咂嘴:“想法……倒是个好想法。

但企业能同意吗?你弄个样品柜在那里,不就是明摆着不信任他们的检验员?还有,

你这指导价,人家企业会按你的来?”“这不是强制命令,是引导和规范。”胡领冲解释道,

“我们会与企业协商,将这个‘三上’原则作为我们合作的基础。

对于诚信经营、愿意公开透明的企业,我们在政策协调、服务保障上会给予倾斜。至于价格,

指导价是基于市场行情和最低收购价测算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公平的参考,

防止恶意压价或无序竞争。最终成交价只要在基准价之上,并且买卖双方认可,

我们尊重市场行为。”思路既定,胡领冲立刻行动起来。

他让小陈负责整理标准文件和设计公示板初稿,自己则开始联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寻找和核定制作标准样品所需的粮食样本。同时,他拟定了需要邀请参与收购的企业名单,

并亲自起草了《致全县粮食收购企业的一封信》,阐明今年的特殊形势、政府的工作思路,

以及希望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可获得的政策支持,邀请他们过两天来局里座谈。工作铺开,

千头万绪。胡领冲忙得脚不沾地,但他感觉心底那簇火苗,

正被这具体而微的工作一点点点燃,愈发旺盛。他知道,

这“三上”原则只是搭起了一个骨架,要让整个机制活起来,

后面还有与企业面对面的博弈、与农户深入沟通、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硬仗要打。

但至少,第一步,他已经迈出去了,方向清晰,步履坚定。

第三章 初次交锋胡领冲亲自起草的《致全县粮食收购企业的一封信》发出两天后,

井山县粮食局的小会议室里,一场气氛微妙的座谈会如期举行。

被邀请的五家本地骨干粮企负责人到了四位。缺席的那一位,是“丰裕粮贸”的老板,

托人带话说是身体不适,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观望,甚至是一种无声的抗拒。

胡领冲坐在主位,旁边是负责记录的小陈。老马也来了,坐在角落,

一副“我就看看”的神情。“感谢各位老板在百忙之中过来,”胡领冲开门见山,

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今年的秋粮收购形势,各位比我们更清楚。

县里非常重视,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这件事办好,既让农民辛苦一年的汗水不白流,

也让各位企业能有合理的经营空间。”他简要介绍了“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核心原则,

以及国家最低收购价的托底保障作用。然后,

他重点阐述了准备好的“三上”方案——标准上榜、样品上柜、价格上墙。话音刚落,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胡科长,”率先开口的是“鑫丰粮贸”的钱经理,

他脸上堆着习惯性的笑容,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您这个想法,很有新意,

也是为了老百姓着想,我们理解,也支持。”他话锋一转:“不过嘛……这‘样品上柜’,

是不是有点太……较真了?粮食这东西,千差万别,有时候差一点,口感、出米率都不一样。

全靠一个标准样品来卡,是不是太死板了?我们干了这么多年,老师傅的眼光,

那比机器还准!”角落里的老马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仿佛在说“看,我说什么来着”。

胡领冲早有准备,他不急不缓地回应:“钱经理,老师傅的经验我们尊重。

但‘眼光’这个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容易产生误会。我们弄这个样品柜,

不是不信任老师傅,恰恰是为了给老师傅的工作提供一个让人信服的依据。有了它,

检验员说话更有底气,农民兄弟看了也更放心。这叫‘用客观标准,减少主观争议’。

”他看向另一位,“永昌粮库”的负责人,一位姓周的中年人,做事以稳健著称:“周经理,

您觉得呢?”周经理沉吟了一下,说道:“胡科长,标准透明化,我没意见。关键是价格,

‘价格上墙’……您这指导价,尤其是那个‘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有点难办啊。

现在市场行情您也知道,外地粮价低,我们收了本地的,加工出来没价格优势,

弄不好就亏本。这‘地板价’能不能……灵活一点?”这是核心的博弈点了。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胡领冲身上。胡领冲身体微微前倾,

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企业负责人:“各位,国家制定最低收购价,

就是为了在市场价格低迷时,保护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防止‘谷贱伤农’。

这是政策的底线,也是我们这次工作的红线。

”他语气加重了几分:“我知道各位有经营压力。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命令,

而是希望通过规范流程、统一标准,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收购环境,减少内耗和交易成本。

同时,局里会积极协调农发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

为参与此次收购的企业争取更便捷的信货资金支持,缓解大家的现金流压力。

”他停顿了一下,抛出另一个筹码:“而且,大家想一想,当井山县的农民都知道,

在我们指定的这几个点卖粮,标准公开、价格透明、绝不压价、当场拿钱,

他们会用脚投票去哪里?到时候,各位还愁收不到足够的好粮食吗?稳定的、高质量的粮源,

不就是各位最大的竞争优势吗?”这番话,既有原则的刚性,又考虑了企业的实际困难,

还描绘了潜在的利益前景。几位负责人交头接耳,神色缓和了不少。

钱经理脸上的笑容真实了些:“胡科长,您这话在理。要是真能保证资金,

而且大家都按这个规矩来,避免恶性竞争,那我们肯定支持政府工作。

”周经理也点了点头:“如果流程真能像胡科长说的那么透明,减少扯皮,效率高了,

成本也能降一点,我们愿意尝试。”初步的共识算是达成了。胡领冲趁热打铁,

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井山县秋粮收购诚信经营承诺书征求意见稿》,

里面明确了“三上”原则、当场结算、依质论价等具体要求,请企业代表带回去研究,

提出修改意见。座谈会结束,企业代表们陆续离开。钱经理走在最后,快到门口时,

他忽然回头,压低声音对胡领冲说:“胡科长,有个事得跟您提个醒。‘丰裕’的老赵没来,

他可是跟几家大的外地米厂有长期合同,路子野,胃口也大。他要是私下里抬点价,

专收好粮,或者压点价,搅乱市场,我们这边按规矩来,

恐怕会有点被动啊……”胡领冲心里一沉,但面上不动声色:“谢谢钱经理提醒,

市场行为只要合法合规,我们尊重。但我们维护公平收购环境的决心不会变。”送走所有人,

小陈兴奋地说:“胡哥,看来他们基本接受了!”老马也走过来,拍了拍胡领冲的肩膀,

语气复杂:“行啊,领冲,一番连消带打,有点样子了。不过,‘丰裕’的老赵,

确实是个变数。你这‘阳光工程’,第一道乌云,怕是就要从他那儿来了。

”胡领冲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钱经理的汽车驶离。他知道,今天的座谈会只是拉开了序幕。

真正的考验,在收购启动之后,在每一个检验、定级、定价的瞬间,

在与像“丰裕”老赵这样可能不按常理出牌者的博弈中。“不怕,

”胡领冲像是在对老马和小陈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只要咱们自己立得正,程序搞得清,

他下他的雨,咱们打咱们的伞。”方案获得了初步认可,但胡领冲明白,

更细致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品的采集与认定、公示牌的设计、与银行的协调、对质检人员的培训……无数细节需要落实,

才能确保这场“阳光收购”不至于是纸上谈兵。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笔,

在新的笔记本页面上,用力写下了四个字:“行则将至”。第四章 行则将至座谈会的顺利,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胡领冲深知,要将纸面上的“三上”原则变为现实,

需要的是无数琐碎而严谨的细节。接下来的几天,他和专班小组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首先是标准样品的采集与认定。 这无疑是“样品上柜”的灵魂。胡领冲带着小陈,

亲自跑遍了县里几个主要的粮食产区,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一起,

深入田间和农户家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稻谷样本。他们不仅要看干粒重、色泽,

还要测量水分、杂质,确保选出的样品能精准对应国家标准的每一个等级。“胡科,

这‘一等’和‘一等偏上’的界限,也太难把握了吧?

”小陈看着眼前几份几乎看不出区别的稻谷样本,有些头疼。“难,才更要做。

”胡领冲拿起两个样本,在灯光下仔细对比,“你看,这份的垩白率稍微低一点,

颗粒更饱满。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细微差别下的客观公正。以后农民有疑问,就把样品柜打开,

让他们自己看,自己比,事实胜于雄辩。”最终,经过反复筛选和市级质检部门的复核,

一套涵盖五个主要等级的标准样品被正式认定。

看着那些被精心封装在透明亚克力盒里、贴上醒目标签的稻谷,胡领冲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就是他准备用来对付“经验误差”和“感官误差”的利器。其次是价格公示牌的设计。

胡领冲要求,公示牌必须极其简单明了,让识字不多的农民也能一眼看懂。

· 二等 | X.XX — X.XX· ……· 旁边还有一行醒目的提示:优质优价,

欢迎议价,当场结算!“我们要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基准价是底线,但不是天花板,

好粮食一定能卖出好价钱。”胡领冲对小陈叮嘱道。与此同时,

与农发行的协调也取得了进展。 在王局长的亲自过问下,

银行方面同意为参与此次收购且资质良好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

确保收购资金能够快速到位,为“当场结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丰裕粮贸”老板赵永福的阴影,

始终萦绕在胡领冲心头。据他私下了解,赵永福最近频繁接触外地粮商,

而且似乎在私下里放风,暗示自己有“特殊渠道”,能给出比“官方价”更“灵活”的价格。

这天下午,胡领冲正在审核各乡镇上报的临时收购点设置方案,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门开了,一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穿着皮质夹克的中年男人笑着走了进来,

正是“丰裕粮贸”的老板赵永福。“胡科长,忙着呢?”赵永福声音洪亮,

自顾自地拉开椅子坐下,递过来一支烟。“赵老板,我不抽烟,谢谢。”胡领冲放下笔,

平静地看着他,“身体好些了?”“嗨,老毛病,不值一提。”赵永福摆摆手,

自己把烟点上,“前两天实在是不好意思,错过了胡科长的会。今天特意过来,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镇天命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