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鉴赏

荷叶鉴赏

作者: 荷叶闲客

其它小说连载

一种王媚是《荷叶鉴赏》中的主要人在这个故事中“荷叶闲客”充分发挥想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而且故事精彩有创以下是内容概括:无人兜底一洪水警报像铁片刮过县城灰蒙蒙的天空我正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封堵最后一条窗劣质胶带黏腻腻地缠在指头窗外是铅灰色的空气里一股暴雨将至的土腥四岁的女儿朵朵紧紧抱着我的小脸煞白:“妈水真的会来吗?”警报声越来越尖像催命的哨“别朵”我强迫自己声音平弯腰抱起小小的身体在我怀里微微发“我们去找外公外去他们那儿就安全”说出这句话心里那点渺...

2025-07-26 11:54:12

无人兜底一

洪水警报像铁片刮过县城灰蒙蒙的天空时,我正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封堵最后一条窗缝。劣质胶带黏腻腻地缠在指头上,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气里一股暴雨将至的土腥味。四岁的女儿朵朵紧紧抱着我的腿,小脸煞白:“妈妈,水真的会来吗?”警报声越来越尖利,像催命的哨子。

“别怕,朵朵。”我强迫自己声音平稳,弯腰抱起她,小小的身体在我怀里微微发抖,“我们去找外公外婆,去他们那儿就安全了。”说出这句话时,心里那点渺茫的指望像风里的烛火,微弱地跳了一下。我摸出手机,指尖冰凉地划过屏幕,找到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拨了出去。等待音每响一声,都像鼓槌敲在紧绷的心膜上。

电话接通了,母亲熟悉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喂?丽华啊?啥事?”

“妈!”我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盖过窗外愈发凄厉的警报,“县里发洪水警报了,排洪道正好从我们边上过,要紧急疏散!我这地方低洼,不安全!我带朵朵过去你们那边避几天行不行?就几天!”我把“避几天”咬得很重,急切地想把那份悬在头顶的危险塞进电话那头,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

短暂的沉默,电流的沙沙声里,我甚至能想象母亲捂住话筒、扭头和父亲低语的样子。接着,母亲的声音重新响起,恢复了惯常的平稳,甚至带着点刻意的轻松:“哎哟,是这事啊?电视里也看到了,是吓人。不过丽华啊,你们县城那么大,政府肯定有安排的吧?去政府安排的避难点不是更安全?我们这乡下地方,你嫂子这两天身子不大爽利,家里乱糟糟的,你们娘俩来了,怕也照顾不周,反而添乱不是?再说了,朵朵还小,乡下蚊虫多,怕她不习惯……”

后面的话,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水传来,模糊不清。我攥着手机,指关节绷得发白,塑料外壳硌得掌心生疼。窗外,警报声不知疲倦地嘶吼,一声声撞在心上,撞得那点微弱的烛火彻底熄灭,只剩下一片冰冷的灰烬。

“知道了。”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你们保重。”没等那边再说什么,我按断了电话。

“妈妈,外公外婆答应了吗?”朵朵仰着小脸,眼睛里盛满依赖的期盼。

我蹲下身,紧紧抱住她温软的小身子,脸颊贴着她细软的头发,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下喉咙里的哽咽和那股灭顶的冰凉。“朵朵乖,外公外婆那边……不太方便。我们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好多叔叔阿姨都在那里,不怕啊。”我抱起她,另一只手胡乱抓起早已收拾好的、轻飘飘的一个双肩包——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物和一点饼干。拉开门,楼道里已是一片惶惶的嘈杂,邻居们拖家带口,抱着被褥提着箱子,脚步慌乱地往楼下涌。浑浊的风裹挟着水汽和恐慌,迎面扑来。

政府临时征用了城西地势较高的职业中学体育馆作为安置点。巨大的空间里,弥漫着消毒水、汗味和一种无家可归的惶然气息。水泥地上,密密麻麻铺满了花花绿绿的塑料防潮垫和薄被褥,像一块块绝望的补丁。哭声、咳嗽声、高声打电话报平安的声音、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的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嗡嗡地撞击着耳膜。

我牵着朵朵,在人群中艰难地挪动,寻找着一块能落脚的空隙。朵朵紧紧抓着我的手指,大眼睛里满是陌生环境带来的惊惧。终于在一个靠近角落、远离喧嚣厕所的位置,找到了一小块勉强能铺开垫子的地方。旁边是一家五口,老的老小的小,正愁眉苦脸地啃着干硬的馒头。

铺好唯一的薄垫,把朵朵安顿在上面,拿出矿泉水和小饼干塞给她。她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却不安地四处张望。我靠坐在冰冷的墙壁上,水泥的凉意透过薄薄的衣衫瞬间侵入骨髓。环顾四周,一张张疲惫焦虑的脸,蜷缩在同样简陋的铺盖里,像被风暴卷上岸的鱼。角落里,一个老太太在低声啜泣,旁边应该是她的儿子,烦躁地抓着头皮。远处,一个年轻父亲正笨拙地给怀里的婴儿冲奶粉,手忙脚乱。巨大的空旷和拥挤的狼狈形成刺眼的对比。天花板上几盏惨白的大灯,冷漠地照着这一切。

朵朵吃完饼干,靠在我身上,小声问:“妈妈,我们要在这里住多久?”

“等水退了,安全了,我们就回家。”我搂紧她,下巴抵着她的头顶,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什么。

“我想我的小熊了。”她闷闷地说,那是她每晚抱着睡觉的玩偶,慌乱中根本顾不上拿。

“小熊在家等着我们呢,等水走了,妈妈第一个冲回去给你拿,好不好?”我轻声哄着,心里却空落落的。家?那套临河的商品房,此刻正浸泡在未知的水位线下,如同我此刻无处安放的心。

朵朵终于在我怀里沉沉睡去,小脸在惨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脆弱。我毫无睡意,背靠着冰冷的墙,眼睛干涩得发痛。体育馆巨大的穹顶像一张灰暗的幕布,沉沉地压下来。怀里女儿温热的呼吸拂过我的手臂,是这冰冷世界里唯一的热源。警报声的余音仿佛还在耳边尖啸,母亲电话里那些温和却无比清晰的推拒之词,像一把生锈的钝刀,一下下,缓慢而清晰地切割着记忆里那些关于“家”和“父母”的、早已模糊褪色的画面。

我闭上眼,时间却逆流而上,拽着我跌回更久远的泥沼。

那年,为了买下县城这套小小的安身之所,我和丈夫掏空了所有积蓄,还差最后两万块,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丈夫家指望不上,我所有的希望都系在父母身上。我特意选了个周末,买了父亲爱吃的卤味和母亲喜欢的糕点,坐了三个小时颠簸的班车回到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

饭桌上气氛还算热络,我鼓足勇气开了口:“爸,妈,我们看中一套房子,首付就差两万了,想跟你们先周转一下,年底发了奖金肯定还上。”

父亲夹菜的手顿住了。母亲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下去,她放下筷子,叹了口气:“丽华啊,不是爸妈不帮你。你哥家那老房子,你是知道的,屋顶漏得不像样,墙皮哗哗往下掉,你嫂子天天念叨,说再不修,住着都怕塌了砸着人。开春就得动工,那点砖瓦木料钱,还不知上哪儿凑呢……”她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哥哥家的窘迫,仿佛那岌岌可危的老屋才是悬在他们头顶最大的石头。父亲始终沉默着,只是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那浑浊的酒液映着他躲闪的目光。

那顿饭剩下的滋味,比嚼蜡还难受。离开时,母亲追到院门口,塞给我一兜刚煮好的鸡蛋,温热的,烫着我的手心,也烫着我的眼眶。“路上吃,别饿着。”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我提着那兜鸡蛋,沉甸甸的,像提着一颗不断下坠的心。回县城的班车摇摇晃晃,窗外熟悉的田野变得模糊一片。最终,我和丈夫咬牙把刚拿到手的房产证押给了银行,贷出了那救命的钱。拿到钥匙那天,看着崭新却空空如也的小家,我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第一次清晰地尝到了“无人兜底”的滋味——那是一种悬在半空,脚下空空荡荡的冰凉。

几年后,丈夫单位效益滑坡,日子捉襟见肘。我心一横,决定盘下小区门口那间小小的文具店自己干。启动资金差了三万。这次,我没再回家,直接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一贯的关切:“丽华啊,最近咋样?朵朵还好吧?”

寒暄过后,我直奔主题:“妈,我想自己开个小店,差三万块钱,你看家里能帮我凑多少?一两千也行,我……”

“开店?”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赞同,“哎哟,现在生意哪那么好做?赔了可咋整?丽华啊,听妈一句劝,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稳稳当当上班多好?别瞎折腾了!”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过来人笃定的经验,“家里哪有钱?你爸那点退休金,也就够我们老两口吃药吃饭的。”她甚至没有问一句,我打算做什么,有没有把握。电话那头只剩下嘟嘟的忙音,像冰冷的嘲笑。我握着手机,站在即将属于我的、还散发着装修气味的小店里,看着空荡荡的货架,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攫住了我。最终,还是那本红色的房产证,再次被送进了银行冰冷的柜台。当沉甸甸的钞票递到我手上时,我竟感觉不到一丝喜悦,只有一种被生活逼到墙角、只能抵押自己最后一点根基的悲凉。

“妈妈……”怀里的朵朵不安地动了一下,小眉头蹙着,似乎在梦中也被这冰冷坚硬的环境侵扰。我连忙轻轻拍着她的背,哼起不成调的摇篮曲,目光却茫然地扫过体育馆里横七竖八的人群。每一张疲惫的面孔下,似乎都隐藏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依靠,或自己的孤岛。

旁边那一家五口,老人正颤巍巍地从包里拿出一个旧铝饭盒,打开,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切成小块的酱牛肉。他小心翼翼地把最大的一块夹给那个依偎在母亲怀里、看起来和朵朵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乖孙,吃,你奶奶特意给你留的。”小男孩立刻破涕为笑,满足地啃起来。年轻的女人低声对老人说:“爸,您也吃啊。”老人摆摆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我不饿,看着娃吃就好。”

再远一点,一对年轻情侣,女孩大概受了凉,蜷缩着直打哆嗦。男孩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身上那件半旧但厚实的夹克,严严实实地裹在女孩身上,自己只穿一件单薄的T恤,抱着手臂,却挺直了背脊。女孩往他怀里缩了缩,小声说了句什么,男孩咧嘴一笑,揉了揉她的头发,低声安慰着。

就连远处那个独自哄着哭闹婴儿的年轻父亲,虽然笨拙得手忙脚乱,开水烫了手,奶粉洒了一地,但他每一次低头笨拙地哄拍,每一次慌乱地擦拭,那侧影都透着一股咬牙硬扛的、不容置疑的担当。婴儿在他生涩的怀抱里渐渐止住了啼哭,小脑袋靠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上。

这些细碎的画面,像细小的针,密密地扎进我的眼里、心里。它们无声地流淌着一种我从未在自己父母那里获得过的、理所当然的庇护与支撑。那份支撑,不必惊天动地,它可能只是一块酱牛肉,一件带着体温的旧夹克,或是一个笨拙却拼尽全力的怀抱。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张无形的、名为“家”的安全网,兜住了这冰冷避难所里最真实的暖意。

而我呢?我的“底”在哪里?洪水来临时,连暂时收留几日的方寸之地都吝于给予。我的父母,他们并非赤贫,乡下那几间宽敞明亮的平房,足以容纳我和朵朵暂时的惊惶。他们的拒绝,理由那么充分又那么“合理”——嫂子的“不习惯”,家里的“乱糟糟”。可这些理由,在滔天的洪水警报面前,在亲女儿和外孙女可能面临的危险面前,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冰冷彻骨。

朵朵在我怀里蹭了蹭,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呼吸均匀下来。我低下头,看着她在睡梦中依然微微蹙起的小眉头,像看着这世上唯一与我血脉相连、也唯一真正需要我、依赖我的小小生命。我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指尖轻轻抚过她柔嫩的脸颊,温热的,带着生命的鲜活。这温度奇异地驱散了一些骨髓里透出的寒意。

一股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东西,从心底最深处缓慢而坚定地升起,压过了那长久弥漫的委屈和冰凉。不是恨,不是怨,而是一种近乎残酷的清明,一种认命般的担当。

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光线下幽幽亮起,是母亲的号码。大概是洪水新闻铺天盖地,她终于后知后觉地想起打个电话问问?我静静地看着那串熟悉的数字在屏幕上闪烁、跳动,最终归于沉寂。屏幕暗下去,像从未亮起过。

我没有回拨。也没有丝毫查看的欲望。

我抬起头,目光越过体育馆攒动的人头,投向那几扇被木板临时加固的高大窗户。窗外,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下来,越来越密,越来越急。浑浊的洪水大概正在不远处的街道上汹涌上涨,吞噬着熟悉的街景。但这片混乱嘈杂的避难所里,怀抱着女儿温软的小身体,听着她平稳的呼吸,感受着她全然依赖的体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脚下那块属于自己的、坚硬的地基。

它不在遥远的乡下,不在父母那宽绰却永远对我紧闭的屋檐下。它就沉甸甸地压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每一次为朵朵掖紧被角的指尖,刻在我必须为这个小生命撑起一片安全天空的脊梁骨里。

无人为我兜底。那么,从今往后,我便是我自己,更是我女儿,唯一的底。这念头清晰无比,像洪水冲刷后裸露出的、沉默而坚硬的河床石。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道术无限升级,九叔人麻了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凹凸世界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