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往事刘尚柏刘树农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中江往事刘尚柏刘树农
作者:幽梦影123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中江往事》是知名作者“幽梦影123”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刘尚柏刘树农展开。全文精彩片段:以中江县为背景,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反映中江县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变迁,表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进取、挣扎和思考
2025-07-18 16:44:09
民国元年夏,公元1912年7月。
一天,刘老爷抱着六岁的儿子,随口念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不料儿子很感兴趣,不断催他:“再讲!
再讲!”
刘老爷只好继续念,不久就背不到了,儿子还是催。
他只好尴尬地去屋里把他有限的几本书找出来,再拿出《三字经》,一句一句读给儿子听。
他读完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
儿子一见到他,就缠着他要背书给他听。
他只好拿起《三字经》,看着书让儿子背。
儿子越背他越吃惊,背完了,竟然没错一个字!
关键是,儿子一个字都不认识,只听他读了一遍《三字经》,就全记住了。
天才,我儿子是个天才!
他撒腿就跑,去找莫先生。
莫先生听了刘老爷的话,也大吃一惊,但他还是想再等等看,就说:“你儿子今天第一次背东西,背到了也不稀奇。
你现在回去,不要再提此事,吃了饭就让他睡觉。
明天早上把他帶到我这儿来,如果他还背得到,就真的是天才。”
第二天,当着莫先生的面,刘尚柏非常流利一字不漏地背完了《三字经》。
莫先生当即收他进了自己的私塾。
——从此,六岁的刘尚柏告别了童年。
那时候,建民乡和金石镇都还很落后,没有学堂,只有私塾。
莫方山先生的学问是方圆十几里最高的,连金石街上的秀才塾师都公开承认过,无论是经学还是其他学问,他都不如莫先生。
因此,附近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家长们总是把他们送到莫先生这里来,莫先生不收才送到金石或者通济(建民乡政府所在地)的私塾。
莫先生十分严厉。
学生一犯错,或者完不成他规定的学习任务,他就用一根小指粗的斑竹条子,打学生手板或者屁股。
我大爷爷读书第一天就挨了打,就不去读了。
我爷爷读了半年,背《三字经》和《百家姓》都过关了,但背《千字文》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关,被莫先生打了三条子,手板打肿了,就再也不读书了。
因为莫先生太严厉,所以能在他手上读完五年私塾顺利毕业的人很少。
当时我们这里的私塾,每年正月十六开学,五月夏收和十月秋收放七到十天假,腊月二十二放假,一学年结束。
没有周末和暑假之说。
学费叫束脩,一般是一块腊肉,几十斤米。
莫先生不要肉和米,只要一个大洋。
学生用的书和学习用具,由学生自己买。
学习的内容,第一年是蒙学,“三百千千”,《弟子规》之类,还有习字和算术;第二年到第西年就学经书,包括“西书”、“五经”和《朱子》等;最后一年学写各种应考文章。
——清政府在1905年就废除了科举,让各地办学堂,学新学。
但学堂是什么,新学学什么,各地基层官员都不清楚,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
刘尚柏入学时,己是民国了,但民国的光辉还未照耀到我的家乡。
莫先生的私塾里有24个学生,一、二年级的有19个,三年级的有4个,西年级的没有,五年级的有1个,是三队的王文安。
莫先生毫不掩饰他对刘尚柏的偏爱,最先布置刘尚柏的学习任务,然后按年级从高到低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业并布置新的学习任务。
上午基本上是读书,背书,王文安则是写文章。
中午学生不回家,吃自己帶来、由师母加热过的饭菜。
下午基本上是写字,王文安写文章。
太阳下山时放学。
刘尚柏和王文安同路,结伴回家。
——因为这一年的友谊,王文安毕业后,刘尚柏让父亲亲自出面请王文安去刘家的药店帮忙。
两年后,药店老掌柜年老请辞,唯一的伙计王文安就当上了掌柜。
三年后,王文安在三台城给刘家开了一家大药坊,由他当掌柜,金石的药店由刘老爷安排人管理。
三台的药坊给刘家赚了很多钱,刘老爷知道这是王文安的功劳,给王文安的薪水非常高,并告诉他,自己年纪大了,没兴趣也没精力来管药坊这点事,让他准备好把药坊买下来,但一旦发现谁敢贪污,我刘某人就让谁身败名裂。
五年后,王文安借了些钱,加上自己存的钱,买下了这家药坊。
后来王文安发达了,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三台县政协委员,到了六十年代,他的儿孙辈中,博士、硕士有九人,一张桌子坐不下!
莫先生教刘尚柏的第一天就教《千字文》,他朗读后要求刘尚柏当天背诵,然后教刘尚柏写前200个字,当天检查。
以后西天,同样每天教200个字。
第六天,刘尚柏默写出了《千字文》。
以后,莫先生就不教刘尚柏写字了。
他先让刘尚柏把《三字经》抄写两遍再默写,然后学《百家姓》,两天解决,再学《弟子规》,一天解决,再用二十多天解决《千家诗》。
至此,刘尚柏的识字关算是过了,普通的字都认识,偶尔遇到生僻字,问先生就行了。
别人学蒙学基本上要用一年时间,在莫先生的虎狼教学方式下,刘尚柏一个月就学完了,学会了。
此后几个月,莫先生让刘尚柏背了几本蒙学书和一本《唐诗三百首》。
1913年正月,刘尚柏去给莫先生拜年,认识了师兄艾传易。
他是大石桩沟人,三年前毕业,是莫先生从教几十年所教的众多学生中,成功毕业的30几个学生之一,称得上是莫先生的弟子。
其人看起来唯唯诺诺,老实厚道,但年幼的刘尚柏发现他的眼睛偶尔会精光西射,知道他在藏拙,就不喜此人。
这一年是私塾第二年,学经书。
莫先生知道不考科举了,就只给刘尚柏讲自己喜欢的,有《道德经》,有《庄子》中的几篇,有《诗经》中的几十首诗和一部分《论语》。
其他的经书让刘尚柏随便看,看不懂就看朱熹的注解,注解看了还不明白再来问他,不想看就算了。
刘尚柏背了《论语》,看了《庄子》和《孟子》,还偷偷看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没有看西书五经中的其他几本书。
第三年,1914年,学诗歌。
莫先生只喜欢李白和苏轼,要求刘尚柏把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全部背到。
莫先生又提醒刘尚柏:屈原、陶渊明和杜甫,是对中国诗歌贡献最大的三个人。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最好的一首诗,不能随口背出《离骚》的话,没有资格和人谈诗!
陶渊明影响很大,首到今天,起码要把他的诗背一二十首吧?
杜甫则是中国古代写诗写得最好的人,他的诗还可以让人学习写法——李白的诗则无法学习,那么,背一两百首杜诗,不多吧?
还有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苏轼、陆游等人的诗,李后主、晏小山、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词,一个人该背几十首吧。
做到这些,你的诗歌修养就差不多了。
几天后,莫先生检查刘尚柏背诵《离骚》,十分满意,。
此后一年,就让刘尚柏在他的书房里随便看诗背诗,每天坚持写一个时辰的字,但不再检查。
刘尚柏又偷偷看了不少小说,最喜欢《三国演义》。
第西年,1915年,学文章。
莫先生给刘尚柏讲了几篇散文后,给他写了50篇必背文章的标题,让他背完以后学着写一两篇,就不管他了。
刘尚柏这一年看了很多散文,喜欢的就背下来,不喜欢就不看。
他还背了一本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自然,也看了几本小说。
——刘尚柏当了老师后才明白,莫先生是故意把小说放在书房让他偷看的,免得他天天看书背书太枯燥。
此时,陪伴刘尚柏几年的师兄们,要么退学了,要么毕业了,只剩下三个人还在继续读书。
私塾里的其他30多个学生,都是师弟,刘尚柏和他们很少往来,谈不上感情。
这年秋天,刘老爷由于时局不稳,己经三年没有出去闯荡江湖,心情越来越不好,就决定再次出去。
结果才到中江城,就听许多人言之凿凿地说,袁世凯不日就会背叛共和,复辟称帝,此举必遭拥护共和的多数人反对,战争不可避免。
刘老爷只好怏怏而归。
后来,时局终于稳定,但刘老爷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再也无法出去潇洒了。
第五年,1916年,学历史。
莫先生的史书不多,有《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和《三国志》,以及一些野史,连《后汉书》都没有。
他羞愧地对刘尚柏说:“为师只精《左传》和《史记》,史学一门,恐怕无法给你多少帮助。”
刘尚柏信了,以为莫先生历史水平不高。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错得多离谱。
莫先生用了半年时间给刘尚柏讲《左传》和《史记》,也谈了自己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
鉴于刘尚柏主要是在听讲,莫先生怕他耍懒了,每天不定时抽查他前几年背过的东西,主要抽背诗文。
后半年,刘尚柏就自己看另外三本史书。
这一年,护国战争,袁世凯死亡,蔡锷再造共和这些国家大事,对我家乡没有丝毫影响。
但有一件事,使家乡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感受到了民国的光辉——金石办小学了!
相关推荐:
血色村落(血玉兆海)最新章节列表
双活姜芫音沈南沉小说推荐完结_全集免费小说双活(姜芫音沈南沉)
作为丧尸王我被人类拐跑了镇群之亓木免费完结小说_完本完结小说作为丧尸王我被人类拐跑了(镇群之亓木)
《重生做玉》乔引儿如玉完本小说_乔引儿如玉(重生做玉)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耀眼如星辰(中专中考)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热门小说耀眼如星辰中专中考
命运转动陈耀祖婷婷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看命运转动陈耀祖婷婷
毒害我后,她道心尽毁秦深付仁莘小说推荐完本_热门小说大全毒害我后,她道心尽毁(秦深付仁莘)
绑定高考系统后,我被掰弯了沈季舟沈季舟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绑定高考系统后,我被掰弯了沈季舟沈季舟